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羞死了”是有尊严的、体面的死

(2009-05-25 12:28:34)
标签:

行己有耻

尊严

卢武铉

韩国

文化

分类: 文化时评

“羞死了”是有尊严的、体面的死

——从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之死说自杀文化及其他

 

○许石林

 

“羞死了”是有尊严的、体面的死
————《桃花扇底看前朝》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身亡,让我想起了一种叫做自杀文化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止外国有,中国也有。历史上比如王国维先生自沉,被陈寅恪先生解读以后,就成为一个文化的宏大主题,并且被后来的一再解读,牢牢地拘束在文化意义上,不仅老百姓就不好理解,非老百姓也认为那只是文化人、高级文化人、顶级文化人的事儿,跟自己没关系。中国人将一个对自己原本有用的思想酵母,成功地屏蔽在外了。

现实的例子也不好说,涉嫌这那的。那就说说非现实的、比如戏里的——

我最喜爱的电视剧导演之一(差不多是惟一)沈好放导演的电视剧《九九归一》,第22集:女主角(王馥荔扮演)太太,被汉奸日伪警察局长陷害,说她是贼,并关进了监狱。汉奸伪警察局长的老婆有个“拖油瓶”儿子长生,是太太家的佣人的孙子,其实是太太的老公和太太的陪嫁丫头(佣人)生的儿子的儿子——没绕乱吧?管太太也叫奶奶,一家主仆关系好得很。长生跟着那个贪慕虚荣的妈改嫁给了汉奸伪警察局长,所以也“沾光”当了警察,能出入监狱。太太被诬陷抓进监狱以后,把长生叫到跟前来,向孙子要一小包毒药,她要自杀。这把长生吓坏了。太太的台词很有意思,她从容不迫,语气沉着慈祥:“傻孩子,别一听到死就觉着可怕!奶奶这辈子养尊处优,荣华富贵,性子又好强。我能受的了日本人骂我是贼?受得了他们给我上大刑?我宁愿自己死,我能撞墙、饿死、跟他们拼命。可我不想这样,奶奶活着的时候,是个爱干净好体面的人,死了也得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他们想屈辱我,折磨死我,呸!甭想!”可孙子长生还是不干:“奶奶,我怎么能干这大逆不道,下十八层地狱的事儿!”

“不对呀孩子!”太太说,“奶奶求得就是个善始善终。你能成全了我,就是对奶奶最大的孝顺了,你就是我的长门大孙子。”

长生答应了,回家取鸡汤,并拿了一包砒霜。

监狱里那一场戏,让我看一百遍都不嫌烦:太太喝鸡汤,用小勺儿一口一口优雅地喝,还是那个大家闺秀的气派。可是药一放进去,她就端起碗不用小勺了,直接喝。长生看见了,急忙叫:“奶奶!”这一声,把太太提醒了,她不紧不慢地放下碗,说:“哟,差点忘了,我就要见你爷爷去了,他要是看见我这副惨样儿,非得心疼死。我呀,从这黑不溜秋的墙上,好不容易抠下点儿白灰粉来,临走前也得倒饬倒饬不是?”

长生:“奶奶!您等等!”他用凳子砸坏了窗户上的玻璃,取下一块,哭着说:“奶奶,我给你照着,你瞅得见吗?”

太太受了鼓励似的,声音硬朗地说:“瞅得见!瞅得真真儿的。”

太太把自己整理好,说:“成了!长生。好孩子,别哭,抬起头来,让奶奶再看看你。你爸爸要是跟你过不去,你就说你奶奶让你这样做的,他们就不难过了。”然后从容喝下那碗鸡汤。

太太:“长生,扶奶奶躺下。”语气依旧从容沉着地叮嘱:“好孙子,别难过,这是咱娘儿俩的缘分啊!到了那边,奶奶会保佑你的。待会儿啊,你要看见奶奶嘴角流血了,你就给奶奶擦掉,啊!”太太把家里所有人的名字慢慢地念了一遍,从容而死。

我之所以这么长地抄台词,就是很愿意一遍一遍地重温这场戏里表现出来的中国人的尊严,一种尊贵的死。我觉得这场戏,可以当作类似戏曲的经典折子戏一样,经得起反复看。我看了这种电视剧,就再不敢对电视剧这种形式报轻薄之心了,我也不当电视剧就只能是娱乐。

再说个近的戏,也是电视剧,新《四世同堂》——

乡下给老祁家看坟的老人进城买药,被日本鬼子在城门口搜身并打了,罚他下跪。这老人羞愤欲绝,到了老祁家,全家人安慰都安慰不过来,老人像孩子似地一个劲儿抽泣哭嚎:“我让人罚跪了,没脸见人啦……”

祁天佑受了日本人的陷害,说他是奸商,游街侮辱,祁天佑撇下一家老小,自己投河自杀了。

这两个老汉一个委屈得要死,一个真的死了,他们和《九九归一》中那个太太一样,是同一种价值观,受了侮辱,不管施辱的一方是不是禽兽,总之自己受了侮辱,活着不体面,就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

我把这种自杀和恨不能去自杀,叫做“羞死了”和“快要羞死了”。

“羞死了”是一种尊贵和向往尊贵的人生观。元朝书画家赵孟頫,是赵宋王朝的后裔,却做了元朝的大干部,有一回上班迟到了,被蒙古贵族打一了顿鞭子,他很委屈,私下嘀咕发牢骚:自古刑不上大夫,鞭打朝廷官员就是侮辱朝廷。这话听上去像是撒娇。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历朝历代士大夫犯罪,刑法加身的数不胜数,刑不上大夫并不是一句享受刑法豁免的话,这句话的深意其实是:士大夫要自律,为人做官要心向尊贵,不要把事情弄到让刑法加身的地步,否则就是对朝廷选拔官员的标准和主管上司的侮辱,即就是对组织干部人士制度的侮辱。

尊贵的事物都是有选择地生存的,都是挑食儿的,受了侮辱,不管这侮辱来自何方,不管施辱的一方是不是错的、是不是无理的、是不是故意的,既然侮辱加身了,自己就被羞死了。这是过去的文化中盛开着的道德之花,这种道德之花不仅盛开在士大夫心中,也盛开在民间大众心中。吮吸、品味着这种道德之花的香味儿,人们认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既然我受人侮辱,必然是皮裤套棉裤,一定有缘故:一定是我什么地方做错了,或言语行为不慎重周到,或我抵抗不过大环境、命运的不可抗力因素,让我活得受人侮辱,我没体面地活下去的理由了,羞死了。注意:受侮,不一定是施辱者百分百正确才让受辱者觉得受羞辱,如果觉得自己该受侮辱,那不叫羞辱,叫惭愧。让流氓或敌人羞辱,更不体面,更要羞死。南宋陆秀夫背负少帝蹈海而死,就是不愿意被俘受辱。

再来说王国维先生之死,就是认为自己受了世道变故的侮辱,已无活下去的必要了——“经此世变,义无再辱。”陈寅恪先生说这是一种“行己有耻”的死——《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而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就是说,自己认为不对的事,不能做,否则可耻。顾炎武将这个思想发挥了,他认为国家治乱的根本在与人人“行己有耻”,即上下人人懂得自律,事情就好办了。这个认识和理想当然是美好的,无数实事证明,将人和社会的管理都交给他律是多么不靠谱!单有他律,再多的他律,也管不了人炙热于内、横溢于外的万千欲望。

上面说的是戏里的死、古人的死。

现在说今人,卢武铉之自杀,据说原因是受其正在接受廉政调查的家人的困扰和压力。不管最终的调查结果如何,他接受调查,就证明他没有做到与他曾经担任的要职相匹配的廉政承诺。他不堪压力,最终羞死了。这个死,尽管摔得难看,但死得很有尊严。如果将来的调查他确实有问题,也不损他因为这个死赢得的尊严。他的死,使我觉得,在韩国这个中华文化的次生国,的确在局部还保存着中华文明中的一些稀缺的东西,比如“羞死了”这个几近枯萎的道德之花。在日本韩国这两个中华文化的次生国,都这样保存或变异地保存着中华文化中的一些稀有的东西,而在原生地,却已经流失了。

不得不拿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跟卢武铉做个比较,陈水扁和家人接受调查,花样儿很多,你推给他,他推给你。同在一个床上睡,他做事说她不知道,她做事说他不知道。其实,不管是谁做的,你陈水扁身为领导人,难道不知道“修齐治平”这个文化程式吗?家里人,你管了,但管不了,没管住,也是你的责任,你齐家没齐好!一个身居要职,动一而牵动外围的、跺一脚四周都颤抖的人物,家人出任何问题,都是你的问题,你齐家没齐好嘛!没齐好家就尸位要职数年,耽误社会民生、延迟社会进步、杀伤公众良心,这难道还不应该被羞死?

这样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在当今世界,有拼命找活下去的理由的人,也有找活不下去理由即羞死了的人。前者成为社会主流,文怀沙老人日前亮相杭州,被问及年轻时候犯的罪,他说:年轻时候谁没犯过浑(大意)!铿锵有力。文老的回答很具有代表性,是这个时代活下去、张扬地活下去的雄壮代言。当今有太多这样的人,你说你的,我活我的,仿佛不是同一个世界,没有同一个梦想。

别人半斤,我凭啥就不能八两?人人都有问题,所以我的问题不算问题;别人是禽兽的话,老子一定要当禽兽不如,否则就吃亏了。这就是当今活下去、争相卑贱地活下去的生存理由。在这种价值观的酱染和熏陶下,人人懂得为别人放水,与他人方便自己方便,为自己的方便打提前量,欺负君子,讨好小人,为高贵者挖坟,替卑鄙者修路。

卢武铉自杀,让人看出,那种尊严至上、体面的死,在别处还有,而我们,就只能看电视剧了。

 

2009年5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