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级教师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2008-03-03 09:11:47)
标签:

名师讲坛

杂谈

分类: 名师讲坛

特级教师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二)

   

三、引发问题,促使探究
      师: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队的总数求出来。甲队多少个?
      生:25个。
      师:乙队多少个?
      生:19个。
      师:(板书)通过比总数,甲队拍了25个,乙队拍了19个,那我来宣布,胜利队为我们的甲队。甲队同学欢呼!
      师:同学们,吴老师有个小小的请求,我特别想加入乙队,不知你们是否欢迎啊?乙队同学高兴地说欢迎。
      师:好,那我也拍5秒钟,我请这个小姑娘来帮我数。开始!师拍球9个,学生看老师努力拍球的样子开心地笑。
      师:9个就跑了,是不是?那乙队再加上9个,看看一共多少个了?板书:8+4+7+9=28
         
      [赏析:没有老师的高高在上,充当活动的首席法官。老师是其中的一员,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当然,也为后面矛盾的激发作好准备。]
      师:我重新宣布,比比总数,乙队拍了28个,甲队拍了25个,吴老师宣布,胜利队为我们的乙队,祝贺你们!(乙队同学欢呼雀跃,高喊“耶!”。师看甲队同学。)
      师:什么想法都没有?甲队有学生不服气地举起手。
      师:这位小朋友,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您不跟乙队拍,为什么不替甲队拍呢?
      师:对我提出质疑!对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意见?
      生2:我觉得应该不必帮助,要靠自己的实力。
      师:哎哟,靠自己的实力!那你们说,我这样比,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不公平!
      四、感受概念,建立模型
         
      师:好厉害也!向吴老师说不公平。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学习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说,三(1)班和三(2)班人数并不相等,那我们就没有办法比较出这两个班某一项成绩的高低吗?你有没有更好的招?
      生:那就可以到里面同样选几个人出来。
         
      师:我明白了,你还是要让人数一样多。听懂老师的问题。人数同样多的时候,用总数进行比较,大家心服口服,人数不一样,比总数不行了,还有没有别的比较方法?

      生:就是把它们平均分成。
      师:你说的怎么平均分?譬如?
      生:分成他有几人来打,就分成几人。
      师:那么你说,28分成几份?
      生:分成4份。
      师:那你的意思是把28要平均分成4份。板书:28 4
      师:是这个意思吗?
      生:(大声)是。
      师:那么25怎么办呢?
      生:平均分成3份。
      甲队 乙队
      5+11+9 8+4+7=25 ÷3 =28 ÷ 4
      师:好,这是你的意见。我们一起来看算式,用等号连接,25除以3了,上面这几个数的和怎么办?
      生:上面把他们平均分了。
      师:你补充!怎么平均分?
      生:我觉得不应该平均分,到算式后面加上等于,然后把得数写出来,再到下面列一个算式。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你再列个算式来算是吗?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意见?
      生:把5+11+9 加上括号再除以3。
      师:那现在上下能不能用等号连接了?
      生:可以。
      师:那这边怎么办? (指向8+4+7)
      生:(齐)括号除以4。
         
      [赏析:教师怎样做一个引导者,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吴老师用具体的课堂作了很好的解释。当学生表达不够明确,表达有困难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闪现的灵感火花,予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
      师:好,我们先不说这个结果是什么意思。我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结果算出来,好不好?开始吧!
      师:带计算器了,太好了。出现问题了,是不是?(师巡查)
      生:有余数。
      师:有余数了。得到多少?
      生:25 3=8.333......
      师:哎呀,别着急,那么多的3,我们没有碰到过它对吗,我告诉你,这个结果是个小数,你们现在还没有学,没有关系的。8.333......,那你说,它是接近8这个整数呢,还是接近9这个整数?
      生:接近8。
      师:好,那我们就说它大约是8个,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用了约等号来表示。28除以4?
      生:7个。
      师:口算也可以出来了。同学们,我们以乙队这个题为例,(手指向28 4的得数7)这个7何许人也?
      师:是谁拍的呀?那个同学出了个主意,28除以4了,那这个7是什么?
      (学生面露疑惑。过了一会,有人举起手。)
      生:是每个人拍的数。
      师:好,(指着8)我请乙队1号选手起立。你拍了几个?
      生:我拍了8个。
      师:你的同学说你只拍了7个,他说你们每人拍了7个呢!
      生:(接着)我知道了,他是把数平均分。
      师:怎么平均分?你多的那一个哪里去了?
      生:(继续)就是给后面几个少的同学了。
      师:2号选手请站起来,你拍了几个?
      生:我拍了4个 。
      师:那你现在你的同学说你拍了7个,(手势)你那上面的那几个哪里来的?
      生:是其他的,其他的。
      师:你很着急,别激动!
      生:是其他同学剩下几个给我,变成我的了。
      师:变成你的了!其中还有我的一份呢!我拍了9个,那我就把我多的那部分给了。
      生:我!
      师:那你应当说一声。
      生:谢谢!
      师:这时候,我可你们长的一边。(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赏析:教师热情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小心的呵护学生的情感,细心捕捉学生思维跳跃的火花。]
      生:就一条船了。
      师:(伸出大拇指)就一条船了,语言好丰富啊!那你们的意思就是说,把多的给了少的,少的说,给我吧!我就慢慢涨高了,我和你们就一条船了,(向发言的那个同学)是这个意思吧?一条船了,也就是我们拍的数量……
      生:(大声齐)一样了。
      师:用今天的新词来说,就是……
      生:平均分。
      师:平均了,对吗?同学们的理解和感受非常到位,我告诉大家,7就是8、4、7、9这一组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叫什么名字?
      生:平均数。
      师:这个平均数它就比较好的反映了这一组数据的一个总体的水平,(指向板书)就是同学们刚才讲的,平均每个人拍了多少个呢?
      师:那你看看,甲队平均每个人拍了几个?
      生:8个。
      师:比一比,甲队和乙队哪个队的总体水平稍稍的高一些呀?
      生:甲队。
      师:哎呀,尽管吴老师很努力了,我也在使劲地拍呀拍,但是我并没有挽救我们乙队失败的下场。你们想一想,如果吴老师怎样,我们就有可能战胜他们?你设想一下!
      生1:可能不拍就会比他们。
      师:(不服气地神情)你算了吧,你!(笑)不拍的时候你们比人家少多了呀!
      师:你设想设想,如果吴老师怎么样。
      生2:乙队也除以3那就好了。
      师:哪有这么好的便宜事啊!4人拍除以3!你说呢?
      生3:吴老师至少还要拍2个。
      师:听一听,听她说的话,至少还要拍几个?你的意思我明白,就是吴老师如果拍的再多一点,说不定我们就有可能战胜了甲队。
      生:还可以要后面的两个同学多拍几个就行了。
      师:后面的同学再加点油,我们的平均数也就……
      生:(插嘴)长高了!
      [赏析:“等待是尊重,等待是艺术,等待是策略。”吴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师:平均数就长高了,(向插嘴的同学)真可爱也!你要说什么?
      生:平均数就应该升高了。
      师:平均数就应该升高了,我们能战胜他们了,好极了,同学们。太聪明了,吴老师真的喜欢你们!刚才我们比总数,大家认为当人数不相等的时候,还来比总数,不公平!这个小姑娘跟老师抗议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说,是谁,来到了我们中间?
      生:(齐)平均数。
      师:平均数来了,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此时此刻,你不想面对平均数跟他说两句你赞美的话吗?平均数啊,平均数,谁想跟他说一句?平均数帮我们解决了问题,你不想对平均数说什么吗?
      生1:平均数,你太伟大了!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师:哎呀,太伟大了,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你想说什么?
      生2:平均数可以帮助人类解决问题。
      师:她发现了平均数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你说呢?
      生3:平均数,你早不来,晚不来,不然我们就胜了。
      师:你早不来,晚不来,就在我们需要他的时候,他来了!
      [赏析:平均数有了生命力,它成了孩子们的朋友,成为课堂的一员。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凸现三维目标的培养,吴老师不光给学生,也给听课者上了很好的一课。]
      师:但是我问同学们,你们说,是谁把平均数带进了我们的课堂?
      生:吴老师。
      师:不对,不对。这个主意可不是我出的。什么28除以4啊,25除以3呀。在座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我们把他呼出来,一起喊他的名字!
      生(齐):刘圣!
      师:刘圣在哪里?过来过来,哎呀,我们比总数不公平,大家都急了,是刘圣同学首先提出来,能不能把它除以3,把它除以4,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说象刘圣这样的学习就叫做……
      生:平均数。
      师:(假装不屑地,生也开心的笑)你们真会说话!叫什么学?
      生1:我觉得不叫什么学,应该叫公道人。
      生2:我觉得他是一个认真听课,爱学习的人。
      师:爱学习的人,老师还没有讲呢,他就自己创造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我建议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刘圣。(生鼓掌)
      师:说句什么?
      刘圣:(自信的笑)谢谢!
          [赏析:老师用一颗真诚地爱心,鼓励学生创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师:不客气!好了,同学们,平均数就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他来了!想一想,在过去的学习中,你在哪碰到过他,什么时候需要算平均数啊?
      生:比如说,两个绘画班,它们要人数一样,可是一个多,一个少。
      师:在绘画班,见到了平均数,是这个意思吗?
      生:在除法中。
      师:平均数用除法求得的,好极了!
      生:有25个苹果,有5个人,就用平均数来除。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好,你说把25平均分成5,这是不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平均数呢?你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再慢慢体会,好不好?那么有的同学一时还想不起,没有关系,吴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素材。
      1、浦东机场日平均起降航班架次
      师:你来看,这是哪里?
      生:飞机场。
      师:这就是浦东机场日平均起降航班达到了379架次。(屏幕出示:(1)浦东机场日均起降航班达379架次。)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 “日均起降航班达379架次”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生:就是用379……(摸脑袋笑了,说忘记了)
      师:忘记了,没关系,那么我请问,每天不多不少,准得来379次,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是的,这是你的认识,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就是每天起降379架。
      师:对,我同意你的意见。什么叫 “日均起降航班达379架次”呢?
      生:就是一天起379架,第2天还是起379架。
      师:这是你的理解,那我们的平均数是这样得来的吗?都得是每人拍7个7个7个7个,是这样的吗?(生摇头)那你理解理解,平均来了379架次是什么意思?设想设想,今天有可能怎么样?
      生:有可能比甲队强。
      师:哎哟,还想着比赛的事呢。
      生1:有可能有一天比较少。
      师:她说有有可能有一天比较少,那么还有可能有一天。。。。。。
      生:比较多。
      师:但是这些天把它们(作拉平的手势)平均了,平均每天达多少次?
      生:379次。
      师:哎呀,这个小朋友他用自己的语言谈感受,非常好!我明白了你的意思,也就是说,不见得每天正好来379架次,对不对?有可能比它。有可能比它。(师做手势,生齐答)但是这些天平均起来,每天起降多少次?
      生:379次。
      师:就象这里,有的比7多,有的比7少,但是这4个数(8、4、7、9)平均起来,是多少?
      生:7个。
      师:我们再来看。
          [赏析:多次运用体态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的本质。]
      2、上海磁悬浮列车周一至周五的日均客流量
      (屏幕出示,师读题:上海磁悬浮列车周一至周五的日均客流量为4000余人次。)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每天不多不少,整4000吗?
      生1:可能有些天比4000多,也有些天比4000少,因为那上面还有“余”,就是除法中的余数。
      师:可能比它多,可能比它少,但是。。。。。。
      生:平均了.
      师:平均起来大约是4000余人,对吗?越感受越到位了。好,其实在我们的网上,你看看,还有好多关于平均数的介绍呢,平均数就在我们的身边。那么接下来呢,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想和你们一起来讨论。屏幕出示下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