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风明月旧襟怀》的“残正声明”

有关《清风明月旧襟怀》的“残正声明”
许石林
作为《桃花扇底看前朝》一书的姊妹篇,《清风明月旧襟怀》这本书的书名和装帧设计,我尤其喜欢。
《桃花扇底看前朝》一书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清风明月旧襟怀》一竖获“广东省有为文学奖”。(注:有为——康有为)
两书的写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内容同类,只是为页码厚度计,分为前后出版,原本计划分上下集,也曾经取名《桃花扇底看前朝2》,也在网上征集过书名等等,皆未得。
后确定为《清风明月旧襟怀》,有出处。其实,这个书名,更契合写作的初衷和我本人认可的心怀以及所作所为。
出版社让请人题写书名,其时我正在北京出差,拜访京城才俊某兄,某兄之书法篆刻,我非常喜欢,遂恳请赐题。当时在他的工作室,本来在他一挥而就的事儿,几个人反复斟酌了半天。
原因就是我在此说明的如下内容——
《清风明月旧襟怀》这本书的书名、装帧设计都是我最喜欢的。
封面题字需要特别说明:
一、
二、
三、
四、
五、
六、《清风明月旧襟怀》自出版以来,一直有书法界人士向我指出这个问题。这让我很欣慰……
故就此“残正”作如上说明。
仍然要补充的是,由于曾经长期在媒体工作,我的写作,皆用简体,养成习惯。当然也很注意繁体,读古书也几乎只喜欢读繁体竖排,近年尤其喜欢线装书,即使影印旧版本也好。
应读者需要签名题词,尝试着用毛笔题写,却常常临时想不起某字繁体该如何写,又或者某字繁体笔画繁难不好写,便有意回避了。所以,看到我此前的书扉页题签,常见有繁简相杂的。
至此今后一定不会如此了,为读者题签必须全用繁体。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虑事做事马虎的人,甚至我的弊病恰在于过于细致。比如一定不能公开鸣谢某兄,原因如上——古之君子,闻人之过则矜之;今之人见人之谬,则喜而彰灼之。
我是否过虑了?兄理解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