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贾凯
贾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8,915
  • 关注人气:28,5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旭(唐)

(2008-03-02 11:27:08)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理情感
 

古诗四帖

http://www.whereshow.cn/photo/new/039.files/01_zx.jpg

终年帖

http://www.whereshow.cn/photo/new/039.files/02_zx.jpg

古诗四帖

http://www.whereshow.cn/photo/new/039.files/03_zx.jpg

肚痛帖

http://www.whereshow.cn/photo/new/039.files/04_zx.jpg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张旭简介

  张旭,字伯高,吴郡人,世称张长史,生卒年月不详,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称为“三绝”《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事见《新唐书》卷二○二附《李白传》后。

  他的书法得之于“ 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他能把书法艺术升华到, 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在书法艺术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关键在于点画用笔完全符合传统规矩。可以说,他是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的个性,而在书法上成了有创造力的无愧于自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盛唐气象。

  《古诗四帖》传为张旭所书。纸本,草书,写在五色笺上,共40行。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前两首诗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为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所云:“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此幅草书,通篇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华之笔。

  《肚痛帖》
   无款,传为唐张旭书。草书6行,共30字。
   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此《肚痛帖》仅30 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从刻帖中可以看出,写此幅字时是蘸饱一笔一次写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一笔。这样做可以保持字与字之间的气贯,还可以控制笔的粗细轻重变化,使整幅作品气韵生成,产生“神虬出霄汉,夏云出嵩华”的气势。
   释文: 忽肚痛不可堪/ 不知是冷热所/ 致欲服大黄汤/ 冷热俱有益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颜真卿(唐)
后一篇:王献之(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