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演员三浦友和的自传《相性》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书中,三浦友和讲述了他与妻子山口百惠30年相知、相爱的幸福生活。该书在日本甫一出版便销售25万册。三浦友和用“相性”一词来诠释他们的美满婚姻,“我可以说是遇到了与自己相性非常好的女性,并且与她完婚。从相遇到现在,已经一起生活了30多年,30年相知、相爱的幸福生活,证明这并非是我个人的错觉。
”三浦友和在28岁时与21岁的山口百惠走进婚姻殿堂,婚后,山口百惠一直保持低调。如今,《相性》一书终于将他们的婚姻家庭生活展现给读者
三浦友和、山口百惠,是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两个名字,他们曾共同出演一系列经典影视作品,包括《伊豆的舞女》、《绝唱》、《古都》和《血疑》。 在许多人心里,山口百惠是永远不会老的。只要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她清纯的样子,甜甜的笑和那洁白的小虎牙……想起她的模样,人们那已被生活磨砺成石的心头,总会轻微蠕动;似乎听到了一声长长的叹息,从生命深处,穿越时间、拂净风尘、扑面而来。 中国观众认识她,是从1980年她主演的影片《绝唱》开始的。后来,电视连续剧《血疑》在全国播出,剧中错综复杂的病情、感人肺腑的亲情和纯洁无瑕的爱情吸引了亿万观众,他们的形象也曾风靡一代人。
。http://s1/mw690/50efca36gx6BpupRHpKd0&690
对山口百惠主演的《绝唱》,我曾写过两篇影评,其中一篇是:
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看日本影片《绝唱》杂感
你见过和已经死去的人举行婚礼的吗?日本影片《绝唱》却表现了这一反常的现象。记得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情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影片中的那场顺吉和已经死去的小雪举行的隆重婚礼,正是以“乐”的景象,写“哀”的实质。这场参加的人都掩面而泣的婚礼,简直就像铁勾虎爪一样揪着观众的心,让人在极度悲惨、悲愤的感情冲激下,心碎了……如果影片此刻径直表现顺吉的悲痛心情,而不采用婚礼这种形式,未免就会显得平淡、肤浅了。影片正是通过这种反常的手法,使这样一个一般化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个不止一次被搬上过银幕的老掉牙的爱情故事,以其绝有的韵味,在醇净的艺术境界中,给人鲜明的、深刻的、新颖的感觉,真是道是异常却寻常。
影片《绝唱》用这种出乎人物常规的反常行为,非但没有影响人物性格及情节的发展,反而强化了这种真实性,使人物产生更强烈的艺术魅力。这种看似反常却正常的艺术手法,正说明影片创作者对人物的深刻理解,不是单凭概念的逻辑推理去描绘人物,而是从人物自己的生活逻辑出发,去揭示人物生动的而不是刻板的,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性格。因为,偶然的、反常的现象,往往是和必然的、正常的现象相联系的,是有着合乎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的。高明的创作者总是在生活的海洋中捕捉着、汲取着偶然的、反常的生活现象,并找出它们与必然的、正常的事实的内在联系,认识它们所蕴含的普遍而崇高的意义,匠心地把他们熔铸于典型的肌体,自由地把他们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就以影片中的顺吉来说,由于在他身上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追求个人自由,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进步思想,因而当他和小雪在一个小城镇上开始自食其力的新生活以后,小雪说:
“真对不起你,都是为了我,少爷才吃这么多苦。”顺吉就说:“小雪,是我对不起你,也没有举行婚礼,就……”三年后,小雪病在垂危时,顺吉回来了,对她说:“你作为顺吉的妻子回到山里去吧!”小雪说:“说……说真的,我至今还没想到能作为妻子……”小雪之所以这样想,也是他们没有举行过婚礼分不开的。而顺吉呢,对小雪是十分忠诚和爱恋的,所以在小雪去世后,他要让小雪成为他名副其实的妻子,“决定把婚礼和葬礼一起来办!”在婚礼上,他还特地对乡亲们说:“我心中的小雪,要能看到这隆重的婚礼,该会多么高兴啊!我知道,她会这样,所以,今天是喜庆日子。乡亲们,庆贺吧!今天是喜庆日子。”这一切,都充分说明,这十分反常的婚礼不是偶然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场婚礼,置于当时的典型环境中,不仅倍显凄楚与悲苦,反映出顺吉内心的深刻痛苦;而且还以爱情的纯朴、忠贞和具有控诉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力量而闪动着夺目的光彩。因为在婚礼上,顺吉说:是“战争,先把我从她身边夺走,后来又把她从我身边夺走。”这也使观众感到:正是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埋葬着欣欣向荣的生命,摧毁了朝气蓬勃的生活。
《汉书 ·
艺文志》上说过:“相反皆相成也。”影片《绝唱》使用的这种出乎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和运用,乐与哀、爱与恨、真与假、美与丑、动与静,都是相互比较、相互依赖而存在的。这种手法,只要运用得好,都能收到特殊的效果。
(写于1980年9月6日,发表于甘肃《新电影》1980年10月15日,发表时署名“章浩”)
http://s15/mw690/50efca36gx6Bpg96oUu2e&690
关于影片《绝唱》,我还写过另一篇影评:
一首歌的妙用
——看日本影片《绝唱》有感
“哈,吉野山,吉野山,来到吉野山哟,吉野山上千棵树,花盛开哟。……”日本影片《绝唱》中的这首婉转动人的爱情之歌,曾反复在影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重复,决不只是形式上的重复,而是成为贯串影片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这首歌的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区别,并且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伐木歌》的第一次出现,是在顺吉被迫应征入伍时,小雪唱的。小雪之所以会唱《伐木歌》和她是看山人的女儿分不开。而小雪正是用歌声表达了她对顺吉的一网深情。
《伐木歌》的第二次出现,是战争使他们离别后,在每天约定的时间,他们都唱《伐木歌》来表达他们互相怀念的感情,用歌声在他们心灵中间搭起一座无形的长桥。这种处理是别具一格的。如果影片不是用这首歌,而是让双方来一串热情洋溢的对白,那就会适得其反,大煞风景。
《伐木歌》的第三次出现,是在战争结束后,顺吉还没有归来。这时小雪已经病得很重了,但到了约定的时间,她仍然用微弱的歌声唱起了《伐木歌》。这表明,两年多来,她的歌声一直没有间断过,尽管这期间她受尽种种折磨,吉原君又被迫按照顺吉家中的意思向她编造顺吉变心的谎言,但她仍然爱着他。歌声充分表现了小雪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信念。
《伐木歌》的第四次出现,是在影片结尾,可诅咒的给人民带来苦难的侵略战争结束后,顺吉回到家里,但小雪已经被折磨死了。顺吉按照小雪的遗愿和她的遗体举行了“婚礼”后,又抱着她独自缓步走上山岗,为她唱起了《伐木歌》。这既点出了影片片名《绝唱》的由来,也表现了顺吉对爱情的忠贞像殉道般专一,显示了影片创作者对这种高尚道德的向往和赞扬。
影片《绝唱》中的这别具一格的《伐木歌》的几次重复,使这个悲剧的气氛更加浓郁。它的艺术感染力是不同凡响的。
(写于1980年9月5日,发表于太原《新电影》1980年第12期)
http://s9/mw690/50efca36gx6BpgbcwM838&690
影片《绝唱》故事简介:
小雪(山口百惠饰)只是个佣人,作为少爷的顺吉(三浦友和饰)爱上了她,但是老爷园田先生要顺吉娶门当户对的美保子小姐,美保子小姐也对顺吉有好感。家里安排小雪嫁到山外,面对家庭的压力,顺吉和小雪选择了私奔。没有婚礼仪式,只有几个朋友送的小礼物:相思鸟、牡丹饼、毛巾、夫妻杯。他们的生活也充满着艰辛,做苦力、当兵……一个少爷为了一个女人过着这样的人生。
战争,让顺吉不能厮守在爱人身边;战争继而夺去了他们的朋友的生命。相思鸟也死了,他们的另一个朋友大谷也不得不应征入伍。小雪在战争爆发后一直在做搬木头的粗活,当受伤人员越来越多时,她又被征去医院做了护士。日夜操劳让本来瘦弱的她雪上加霜,渐渐的,她开始咳嗽得很厉害。
顺吉的朋友吉原劝小雪不要再在原处等着心爱的人回来,而是回山里去,说顺吉答应父亲在战争结束后回家继承祖业并娶门当户对的女人为妻。原来,吉原是受了顺吉的父亲远田先生的要挟,但这个消息却几乎要了小雪的命……
十一年过去了,战争结束了,但顺吉却不知道去了哪里,杳无音讯。此时的小雪病入膏肓,还是坚持着在约定的3点钟唱起《伐木歌》。园田先生因为脑溢血突然辞世,小雪的父母万分激动,因为她可以去看自己心爱的女儿小雪了。当她父母再次到她身边陪伴她时,已是弥留之时。蜡刻般的眼,却依然听得到他心爱的人的脚步。她一直坚持着,念着他回来,而顺吉对于小雪的病一无所知,只是最后一面……顺吉,你回来得太晚了!你宣称将以园田太太的身份把她娶回去,可是她已经没有办法做个真正的太太了。闭上了眼睛,只看到小雪苍白的脸。
顺吉把小雪的婚礼与葬礼放在一块举行了,虽然用花轿抬回来的是个死去的驱壳,但他只是想要告诉所有人她是他的妻子。悲伤的挽歌唱起,颂着这段绝唱。小雪终于回到了她永远的家,苍白、美丽、哀艳的新娘……
顺吉在“新婚”之夜抱着小雪在樱花树下哼唱《伐木歌》,剧终的绝唱……http://s15/mw690/50efca36gx6BpCgBsl05e&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