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萧拒领“青春文学奖”突显80后风采

(2009-01-15 11:07:07)
标签:

青春文学奖

80后

林萧

韩寒

杂谈

分类: 音乐文学

林萧拒领“青春文学奖”突显80后风采

 

○许石林

 

80后作家林萧,拒绝领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为他的长篇小说《苦夏》颁发的“青春文学奖”,并撰文暴露文学大奖背后的商业操作内幕,称该奖“侮辱人格”。

我不了解大奖的具体情况,但是,对这个“80后”才俊的脾气很欣赏,即使他看错了,但表现出来的风采很让我欣赏。当今社会,缺乏的是有所不为的性格、有所不取的脾气。我对像我这样年纪的人是不抱希望的,我这个年纪的人就是获个“山寨奖”也屁颠屁颠地跑去领了,有的领个破奖还添盐加醋地替破奖吹嘘。因此我就特别欣赏像林萧、韩寒这种“80后”作家表现出的不买账、不上当、不随和的脾气——其实说欣赏是不准确的,更应该说是羡慕,羡慕他们有本钱、有能力表现出的那种“狷介”性格。林萧拒领“青春文学奖”突显80后风采

当今文化人里头让人欣赏和羡慕的风采越来越少,我是寄希望于“80后”和它以后的人的。当然,“80后、90后作家”中也有扯淡扯得杠上开花的、混蛋得后浪推前浪的。

我又要提一个事儿;上海有一年给年过90的施蛰存老先生颁发文化艺术贡献奖,好像是“白玉兰奖”吧?施老出席颁奖大会,并致辞,他说:我拿这个奖很惭愧,这个奖不该发给我,奖励奖励,应该是奖掖后来人、年轻人,激励他们做更多更好的事,我都90多岁了,你们还指望一个90岁的老人做些什么呢?(大意)施老先生并不是犯轴儿、矫情,他的确用不着这样了,他说的是实话。施老的话是那次大奖的另一种收获,成为沪上佳话。

这种老一代文化人的风采,随着老人们的凋零,今后就成绝响了。现在的人对任何奖项是不拒绝的,某人获得一个小小行业内的什么奖,都被过分地抬高,当作是“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给他颁发的奖。现在由某些单位、公司和机构等等组织评奖的活动,所颁发的奖项,往往故意漏掉了前面的定语和台头,含混地弄成“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的模糊样子,很能蒙人。

所以,今后国家应该像管理公司一样管理各类评奖,什么奖该用什么字头儿,要有规范,规定其在登记注册时候用什么标准称呼,一定要在其正式的颁发证书、新闻稿发布中使用全称,严禁用简称,媒体报道如出现简称,算是事故乃至腐败,不能见报,林萧拒领“青春文学奖”突显80后风采以防弄成“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比如我畅想哪天“芙蓉姐姐”高兴了拿出一笔钱,设立一个什么奖,就一定要叫“某某年度芙蓉姐姐啥啥奖”,绝不能省掉“芙蓉姐姐”这个定语和台头。

评奖必定有该奖的标准,也必定有执行这个标准的评委,标准是有取舍和偏差的,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委更是有个人喜好、个人偏见的,有个人知识盲区和灵性缺陷的,所以对待奖,要平和理智地看,别一听奖就遭雷、晕菜。

“80后作家”林萧既然看出了“青春文学奖”背后的商业操作内幕,并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他用自己的方式对待颁奖,是否妥当,让懂内幕的人去说。甚至,林萧可以不用说任何理由,就是不喜欢领奖,这个不算理由的理由也行。这正是文学语境里应该发生的事儿。

我觉得这至少给社会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价值信号:今后组织评奖的单位和机构要从林萧拒领奖事件中获得一个谨慎的提示:回归到奖的本质上来,按照奖项的标准,尽量公平公正公开地执行,虽然你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准确和公正,你一定有偏差和遗漏,但不能借口有偏差和遗漏就故意制造偏差和遗漏。

香港艺人罗家英说过:“没有没有暗箱操作的奖。”算是一句大实话,在这个只要成败、不辨是非、只要成功、不顾道德的时代,有多少奖是这样操作的?这时候出现如林萧这样的青年才俊,当然不能除根,也是一剂去火的凉药。

 

2009年1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