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辣子

(2009-05-24 10:31:36)
标签:

饮食

美食

辣子

蒜苗

杨拯民

蒲城

分类: 乡土记忆

面辣子

 

○许石林

 

蒲城县官员有一回去北京,看望杨虎城将军的儿子、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先生,问老人家喜欢家乡的什么。老人家别的要求没有,只希望从蒲城县给他家找一位厨师,这个厨师只要会做一种面食就行,这个面食就是小吃:面辣子。

要不是特别说明,外地人尤其是外省人到蒲城是不会点这个小吃的。我几次回蒲城,西安的几个朋友争着接送,为的就是跟着我去蒲城,我能招待他们吃蒲城的面辣子。西安碑林博物馆旁边有一家蒲城人开的酒楼,因为卖面辣子,连酒楼名字都改成面辣子了,原来叫蒲城饭馆。酒楼的老板叫刘黑娃,我见过一面,这人喜爱秦腔,和秦腔界、书画界的人来往密切。但是,碑林博物馆的殷慧明兄还是喜欢跟着我到蒲城吃。

小吃这个东西,看似小事儿,但也有神秘的意思,离开了原产地,不知咋地味儿就不一样。

面辣子说起来做法简单:第一步:将面粉用开水调和成稀糊状,偏稀;第二步:老豆腐切丁或条、红薯粉条用热水泡软切成小段、香菇丝、木耳丝、其他杂菜少许,把这些东西放入开水调和好的面糊(准确地说应该叫面稀),根据自己的喜爱程度放辣椒粉,多少随意,加五香粉、盐,蒲城人喜欢吃花椒,花椒粉要额外放一点,蒲城人说让“花椒出头”。关键的一点,绝不能省略或忘记的,就是要放青蒜苗段,有的人干脆放切好的蒜片!不放蒜苗或蒜片,这个小吃就等于失败了。最后放入锅中隔水蒸熟。农村人用大锅蒸馒头,底层就蒸这么一大盆。馒头蒸熟了,趁热,一人一碗面辣子,将热馒头掰成块泡在里面,就是一顿饭!

小吃过去是不上席的,现在都上了。不过有的馆子蒙事儿,不仅省料,稀稠也掌握得不好,还嫌麻烦不隔水蒸,味儿都不好,不隔水蒸的,吃起来像喝浆糊一样。我想,这本是农家人当初缺少菜吃,琢磨出来的东西,所以越是高级的东西比如香菇木耳倒是可以省掉的,不影响其正宗口味,反而那些最便宜易得的如蒜苗豆腐粉条要是省了,就不是味儿了。尤其是蒜苗或蒜片不能省,省了根本就不对味儿。当然,有的人忌口不吃蒜,那是另一回事儿。家里有小朋友的,不能吃辣,也可以不放辣椒粉,但是还是叫面辣子,叫甜面辣子。

我在深圳试着做过几回,味道不错!

杨拯民先生少时吃过这个小吃,他后来几十年好像没有回过老家,但年纪大了,却仍然怀念这小吃面辣子,怀念家乡的味道,这真是很有意思的事儿。他要老家给他找一位厨师,专做这个小吃,可见小吃这东西,也还是有所谓“神性”的,即北京人说的有“五味神”管着的。方法可以说明,材料也可以选得到位,但操作不知怎么地就是缺少那个味儿。

过去有一句话,是说宰相的:“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不是把宰相说小了,更不是把烹小鲜说大了,这是说干什么事儿都要按照事物的性情和规律去做,才容易出味儿、才能有神韵,该省不省,不该省不绝不能省。

马金凤87岁嗓子依然好的秘诀——沫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