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庐笔记五则】声音对人命运的影响比面相更加重要
许石林
【一】 歌唱有益
在抖音看到93岁高龄的郭淑珍教授歌唱视频。
一个人,若喜欢唱歌,就要经常唱,歌唱有益于身心。
慢性咽喉炎困扰许多人,迄今几乎无药可治。
我的慢性咽喉炎就是跟随罗荣钜先生学咽音发声法,自己又坚持下来,彻底根除咽喉炎,并且嗓子比从前好了很多。我算是咽音第三代传人。
关于发声与歌唱,我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古人云:声洪主贵。
古代相术甚至认为声音对人命运的影响比面相更加重要。
相学讲:上相之相审声,中相之相察色,下相看骨。即俗话所说:“上相听声”。
“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与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一合调,闻声相思,其人斯在,宁必一见决英雄哉!”
《冰鉴》云:“音者,声之余也,与声相去不远,此则从细曲中见耳。”“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有音无声,所谓‘禽无声,兽无音’是也。”
【二】 岭南年俗
刚刚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电话采访,谈过年礼俗。
主要讲了如下内容:
一、如何看待新文化以来,硕学之士如商承祚先生等纷纷批评岭南重祭祀、好迷信现象。
二、岭南各地明清时期过年风俗。
三、岭南年俗中几乎消失的内容如:虽狎必揖、悬蒜避邪、临流弃敝、过桥度厄、晦日送穷、悯祀紫姑……
《列子·天瑞》云:“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贫者士之常”不假。但能做到“处常得终”而不忧,人所罕见。
戏曲中有不甘贫穷者,讥刺读书人贫穷的话——
如道白:“大堂不重黑豆,二堂不种搞高粱,你叫官老爷吃什么!”
如评剧《朱买臣休妻》:
文似锦也做不得那袄和裙,
之乎者也不中用,
杂粮店儿用不着子曰供着那个诗文。”
河南商丘四平调《小包公》,包拯二嫂唱:
“蒜臼子头怎戴乌纱帽,
流水肩怎穿大红袍,
马蜂腰怎系白玉带,
麻秸腿怎能登那离水袍,
你也不撒泡尿把你的影子照,
竟混进考场凑热闹,
依我看即使天降乌纱帽,
你连个小小的帽翅也难捞着。”
【四】天命难违
日前,李宁兄说——
每个人都要找自己的天命呢!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不断地找、不断地找啊!最后什么时候找到天命呢?有三个标准:第一、有使命感,就是这个事儿,我非做不可!这个是我一生必须做的事儿,别的我不做,不能不能做这个;第二‘特别喜欢’非常喜欢;第三、做起来极其顺手儿。三条原因,自己都符合了,这就是自己的天命。
腊八节早晨,依老家风俗,做腊八面,第一碗先供神明先祖。
都埋怨现在的年越来越没年味儿了……奇怪了:你自己的年味儿为什么问别人要?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祀者,大事也。没有祭祀,永远没有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