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大家准备钱,明天我去打点一下。”
于老板信心十足地说:“好!这回我拿五十万。”
桌子上的把头们,纷纷表态出钱。
49.饭店里(回忆结束):
“就是这样。他们拿了四百万块钱。由岳老板带着去市里通融。但没成。又回来凑了二百万块钱送到市里。没过多长时间,韩乡长被调走了。他们保住了大碃。”王英楠介绍说:“当时,我能拦住他们。但有觉得这样做没有必要。把她整走了,大家还舒服点儿。”
服务员又送上了三盘菜:“先生、小姐,你们的菜齐了。”把菜一一地摆好。
“谢谢!”张文韬待服务员走后问王英楠:“这不是田鸡、麻雀吗?那盘是什么?”
“蛇肉。”王英楠看着张文韬:“你一定很反感。我特意为你点了这三盘菜……知道我的意思吗?”
“你成熟了。你终于明白了。”张文韬欣赏般地笑了:“你大意在告诉我:人们猎杀益虫、益鸟、益兽的活动,到今天也没有停止。对于我们的生活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是啊!”王英楠用筷子指着蛇肉:“一条蛇要卖到四十元钱一只田鸡要卖到三十元。由此可见,人们的胃口越来越高了。”
“胃口高?我不信。”张文韬的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奇怪地问:“那你说,人们为什么不吃苍蝇、臭虫、老鼠?要吃这些东西才利国利民、造福人类呢!……如果人们对益虫、益鸟、益兽这样无休止地捕杀下去,势必走向自我毁灭。”
片刻。
张文韬吟思了半晌,问王英楠:“如果洪水成灾,你打算怎么办?”
片刻。
“我没有什么打算,如果你完成了采访任务,我也走……。”王英楠凄凉的话语和无法自拔的眼神里,似乎有些渺茫:“我早就想好了,我也走……。我没有什么理由继续留在这里。”
张文韬想了又想,问:“到哪去?能告诉我吗?”
王英楠痛苦地摇着头:“不知道……。我想,自己年龄这么大了,应该在事业上找个归宿了……也许,我会自费上大学,学习环境保护。……也许,我会直接投身到环保事业中。这前半生,暂且不提了、这后半生,总要体现点人生价值……你还不知道吧!我经营的那个宾馆……。”
50.天姿宾馆经理室(回忆):
王英楠和于老板,并坐在写字台前,各在一张契约上签字。
屋里站了一帮人。
岳老板把双方签字的契约交换了一下。
王英楠和于老板又在契约上签字。
“好!”做中间人的岳老板对岳老板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这个宾馆的主人了。”
“是啊!”王英楠慢慢地把笔和契约收录起来:“我经营这些年,效益还是蛮可以的。这回看你的了。”
“我会比你经营得更好。”于老板说着,递过一张纸条给岳老板:“这是支票,大家看清了。从此,我们两个人楼款两清。”
支票在大家手中传阅着。
岳老板问王英楠:“阿楠,还有什么说法没有?”
支票最后传到了王英楠手里。王英楠看了看支票,对于老板说:“咱们讲好了,我原来住的房间,我还要住一个月。”
“可以,可以。别说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都没有问题。”于老板似乎十分慷慨。
51,饭店里(回忆结束):
“你……。”张文韬惊得目瞪口呆:“那你……。”
“我只想帮你完成采访任务。”王英楠轻松地笑了:“我也从心里感谢你,让我参加了你的采访。我今天,又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生活。钱,好像没有味儿了。……跟你在一起的这段日子,我实在好开心……好像我们又回到了从前……是你……真正地拉了我一把。”她低下头去,诚实地告诉张文韬:“我想:我应该实实在在地为自己的人生做点什么。不过……你放心,我不会连累你的……我会走得远远的……。”
“这又何必呢!”张文韬动了恻隐之心:“阿楠!不要这样。误入歧途这是可以理解的……我说过:我们可以从头再来啊!我不会让你再离开我了……。”
“文韬。”王英楠激动地看着张文韬,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
52.光义林场办公室:
桌子上放着一个对讲机。
郝主任坐在椅子上,听对讲机讲话。
对讲机传出领导干部的讲话:“……各单位注意!各单位注意!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区近日有可能出现大面积降雨天气。局部地区会出现暴雨……。”
郝主任关闭对讲机,舒坦地往椅子上一靠,眯起了邪恶的眼睛……。
郝主任心声:龙福村,我让你们三番五次地找我的麻烦。这回,我要看看你们的热闹。
53.村外苗圃:
王英楠穿着连衣裙,骑着摩托车,带着身穿一件蓝衬衫的张文韬,开到苗圃的小屋前。停下。
张文韬下了摩托车,四下张望。
一床床树苗十分茂盛。
苗圃中,杨爷爷戴了一顶草帽在拔草。
王英楠锁好摩托车:“走!”一马当先的走向苗圃中杨爷爷的方向:“杨爷爷!”
杨爷爷只顾拔草。什么也没有听见。
张文韬在王英楠身后跟了过去。
“杨爷爷!”王英楠跑到杨爷爷面前:“杨爷爷!拔草呢!”
杨爷爷抬起头来。微微一笑:“是阿楠哪!”他直起身来:“走!到屋里坐!”
“不!”王英楠蹲了下来,帮助杨爷爷拔草。
杨爷爷摘下自己的草帽,给王英楠扣在头上。看着张文韬:“这位是……。”
“杨爷爷!”张文韬没等王英楠介绍,便自己介绍了起来:“我是省报记者。”
“记者。”杨爷爷很客气地把自己坐的小凳子递过去:“坐吧!”
张文韬又把小凳子推给了杨爷爷:“杨爷爷!您这么大岁数了,还是您坐吧!”他蹲了下来,问道:“您种这么多树苗往哪栽呀!”
“有地方栽。”杨爷爷重新坐在小板凳上,慢慢地拔草:“你没看到山坡被水冲成的大沟吗?那地方没有人种了,我就栽上数。可以控制水土流失啊!”他回忆着:“我年轻那阵子,哪是这个样子。山上大片大片的森林,山风一吹,那声音好听着呢!看看这帮败家子儿……树也砍净了,鸟也飞走了……留下的是光秃秃的荒山。……说起笑话来了。就是前几天的事儿,那狍子没有地方呆了,跑到羊群里充数来了。”
张文韬被逗得差点笑出声来。他一边拔草,一边倾听老人的心声。
“……可怜的韩乡长,为了做点好事儿。不但好事儿没做成,人也给调走了。连谭村长也叫人给刷了。”杨爷爷难过地:“韩乡长,多勤快的小姑娘啊!在咱们村蹲点的时候,天天来帮我干活……。”
54.村外苗圃(回忆):
韩晶穿着工作服,背着喷雾器在给树苗打药。
“韩乡长。”杨爷爷走了过来:“韩乡长,歇歇吧!”
“不累。”韩晶仍打着药:“杨爷爷,这些树苗要是都栽上了,是好大的一片林子呢!”
“是啊!”杨爷爷满怀希望地:“要是都栽上了,用不两年的功夫,咱们龙福村的水土流失情况就有所改善了。”
“要是到了那个时候,我为您摆宴庆功。”韩晶说着,和杨爷爷同时笑了起来。
片刻。
韩晶问杨爷爷:“杨爷爷,这苗圃还能不能扩大些?”
杨爷爷想了想:“能是能。不过……一个是人手不够,再一个是没钱。咱们不像金把头们,腰缠万贯。”
“人手和钱的问题,我解决。”韩晶坦率地:“你做个计划就可以了。我想:在近几年,尽快把咱们龙福村的水土流失的地方都控制住,恢复以前的大森林……。”
55.字幕:
本剧故事 纯属虚构 请勿对号入座。
56.村外苗圃:
杨爷爷一边拔草一边说:“听说:调韩乡长走的时候,一开始她说啥也不走……。可她是在组织的人,得听从组织的安排。……她走了,临走的头一天,还回龙福村看看……她也是放心不下龙福村哪!”他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多好的丫头哇!……我不知道,她究竟是犯了哪条王法?为什么要调走她?”
一只粗糙的大手,狠狠地拍在畦间。拍倒了几棵树苗。
张文韬感动的哭了。
王英楠也背过脸去揩着眼泪。
杨爷爷慢慢地抬起手掌,又把树苗一棵棵扶直:“我知道,韩乡长那颗心没死。她会回来的,她会救我们龙福村的……。”
57.饭店里:
几个金把头,都在围着一桌佳肴饮酒。周围站着几个打扮异常的服务小姐。
一个把头说:“听今天的新闻说:咱们这可能有大雨,”
“别听他们胡扯。”岳老板不以为然地:“天气预报没准儿。要听兔子叫,不用种黄豆了。”
“预报,预报。”另一个把头担心地说:“这事儿可不能马虎,咱们还是准备准备好。去年没提防,一场洪水把我的碃给拉平了。结果,多花了好几倍的本钱。”
“可不是嘛!”于老板接过来说:“去年把我整得也挺惨。两台推土机埋在大碃里,耽误了不少的活。”
“我看没事儿。”岳老板大大咧咧地说:“越怕越出事儿。”
“哎!”岳老板问:“今天晚上,去我的宾馆潇洒潇洒怎么样?”
“怎么?你又有漂亮妞了?”一个把头问。
“来了一批外地的。”于老板指着身后的服务小姐:“这些破货,简直没法和人家相比。怎么样?大家不去消受消受?”
那几个服务小姐满心不高兴,但不敢发作。
岳老板醉意朦胧地:“我们可要质量。”
于老板胸有成竹地:“实行三包。”
58.河东乡政府院里:
停了好几台各式轿车。
王英楠穿了一件T恤衫,戴着墨镜。驾驶着摩托车,载着张文韬,开进政府院里,停在了一侧。
院里站了一帮人,在商量着什么。
张文韬下了摩托车,走上台阶,等着王英楠。
两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子从屋里跑了出来。
王英楠锁好摩托车,摘下墨镜。上了台阶,和张文韬走进乡政府屋里。
59.走廊里:
一个四十多岁、戴着近视镜的男子,西装革履,迎面匆匆走来。
张文韬迎上去问:“同志,乡长在哪个办公室?”
“跟我来吧!”那个男子走了一段,拉开一个屋门走了进去。
张文韬和王英楠随后跟了进去。
60.乡长室:
一个小矮个子正在收拾资料柜,他见那个男子走了进来,便说:“董秘书,把召开防洪会议的通知发下去。”忽然,他看到张文韬和王英楠,便回过身来:“你们二位……。”
字幕:曹乡长
“我是记者。”张文韬把自己的证件递过去。
董秘书把写字台上打印好的材料拿起来,细细地看着。
王英楠不耐烦地看着曹乡长。
曹乡长看了看张文韬的证件,还给张文韬:“坐吧!”他简单的把资料整理整理。
董秘书急忙倒茶。
曹乡长回过身来:“怎么不坐呢!咱们随便坐吧!”
张文韬、王英楠曹乡长三个人,围着茶几坐了下来。
曹乡长坦率地:“现在,雨季要来了,我正在组织抗洪。有什么事情直说,别浪费时间。”
“我看也不用绕圈子了。”张文韬开门见山地说:“我想知道,两年前,韩乡长为什么被调走,能告诉我吗?”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曹乡长说:“好像是说:她是学环保专业的,与当时的工作不对口。这也是我接任乡长以后才知道的。”
“噢?”张文韬有进一步地问:“那么她现在的职业对口吗?”
“当然也不对口。”曹乡长说:“好像当时调走时,就是这么个理由。”
董秘书分别把茶水放到三个人面前:“曹乡长,我先走了。”
曹乡长点了点头。
董秘书走了出去。
“其实,韩乡长这个人并不坏
。”曹乡长说:“她的事业心也挺强的。也许工作认真了些,得罪了哪些人。”
“这到有可能。”张文韬点了点头。
61.龙山村办公室:
屋子很大,但修的很简朴。
村干部都在这里开会。
一个中等个、圆脸、虎头虎脑的、四十三四岁的人在讲话。
字幕:张善良
张善良说:“……去年,前年两年,我们龙山村先后五次遭到了洪水的袭击,这足以够教训我们的了。今年,我们应该有所准备,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抗洪。”
“对!”一个女干部积极响应:“咱们提前动手,以防万一。”
“如果洪水再大的话,龙福村就交代了。”一个村干部说。
“‘个人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咱们不谈龙福村的事儿。”张善良说:“咱们还是研究研究咱们村的防洪措施。最近,天气形势不妙,我作为一村之长,应该首先把这个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人们纷纷赞同张善良的提议。
62.饭店门口:
董秘书站在一个饭店的门口,观察着过往的人流。他不时地看着表。
饭店的幌子轻轻地飘动。
王英楠驾驶着摩托车,带着张文韬驶来。
董秘书轻轻地对王英楠招了招手。
王英楠把摩托车减速,拐到了饭店门口,停下了摩托车。
董秘书轻轻一笑:“我们到屋里谈吧!”
“好!”张文韬下了摩托车。
王英楠支好摩托车,锁好。拔出钥匙。
三个人走进热闹非凡的饭店。
63.饭店里:
屋里人声嘈杂。
张文韬、王英楠、董秘书三个人走了进来,在一张桌子周围坐了下来。
王英楠坐下后,觉得不合适,站起来,走进一个雅间。见里面没有人。便向张文韬和董秘书招了招手。
张文韬、董秘书会意地走了过来,进了雅间坐好。
服务员走了过来:“要点什么?”
“随便来几个拼盘就行了,外加三瓶啤酒。”王英楠说着,看了看张文韬。
张文韬点了点头。
服务员走去。
王英楠冲着董秘书:“咱们薄酒素菜,速战速决。”
“是要谈关于韩乡长的事儿吧!”张文韬问董秘书。
董秘书点了点头:“我想:我们在这里谈,还方便一些。”
张文韬点了点头。
王英楠说:“你一定知道很多。”
“关于韩乡长调走的事儿,是因为她的一系列所作所为,触怒了一些上层人物,得到这种后果。”董秘书说:“她是个好乡长,称职的乡长。只是社会经验少。虽说党的原则上实事求是,但在某些人心中,也不是绝对的。说句心里话,她就像小妹妹一样任性。她一上任,我就看出来了:做事有主见。就是太犟了,不听我的劝告……。”
64,乡长室:
韩晶穿着一身合体的西装在看材料。
董秘书轻轻地走了进来:“韩乡长,是你找我?”
“坐吧!”韩晶放下材料,指着对面的椅子说:“坐吧!”
董秘书坐了下来。
“董秘书,你在河东乡担任秘书有几年了吧!”韩晶说着,两手十指交叉在一起,放在写字台上:“关于龙福村的情况,你好像没向我介绍过。今天,正好我没事儿。能不能就你知道的,给我谈一谈呢?”
董秘书想了想,为难地:“韩乡长,龙福村的事儿,你最好别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我说董秘书,我是花钱雇你给我工作。”韩晶虽不满意,还是友好地笑了:“我是一乡之长,怎么能不为我的百姓负责呢?”
“我怎么净摊着这样的乡长呢!”董秘书啼笑皆非,无奈地摇了摇头:“韩乡长,前面不是没有教训。你……龙福村的事儿,是棘手的,你知道吗?”
韩晶自信地冷冷一笑:“我偏要管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