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汤
(2009-09-16 08:53:32)
标签:
饮食川菜好汤半汤潘光旦四川文化 |
分类: 随笔札记 |
川汤
○许石林
川汤,这是简称,全称是:川菜三汤——川,躺下就是三,所以,尽管写的是川汤,你得读:川菜三汤。
菜系有汤,以广东的老火汤名声最大,对饮食经验少,或不太关注这种小细节的人来说,广东汤的大名掩盖了别的菜系的汤。现在,一般的川渝人士,不特别提醒,恐怕也不在意川菜的汤。要是跟外地人一说川菜的汤,有人也许会问:辣不辣?汪曾祺先生写过,某剧团到四川(或是湖南?)演出,餐餐有辣,无辣不成菜,终于点了一个汤圆,演员急忙叮嘱厨房:师傅,这回别放辣椒啊!厨师一翻白眼:汤圆没有放辣椒的!
过去四川有句俗话:“川戏离不了帮腔,川菜少不了好汤!”可见好汤在川菜烹制中的重要作用。三汤是指:用整鸡、整鸭、鱼肚、猪肘、火腿等等熬制的汤,有半汤、奶汤和清汤,过去高级宴会,三汤要上全,否则不够体面。现在点菜随你,服务员也不提醒,服务员甚至不懂,食客也不懂,大家都不懂。让地震搅活了——我已经联系好四川老报人、川菜美食家车辐老先生,想沾他老人家的光,到成都访访传统而正宗的川菜,品尝这三汤。
半汤即半汤半菜,类似广东的上汤什么,这个汤是早早熬好的,做菜时取用,不是炒菜多加水,菜泡在水中;奶汤是用猪肘、猪蹄、鸡鸭等熬制的,汤白如乳,故称奶汤,这种汤肥而不腻,十分诱人;您吃过川菜的那道“开水白菜”吗?川菜取名,显示了川人的性格:豪迈自由,不受框框约束。明明是用上好的火腿与鸡鸭等精心熬制、清澈如水却滋味绵永远的好汤,却非要取一个很普通,普通得有点贱的名字,这跟粤菜给菜取名一般攀附皇家、附会财神等等多有装饰的追求,形成强烈对比。
川菜取名,彻底市井,这与四川人骨子里传统儒家思想较他处淡薄有关,性格洒脱乐观,追求巴适安逸,不苦哈哈咬牙切齿地用今天赌明天有关。陈麻婆豆腐就是陈麻婆豆腐,不说是贵妃豆腐;双流老妈兔头就是双流老妈兔头,不说是刘备龙头或王建(前蜀皇帝)麒麟头——川菜里绝没有说是皇家的啥玩意儿,都是老百姓自己,即便是张飞鸭子,你听这名字,好好的张飞后面坠了个鸭子,一下子就从五虎上将退回到挑夫了。
深圳有个老板准备开个西双版纳风味的馆子,给我送来一些资料,非要让我给他创作出一系列“土司宴”和“头人宴”的说词,说这就是饮食文化。我一看那资料,除了他自己的愿望,什么也没有,恰恰说明没有什么“土司宴”和“头人宴”。我想起孔祥熙当年礼请潘光旦先生为他修家谱,不料潘光旦先生一口回绝:“不可能!山西孔姓无一家是真的。”山西孔姓是否无一家是真的,另说,潘先生的狷介性格让人击节。仰慕先贤,我也退掉了对方的礼请,但话说得没那么爽,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一样——这就是这个时代人的特征,自己占理儿,但还是抹不开面子,以这种性格去做菜,必然走味儿!以这种性格去唱戏,必然没神韵,学会了苟且和凑合、不较真儿,所以你就别指望能吃上地道的好菜了。
“川戏离不了帮腔,川菜少不了好汤!”在成都,想天天看川戏是不可能的,川戏是大大地衰落了,川菜有没有衰落我不知道,但好汤的确是不广为人知了。
2009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