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的草原 - 父亲回忆录(十六)

(2010-12-25 01:29:42)
标签:

父亲

回忆录

人生

探亲

分类: 父亲回忆录

十五 返乡探亲


在办公室前住了近三年,72年底,因中学筹建新的教学大楼,将要拆除办公室前左右两幢平房,我们不得不第二次搬家,搬到戴嘉元老师的西隔壁,与徐钦文、曹桂梅夫妇为邻(合用一个大门)。在那里只住了几个月,至73年春季开学后不久,附小的两幢教工宿舍建成,我们第三次搬家,住在南面一幢西头第三个门内,与刘文秀一家,还有刘兆生、何爱华夫妇为邻(往东是许欣、单春梅,姜登海、王绪珍家,朱志和、杨连先家,张堆金、夏引芳家)直到86年调离新疆。


73年开始中学部小学部分开,原来奎中附小就是日后的奎屯市第一小学。


我不再在政工办公室上班,仍回原岗位任教。


73年暑假,奎屯中学应师教育部门的委托承办了一期教师培训班,从师属各团场和奎屯区的小学中挑选部分小学教师,经培训后充实中学教师队伍,我被选入其中。培训学员分两个班:数学班和语文班。我在语文班学习,由徐钦文、朱定明、晏云访三位老师执教。徐担任论文教学及写作课;朱担任记叙文分析及书法课;晏担任语法及修辞教学。这些课程的开设对我很有帮助,可惜没能学到结业便探望母亲去了。

 

家里来信:母亲赶猪入圈,不慎跌倒,摔断了腿,卧床不起,盼我回家见面。10月中下旬,我买了十几公斤苹果,带着柳柳就上路了。火车进入河南后,柳柳调皮,站在小桌上将一只脚伸出窗外,把鞋子弄掉了。凌晨5点左右到常州下车,天刚蒙蒙亮,店铺尚未开门,买不到鞋。到汽车站有好长一段路。没办法,背上他,拎起大包到汽车站买票等车。到靖江车站下车,已是中午时分。那时靖江到侯河没有公车。吃了点儿面包算是午饭,叫了部三轮车到侯河。车上,我让车夫猜猜我的年龄,他笑笑说有五十岁上下呢。天哪,才三十三岁的我竟被人看作五十上下,可见我当时的那副苍老相了。在侯河正碰到福基的爱人卖完猪走在街上,她帮我抱着柳柳回到了家。


还是那破旧的老屋,父母住着东面的两间,从东山头开了门。进门便是灶间,进入二道门才是二老的房间,妈妈头朝东躺在靠北的大床上。我哽咽着叫了声“妈”,鼻子发酸,泪水盈满眼眶,拉着她的手,听她叙述得病及病后的痛苦遭遇:不能自主翻身,大便干燥难解,伴有神经官能症,睡眠不好,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口干,水喝多了又烦人搬,之后,又陆续告诉我病后儿女们诸多不不能令她满意的事情。


当天晚上,我和柳柳睡在小床上(张着多年的旧蚊帐),为母亲当了一夜的护理。确实,一夜好几次喊着要小便,体重大,较难搬,我想:护理妈妈这样的病人,30几岁的我尚且感到吃力,何况67岁的老父呢?


第二天,我提出兄弟姐妹们一人一周轮流护理的意见,大家当面没表示异议,但就是没能实行。当时正值秋收秋种时节,谁家不是忙里忙外的,真苦了老父亲了。


此前,父亲在马桥饭店上班,母亲病倒后,不得不放弃他手中的生活回家侍候母亲。父亲从十几岁当学徒开始,一直从事糕点行当,尤其精于制作靖江名点,蟹黄汤包。每到汤包上市季节,总有多家饮食店上门聘请,他总是乐意应聘。他生性乐观,待人和蔼,从不摆名师的架子,只要有人向他请教技术方面的问题,他总是耐心传授,从不保守;他好与人开玩笑,即使对店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也是如此。有他在,店堂里总是充满欢笑。


在护理母亲的六年中,他身心疲惫,苦不堪言。母亲于797月(阴历618)去世后,他终于得以解脱,到大兴家机厂开办的饭店当上了大师傅,直到89年病倒。就在2月份确诊患了肝癌之后,他还笑着对我们说:“没啥大不了的病,待我好了还要到店里去”。413日(阴历3月初8)早晨,当汉祥弟首先发现不对时,大家才知道父亲是在他周围的子女们尚在熟睡的时刻,悄无声息地走了,永远地走了。这就是我们的父亲。


这次探亲对母亲有少许安慰,毕竟看到了五年没见的儿子(69年底回来过一次)和第一次见面的次孙。听说她还还称赞过我带回的苹果,说香、甜,吃了后大便不很干燥了,排便比较顺利了。听到这话,我稍感欣慰。可惜的是她老人家不能常年吃到这样的苹果,我更不能常年陪伴在她老人家的身边。谁知这次和母亲分别竟是决别。等下一次801月回家时,只见到了她老人家的遗像和长了野草,且是无碑的孤坟。


11月中旬时,南方的天气还比较暖和。返回新疆之前,我们来到素兰家,当时筛根已进看守所(文革中的冤错案),素兰身怀六甲。第二天,素兰见我有小孩,又带了不少行李,决定送我们到常州。我正担心难走,就没怎么推辞。下午动身,约3点钟就到了常州。我知道退伍时老班长徐志华分在常州市酱品厂。早就想拜访他,叙叙旧,苦于没有机会,这次路过此地,又想请他帮忙解决住宿问题,就决定去找他。几次问路,顺利找到了他,当时他已是厂里的中层干部,很忙。简单谈话之后,便忙他的事去了,吩咐厂里人为我们准备了两张铺及蚊帐,晚上还派人送了晚饭。第二天清晨,我们要离别酱品厂去火车站时,“老班长”并未送行,因时间紧迫,我也没去找他道别便不辞而别,估计是不速之客不受欢迎吧。


素兰送我们上了车后才回家。那时亚东还小,筛根身陷囹圄。她拖着重身子,既要下田干活,又要操持家务,真是难为他了。回家奎屯还当我的“教书匠”。听说中学曾想调我去当语文教师,小学不肯放(李翠兰就是那时从131调入一中的)。看来,领导是把我作为骨干教师对待的。


从这年的冬季开始,有了自己挖的菜窖。大白菜、洋芋、萝卜、苞菜都要入窑越冬,一直吃到来年的新菜上市。


74年前后几年,学校张堆金、徐晓莺牵头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编演文艺节目。在学校开学、结业典礼时演出,也曾下连队、兵站和街头演出过,我是乐队成员之一,拉二胡,低胡伴奏,红花、申新红三姊妹都曾参加过其中的一些节目。乐队的成员还有:杨增润、许欣、王恒孝、戴金初、徐焕仁的爱人等。


75年奎屯建市,打算从农七师独立划分出来。


父亲的草原 <wbr>- <wbr>父亲回忆录(十六)1980年1月返回家乡探亲,老父亲与膝下的七个子女在老宅屋前合影。
那时,母亲已经于79年7月病逝。


父亲的草原 <wbr>- <wbr>父亲回忆录(十六)1980年1月,我们兄弟三人与老父亲站在老宅屋前合影。
从左至右依次是:弟弟汉祥,大哥汉生,我。

(未完暂停)

***   ***   *** 

我开始想念你

 

窗外是一抹冬阳啊,

寒风中枯枝摇曳

就这样仰望天际

我开始想念你。。。

 

想念你宽厚的笑容

想念你慈爱的目光

想念你默默地忍耐

想念你绵长的情感

 

穿过太平洋的海水

浸润我孤独的心脏

就这样面对大海

我开始想念你。。。

 

父亲,

我多么想拥抱你入怀

就好像小时候

你高高地举起我

 

圣诞夜,平安夜

壁炉的篝火 照亮我湿润的双眼

就这样依偎着温暖

我开始想念你。。。


父亲的回忆录,整理到此暂先告一段落。感谢博友的关心、支持和爱护,也感谢你们一直伴随着我的笔触,随着父亲的回忆录走过他苦难、平凡、勤勉的人生。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回忆录,无论是我的整理,还是网有的阅读,都倍感亲切质朴,仿佛闻着野地里生生不息吹又生的泥土气息的花草芳香。谢谢你们。


父亲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在医护人员和亲人的照料下,妈妈说争取元旦之前能够出院回家。每次和父母亲通话,我都会告诉父亲,有许多的网友喜欢读他的回忆录,并关心着他的病情,祝愿他老人家早日康复。


父亲在电话那头说:谢谢女儿,为爸爸做了许多。我禁不住流下了热泪。我想对父亲说:是您养育了我,也是您教育了我。我其实没有做什么。通过整理父亲的回忆录,让我更加了解和懂得了父亲。。。


回看自己已经走过的四十多年的路,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因为无论我走多远,远到天边,我的脚下,都有一条爱的路铺就。。。铺路的人,就是我最挚爱的父母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