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麻婆凭啥子做出了豆腐?
(2009-09-24 13:52:02)
标签:
美食饮食麻婆豆腐挑夫金花街文化 |
分类: 随笔札记 |
陈麻婆凭啥子做出了豆腐?
○许石林
川菜中的麻婆豆腐,应该是值得人为之脱帽的一道菜——
有关麻婆豆腐来历的传说,至少有三四个版本,比较不靠谱的是给它编故事,不外乎:谁做什么做错了,临时慌忙糊弄一下,没闯祸,反倒成了一道新菜;甲和乙有矛盾,甲暗地整乙,没想到乙没被甲整成,反倒成全乙做成了一道新菜……类似这种烂套路我不愿复述,您还不愿看呢不是?
我相信这个版本,即《成都通览》中记载的:清代同治年间,成都北郊护城河上的万福桥头旁的小街:金花街。街上有一家卖家常饭菜的“陈兴盛饭铺”,主厨的是老板陈春富的妻子,这女人麻利快活,精明能干,做家常菜不马虎,因其脸上有几颗麻子,
人称“陈麻婆”——过去女人有名字,别人不叫,自己也不愿意别人叫或不在乎别人叫名字,要是考证她叫什么名字,最好能考证出她的名字是:青霞或大S——为啥要臆想给她美女的名字?因为她心灵美,她才配得上这样的名字。金花街地处交通要道,附近又有农贸市场,常有挑运菜油的挑夫们路经该店门口歇息吃饭。挑夫们挣钱少,连家常菜都买不起,也舍不得吃。就在附近市场买一点豆腐和牛肉,从自己挑负背运的菜油篓子里舀半碗油,请陈麻婆给加工一下,给一点点加工费,有时候多给点菜油,连加工费都抵了。陈麻婆不嫌利薄,精心烹制的豆腐,让挑夫们吃得很舒服。时间长了,挑夫们在别处交易完,也要赶到陈麻婆那儿去吃饭。慢慢地陈麻婆的名声就大了,别的客人也要品尝她做的豆腐,甚至城里的阔佬们也慕名前来品尝。就这样,麻婆豆腐诞生了!
做起来很简单:新鲜的水豆腐,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儿,泡在淡盐水中,牛肉或猪肉剁成末,将锅里的菜油烧至六七成热,倒入肉末翻炒,肉末变色即盛出,再加油,将豆豉末、川盐、酱油、剪碎的辣椒干、蒜末等一同入锅炒香,你加一点高汤提味——浓汤宝就可以,然后将淡盐水中的豆腐块捞起、入锅同炒,再加入炒好的肉末一起炒——你看:炒作就是这样,一步步加料。约两分钟后,勾薄芡,洒花椒粉,洒一撮蒜苗段儿,团转起锅。
麻婆豆腐是川菜的精华,它体现了川人的精、气、神:泼辣、热情、自由、爽快。我每吃川菜,必点此菜。我以为,做不好这道菜的厨子就不能算真正的川菜厨子。我吃过的麻婆豆腐很多,多得我一口下去,就知道用的是不是自贡盐、是不是菜油、花椒是机器粉碎的还是先焙干再用生铁臼一下一下擂出来的、豆腐有没有经过淡盐水泡,至于蒜苗是香蒜苗还是大叶子蒜苗即俗称的“害害”,不用尝,一看就知道了。没别的,就是吃多了,经验之谈。
陈麻婆凭啥子做出了豆腐,这个川菜的灵魂之作?我以为不单是烹饪技术,更因其心肠,心肠好,手下出品自不会含糊。我也认识一个做酒楼生意的女人,脸上麻子也不少,为啥她创造不出来好菜呢?她所有的时间和心思都用来陪喝酒说笑话,媚上欺下,长期强迫自己随时能挤出笑声,嗓子被挤得粗如牛吼。整天琢磨如何能将谁谁搞定,以便吸引公款吃喝消费。她哪儿有功夫创菜啊!
现在到一些新派的川菜馆子,点麻婆豆腐,回答是:没有!你说:这个可以有!他比你还坚决:这个真没有!为啥?利薄呗!不信你点麻婆龙虾或麻婆鲍鱼,他会立马儿现学现做现在就给你现眼——现到你眼前。
2009年9月21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