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 - 聚散依依


标签:
新疆之行同学聚会奎屯回忆 |
分类: 故乡的云 |

南山之行分两次写,在我看来,前半部分是聚会的继续,后半部分则是离别的惜惜。一个是轻松,另一个则是沉重。
因为,无论怎样热闹温馨,我们都要面对“曲终人散”。现实就是如此。聚会即将落幕。我,应该如何与同学们道别?
原计划是打算从南山回来后,我与晓虹、老朱俊蜀夫妇坐同一辆车,当夜返回乌鲁木齐。所以,我事先已经把行李直接放在了老朱汽车的后备箱里了。
从山上下来,大家拥坐在蒙古包地毯上,举杯畅饮,再叙友情。纯粹新疆特色的饭菜摆得满满一桌,同学们兴高采烈,把酒言欢。会跳的不会跳的,许多同学走到场地中央,载歌载舞起来。
坐在角落的俊蜀为大家助兴,但是她的右脚不可思议地肿了起来。原以为只是不小心崴了一下,没想道事情并不如想象的简单。热情的同学一方面为了安慰俊蜀,转移她疼痛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因为俊蜀是一个爽朗豪气的人,非要与她干杯为敬。俊蜀推辞不过,仰脖一干而尽。哪想到她酒力不支,加上脚伤疼痛,只好被同 学扶着去车里休息。
没一会儿,晓虹把我叫出去说,俊蜀实在不舒服,老朱打算现在就开拔回乌鲁木齐,问我要不要跟着他们一起走。同学们在里头喝得正High, 而我现在过去和他们道别,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可是,我若不走,明天又没人返回乌市,我怕落单给奎屯的同学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只好犹豫片刻说:“你们在下面稍等片刻,我去道别一下就和你们一道走。”
返回蒙古包,同学们立刻热情地走过来与我敬酒说话。张红莲端起酒杯高唱《敬酒歌》,那真诚的双眸,嘹亮的嗓音,抑扬的歌声,立刻使我周身温暖。想说的话也顿时咽了回去。
过了一会儿,石伟坐到我身旁,对我这次能不远万里回来参加聚会,真诚表达由衷的感谢。看着他因为忙碌而略显疲惫,因为开心而满足的神情,我不知该说什么好。其实,不是他感谢我,而是我要感谢这次聚会。若不是这样的机会,我不知何年才能重返故里,也不知此生是否还有机会见到这么多老同学,感受着他们质朴的感情。一边听石伟说话,一边我在心里酝酿词语,该如何适时地告诉他,“虽然无限感谢,但是,我必须,不得不离开了。”
人生聚散终有时。我经历过太多离别,并早已学会淡然处之,平复伤痛。
晓虹和老朱夫妇已经在下面等我太长时间了。俊蜀的脚伤很严重。
听了我的道别,石伟的眼神顿时黯然下来,仿佛受了极大的伤害;艳萍慢慢把我的皮包和照相机递给我时,眼睛里早已盈满了泪水。我拿起东西,准备悄悄地趁同学不备离开。
可是,帐篷里忽然安静下来,几乎所有同学都闻声跑了过来,他们把我团团围住,极力挽留我。我心如刀割,满脸抱歉和无奈。突然,卢老大拨开人群抱住了我,哭着对我说:“为什么那么快就要走?他们都走了,你也要跟着他们走?我们奎屯同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们满意。可是,你们饭没吃完,酒没喝尽兴就要走,只留下我们这些奎屯的同学,还有什么意义。”她的质问令我哑口无言。我很想说:老卢,即使喝到明天天亮,可是,该来的来,该走的还是要走,人生就是如此,聚散两依依,留住的是真情。每一个人注定只能有短暂的交汇,到头来,大家还是要各奔东西,去走完自己的旅程。
当同学们弄明白我是担心明天没法返回乌市,害怕给奎屯同学添麻烦后,他们安慰我不用担心,说去乌市的车多的是,随便哪个同学都可以送我一程。光头许斌自告奋勇说,保证明天送我回乌市。“那不影响你喝酒吗?”“呵呵,我向你保证,明天上路前,我滴酒不沾。”
这时,站在许斌身旁的一位中年男人上前握住我的手,真诚地说:“红花,你可能并不认识我。本人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石,名春杰。我与你小学时曾经同学过,可惜无缘与你同班。后来高中也没缘在一个班同窗,但是你大名在耳,今天能在这里见到,真是缘分。”
我对石同学没有任何印象,他似乎也并未参加同学的这次三十年聚会。但听他这么一说,隐隐约约觉得在上小学时有模糊印象。当他对我讲上述那番话时,由于情绪过于激动,或者说出于真诚和急迫,我分明看见他眼眶中有泪光在闪烁。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说话果敢,办事麻利,甚至有些霸气的男人。容不得我再犹豫,他已经叫人下去,把我的行李从老朱的汽车上取走,随即搬上了他自己的汽车。
我,彻底走不成了。我,就这样留了下来。
同学们见我愿意留下来,高兴得欢呼跳跃起来。大家不约而同相聚在一起,又笑又闹,拍照合影留念。刚才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我重新融入到欢悦的同学之中。
在我的人生当中,曾经拥有那么多的“无法忘怀时刻”。许许多多,我只能记住大概,但是这次的同学相聚,却让我记住了那么多细节的东西。时过境迁,它们犹如涓涓溪流,缓缓淌过我的心田,融化了我孤独寂寞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