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板瑞克(1)

(2008-11-21 11:25:59)
标签:

金融风暴

贷款工作

人物

感念

杂谈

分类: 我们的工作
  

    2000年的春天,我刚到华盛顿互惠银行工作不到一个月,职位是贷款助理。

 

   有一天下午,本来晴朗无云的天气突然就变了脸,外面天昏地暗,接着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贷款部主任戴碧突然发现,有一个卷宗装错了纸袋,被邮递人员送到远在圣荷西的审核部门去了。据戴碧说,卷宗里有一个重要文件不能让审核部门的人看见,否则这项贷款肯定要“见光死”。 

 

   “不行,一定要在下班之前拿回来。”戴碧准备自己开车去取,我怕外面风大雨大,戴碧也上了年纪,再加上刚刚工作,想要表现积极点,就自告奋勇地揽下了这个活,开车去圣荷西取回卷宗。

  

   戴碧嘱咐我,顺道到星巴克买六杯咖啡带给他们,审核处是我们的拦路虎,不巴结巴结是不行的。我虽然才进银行接触贷款业务,但我知道,审核部门是把关政审的,不能得罪他们。他们是爷。

 

   从洛斯阿托市开到圣荷西,路途不算近,加上下大雨,还有就是我不太认路(那时候,还没有发明GPS导航系统),我开了很久才找到审核部门坐落在SaratogaProspect交叉的灰色小楼。我先不急着上楼,而是冒雨跑到旁边的星巴克买了六杯咖啡装好,才端着咖啡沿指示上二楼。


   放下咖啡,赶快先往放邮袋的桌子上瞧,见桌上空空如也,就判断是邮件没有送到,或者是已经被他们拆了封。正在想着,只见有个人提着个空空的袋子正往桌上放。我心想,完了,他们已经收到了。

 

   提着袋子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白人,深褐色的脸上,有一个很大的红鼻子。白发混杂在黑发里,显得很灰白,皱纹布满了他的整个脸,他表情严肃,看上去苦大仇深。 


  他看到了我,愣了一下,问:“嗨,你是谁?从哪里来的?”

 

   我赶紧说:“我是Tina,我是新来的,我从中国来。”

 

   他一听,呵呵笑了起来,“哦,从中国来,这关我什么事。我还是从意大利来的呢。你来这里干什么?找谁?”


  我说:“我们老板戴碧让我来的。我们有一个卷宗还没有准备好就送来了,想先拿回去做完整了再送来让你们过目。”

 

  “哦,戴碧。那么说你是从洛斯阿托贷款处来的啰。回去告诉戴碧,她要做什么鬼我都清楚。公司规定的,卷宗送到这里,就是我们的事了,不能再拿回去的,除非我们审核以后。”

 

  “那怎么行呢?我无论如何是要今天拿回去的,不然我没法子交待。”我又不能说实情,可又不能就这么回去,我只能着急地直接表示要卷宗。


   停了一会儿,他问:“你就这么来的?就这么要,我怎么给你,中国女孩?”

 

  “咖啡,戴碧让我买了咖啡。”我赶紧取了咖啡,送到他们每个人的桌上,并及时地自我介绍了一下,然后跟他回到他的办公桌旁边。我看了看他的牌位放在桌子一角:审核处处长  瑞克-芮杰欧。

 

   他看了看我,指着那堆才收到的卷宗懒洋洋地说:“好吧,看你是个中国女孩,又是从中国来的,这么远的路,就拿回去吧。告诉戴碧,下回不行,我不管是从中国还是越南。”


 

   我赶紧找到我要的卷宗,谢过以后,拔脚就走。他在后面说:“等一等,外面还在下雨呢,等雨停了再走嘛,急什么。”


 

    第一次完成任务,心里很高兴,回到办公室,我把经过一五一十地讲给在座的人听。听说我讲我是从中国来,他们个个都笑弯了腰,笑岔了气。戴碧自作聪明地 说:“瑞克是问你从哪个贷款处来的,你说你从中国来,真是鸡同鸭讲。他一定是觉得你很搞笑,又是新来的,才通融你的。你知道吗?他最恨的就是我们这些做贷款的人。他从来不信任我们,挑毛病最多的也是他。”


 

   可我不这么认为,我只见到他第一次,就觉得他是个很和善又理解人的好老板。


   我开始慢慢地接触业务。由于是刚入行,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东西,加上很多的英文专业术语,复杂的条文规则,五花八门的业务种类,我经常被搞得紧张忙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焦头烂额。好在戴碧和同事们都很有耐心,凡我问必有答,让我并不感到特别紧张和局促。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紧张,慢慢来,我们都在这一行这么多年了,还不是要天天学习新的东西。每天学一点,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是进步。”


 

   虽然公司的环境很轻松,同事们也很友好,但是我自己心里面很着急,我喜欢这份职业,也想好好地做下去。我对自己立下的原则是,头两个月什么问题都不能留有死角,不会的问题要立刻搞清楚,不会就问,不管这个问题在别人看来多么浅显或者愚蠢。试想,如果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不弄明白,两个月以后再去请教,那才是最愚蠢的。

 


   我很刻苦,有时候周末也加班去公司多学些业务,整理审阅卷宗,上网查找与业务相关的条文规范(公司规定,所有相关文件,一律不许出公司大门)。 我只想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和同事们共同进步。


   看,这就是一个中国人积极要求进步的表现,没有什么讨巧的办法,只是勤奋而已。


   那时,我的英文不够好,讲话也有口音,有的发音还不准确,但我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我从来也不腼腆和掖藏自己的缺点。我向这些洋老板洋同事说事儿的时候,总是大大方方地说出来,他们若是没有听明白,我就一直说,连带手势比划,还不耐烦地想:“怎么这么点儿事,你们都听不懂。气死我啦。”


   有的时候,也不知道他们是真明白了,还是没有明白,反正他们点头了我就算数。当我们必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的时候,遇上我不知道如何言简意赅地表达的时 候,我就用大白话,洋洋洒洒地写上一大篇。让他们这帮老外去费神猜测我的洋泾浜英文里面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有的时候,我洋洋洒洒地写了七八行,只是为了表达一个可能是“吃饭”这么样一句最简单的意思而已。


   那个时候,我着实让我的老外同事猜了一阵子哑谜。现在想想,蛮好笑的,也佩服这些美国人对我的耐心和宽容心。不简单哪。


   上班没有多久,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我们中国人的普遍认知里,似乎只有流利的英文才有可能在美国的大公司找到好工作,其实这种说法是偏颇的。我觉得,当然了,如果你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再加流利的英文表达能力最好,但是这些确实不是美国人最看重的,他们更看重的是你这个人的个性是否乐观合群,为人是否诚实自信,工作态度是否积极合作。总之,与人融洽相处很重要。 一旦你在这个工作环境中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气场,人们就接纳了你,并和你做成了好同事,好朋友。


   美国人也不是宣传中的人情冷漠,自私自利的家伙。他们好为人师,热情助人,很多人都是简单快乐的“呵呵”族。我喜欢和这样的人群相处。


   工作上,我进步很快,倒不是我有多聪明,但是我有学习的能力。我会观察,会模仿,会用心。我用大白话出去的英文,会反馈回来,我把反馈的英文记住背会,下次再出口时,文笔就有文采多了嘛。偷练武艺,就是这个理儿。哈哈。


   也许是缘分吧,工作半年以后,我这个话都说不明白的中国女孩,竟也和很多同行交到了朋友,尤其是和审核处的好几位老同事,最后都成了忘年交朋友,他们包括瑞克,皮特,查理,戴安娜,麦克,杰西卡。我和他们的友谊一直保持到现在。


   真的好想念他们。


   我有一个工作习惯,我把自己经手看阅过的卷宗,都有很整齐的归类,并用彩色的纸贴分开来,让再审阅的人翻看起来方便。如,房屋评估报告,个人收入报表,银 行存款结余表,公证信件证明,银行致顾客公开信,等等,并在卷宗的最上面写明我审阅后的评论,意见,欠缺的文件什么时候会通知客户提交等等,让审核处的人看起来一目了然,来龙去脉清清楚楚。这样的卷宗,从审核处反馈回来后,我自己也是心中一杆秤,明明白白。


   我知道很多人不是这么工作的,他们喜欢把胡子眉毛全部放进卷宗里,卷宗一合,就交给审核处审理批阅。当我被这些同事培训的时候,我就想,我不能把这样一个垮塌不整的卷宗送给我的上级部门审阅。这些人自己份内的工作看起来省心轻松了,可是审核的人拿到这样的卷宗,却好像抱着一堆垃圾在挑拣筛选,不但会失去耐心,也会气不打一处来。事实就是如此,我们处曾经就发生过,审核处原封不动地退回卷宗的事情,当时搞得大家都不愉快,还耽误了时间。


   我多做一点,心细一点,他们就会快一点,方便一些,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在工作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美国老板也不会要求你怎样去做,以完成任务为最佳。结果,

   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封Email,从瑞克手上发出来的,送到了每一个人的信箱,包括戴碧老板。Email上是这么写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都能够像Tina那样有条有理,面面俱到,我们的工作效率是一定会和现在不一样的。每次拿到Tina的卷宗,我都会有一个非常愉悦的心情来审理,说实话,很多卷宗都会让我感到世界末日般的沮丧和忧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让我们都能够感到工作是美好的愉快的,是我们同仁共同合作的结果。谢谢大家阅读。瑞克。”


   哇,你们不知道我收到这样的一封Email该 是如何的惊讶和兴奋,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瑞克的信,同时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心充满心头。我是最新来的员工,还说着乱七八糟的英文,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和谁去比较,结果,我只是靠了自己的努力和稍微的用心,就赢得了瑞克老板的赞扬,我真是从心里喜欢上了瑞克和他的红头大鼻子。


   我抓起电话就打给了瑞克:“嗨,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


   瑞克在电话那头不苟言笑地说:“我不知道,你看到了什么? 中国女孩。”


  “我看到了我的努力和我的自信心。是你给了我肯定,你知道吗?我要谢谢你。”


  “呵呵,就这个啊,这不算什么,我只是说了实话而已。别忘了,把它打印出来,交给你们的戴碧看,让她放进你的档案里面去。”


  “我不会忘记的。我现在就做。”


   我挂了电话,就把这份重要的纸张打印了出来。


   走到戴碧的办公室,我递上手上的纸,说:“戴碧,您是否考虑把这个纸放进我的档案袋里?”


   戴碧笑盈盈地看着我说:“不用了,中国女孩,我已经打好了放进去了。你的那份就留作拷贝吧。恭喜你。”


   “啊”“哈”“哇”,我和戴碧都张开双臂欢快地叫起来,并且哈哈大笑。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门口的秋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