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伯父是爸爸的大哥,在家排行老大。红花很小的时候随父母探亲见过大伯,是一个善良忠厚的庄稼人。因为他常年体弱多病,又无钱医治,所以家境一直贫苦无法翻身。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回老家过暑假,总要买了香蕉水果去看望他,而他总是热情地留我住宿。那和蔼可亲的微笑至今想起来都令我难忘和动容。
八十年代,几乎老家的人都开始往致富的道路上走,唯有他的家里是低矮的旧房子,和同村的亲戚们相比,悬殊实在过大。大伯父卧病在床,唯有太阳好的时候,他才抱着被子坐在河边晒晒太阳,家里的大事小事,都靠大伯母一个人打理,度日艰难。大伯育有两个女儿,阿芳和阿萍,也因为家庭的缘故很早就辍学。大女儿阿芳很早出了嫁,减轻了家庭负担,二女儿桂萍则找到一个愿意入赘的女婿。
女婿卫中聪明能干,他的到来改变了家庭的面貌。那个时候,我的卫国表哥生意做得相当不错了,他立志带动家里的亲戚共同致富,大伯家就是直接受益的一个。女婿卫中在家里开起了小工厂,专门做加工生意,产品供应给卫国表哥。而卫国表哥就在卫中那里进货,即使价格偏高也买下来。几年之后,卫中家庭开始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再后来的几年,卫中一直干得很努力。每次红花回去,都能感受得到他们家庭的变化。卫中和阿萍有了儿子阿小楠,家里重新翻修了房子,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大伯父九六年因病不治离世的时候,也算是满足于九泉之下了。大伯母一生忙碌,忙弯了腰,得了宝贝孙子又住上了楼房,现在照样忙活田里的活计,安享着晚年。
大伯父膝下无子,后来有了能干的上门女婿,女婿和女儿又争气养了孙子阿小楠。二十四年的时间转眼飞逝,当年那个穿着开裆裤满地跑的调皮男孩,现如今也长成了大小伙子。今日为他办酒娶亲,天低下哪里还有比这更风光的事情?看大伯母一家开心地忙碌,每一个前往的宾客都真诚地送上红包,说着祝福新人白头到老的吉祥话。
红花很久没有在中国参加婚礼,更别说是乡下婚礼。其实,乡下和城里,中国和外国,要是把婚礼拿来对比,都有许多不同和相同之处,反映的都是民族文化。这些都可以有待以后有机会静下心来,慢慢探讨。
一,吃的婚礼。
在乡下办婚礼,最大的特点就是吃。写到这,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的婚礼场面。细想起来,没有记住新娘子长得甚模样,却记得从头到尾就是吃饭。大伯母家里宴请了几桌酒菜我不知道,只知道吃的一批人才下去,下一批人又坐上来,接着吃。好在现在乡下兴起了家宴公司。婚礼宴席包办给他们去做。算好价钱,买来材料,按桌收费。据说婚礼是否上档次,要看酒桌的内容。酒是不是上乘酒,菜是不是名贵的菜。大伯母家的酒有泸州老窖,烟有大中华,菜有荤有素,有甲鱼、河豚、猪尾、黄鳝,也有蘑菇、青菜、河虾。。。我听见大家称道“这桌酒菜不丑。”意思是不错。
婚宴酒席,好像没有停顿过。吃完了午宴等新娘,新娘子迎接到家,然后接着又开始吃。吃饭不怕,怕只怕吃同样的饭菜。当红花上一顿饭还没有消化,又重新坐回酒桌的时候,才发现:这晚宴桌上的饭菜,竟然和午宴的一模一样。我心中叫苦,只好忽略饭菜不计,转头和亲戚们聊大天,凑热闹听旁桌的男人哄闹什么“扒灰”的计划。
嗯?什么是“扒灰”?这词好像在《红楼梦》中听到过。
车队准备上路迎娶新娘。门口燃放爆竹和鞭炮,声势浩大,准备出发。
年轻的朋友自成一桌。我想,耳濡目染,这种家乡婚俗多多少少都会在他们心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即便他们是80后,90后的新新人类 - 时代变迁,风俗不改。因为,这是一种民俗文化。
吃宴席,是婚礼的一部分,而且占着很重的比例,这在哪个国家都一样。
乡下婚宴,从早吃到晚,直到吃不动为止。有一点不明白,为何午餐和晚餐是一模一样的呢?
不知道别桌,反正我们这桌几乎再无人动筷。实在是装不下了。而且,菜肴没有新意呀。
二,何谓“扒灰”?

据说,“扒灰”这词在苏浙一带广为流传,纯粹是乡下婚礼的一个习俗。红花了解以后,判断为陋习和恶习,是侮辱女性、玷污纯洁爱情婚姻的糟粕,实不可取,应当取缔。
百度了一下 --
“扒灰,又称爬灰,是一个形容乱伦的词语,而且是专指公公和儿媳之间发生性关系的乱伦。”
《吴下谚联》释其由来云:「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
当晚婚宴,旁边的亲眷一桌甚为热闹,原来他们正在商议新娘过门第二天的“扒灰”节目。众人津津乐道,看来这个节目必演无疑。可恨这种习俗代代相传,人们其实早就忘记了它龌龊的本意,脑子里只留下闹婚的简单游戏而已。可怜尴尬和无奈的受害人,只有做了公公的卫中和新进门的儿媳妇了。
(图中大家正在热闹讨论扒灰的事宜安排。红花抢拍下来。)
三,闺女嫁出门,竹杠敲到家
阿小楠和新娘子的婚事,自然有媒人牵线,两人恋爱结婚。这中间,彼此之间的彩礼估计也早已经定妥,不可再争。按照红花想,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大家才不会伤了和气。凡事如此,结婚也该如此。
午饭之后,红花陪伴着老爸和亲眷正在搓麻将。突然,表弟亚东前来禀报,说是新娘的娘家人不准迎亲的队伍接新娘,说是彩礼的钱没有给够,必须再付一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块人民币才可以。我一听来了兴趣,这可咋办呢?今天就结婚了,宾客都来齐了,怎么那边不放人呢?那婚还接不接啦?
表弟看我真着急,镇定自若地说:不打紧,新娘早晚要过来,这只不过是风俗之一,意思是不能随便就让新娘走,好歹也养育了二十多年,今天要敲最后一笔竹杠,拿钱放人,不拿钱,休想!
我是真着急。试想,今天大家都是来吃酒的,谁的身上揣着万把块钱?除非是有备而来。这不是刁难人嘛。
表弟笑说,大家正在凑钱呢。哈哈,想想这样的场面红花真要笑歪了。好天真可爱的人们啊。迎亲的队伍堵在亲家的门口,大家掏口袋凑一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块钱。。。这可咋整?婚还结不结了?
“婚肯定要结。不用着急。现在都是手机联络。大伯母家正在让人把钱送过去。。新娘一歇歇就过来了。”
那,那。。红花我又犯糊涂了。“如果他们不是要一万八千八百八十八,而是要八十万八千八百八十八,你们也能拿出来?”
大家伙看着我,笑话我迂腐到家了。“这是个风俗,是大家闹着玩的,哪里是真要钱?乡下结婚,好玩热闹而已。”哦,我放下心来。要不然,阿小楠可惨了,今天。
钱交齐全,迎新娘的汽车终于来了。大家翘首以盼,想目睹新娘子的姿容。
哈哈,害羞的新娘和阿小楠,双双对对进家门。红花感叹,城里人都是结婚越来越晚,乡下的孩子二十出头就论婚嫁。他们看上去,也就十五六岁,比我家孩子大不了多少嘛。
祝福新人!
一对新人门口站好,等待撒彩纸花,过“代代富”

彩纸漫天,撒向新人。新郎新娘手牵手,过了门槛,进洞房。
四,代代富
红花正好站在门槛边拍照,却见大伯母和阿萍拿来一把斧头,把它装在一个红色塑料袋里。等到新娘提裙迈脚跨过,大家一片叫好,才收拾起来。我问旁边的小侄女这是啥意思。这个高中生很有经验地说:斧子代表着谐音“富贵”的意思。跨过了斧子,就代表着“代代富贵”,一代又一代家族富裕兴旺。
红红绿绿喜庆被,满床满铺,早生贵子。
五,据说,新娘进了洞房,要喝莲子羹,要坐床,裙子里放满花生、桂圆、红枣等八大样的象征富贵和传宗接代的寓意的果实。。可惜他们关起门来做这些事,红花我没有看见。倒是看见一个箩筐挑出门,里面有各有一支芝麻杆。红花问是何物?姑姑说:这象征着,以后的好日子,要像芝麻开花那样,节节高。

阿小楠的婚宴上,红花又看见了多年不见的四个姑姑。每次回家,不常见到。而每次相见,都是在各种场合的家族聚会上。祝福四个姑姑: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笑口常开,越活越年轻。
等着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吧。
今天都是好日子
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明天又是好日子
打开了家门迎春风
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
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 《好日子》歌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