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土刻划——请女婿

(2008-11-09 10:00:55)
标签:

女婿

老丈人家

关中

文化

分类: 乡土记忆

       不是怀旧,只是记得……

             请女婿

 

  ○许石林

 

 

我的姑姑结婚后,我家请女婿,即请我的姑夫。我的姑夫长得很高大、英俊,现在想想,他有点像香港歌星黎明,黎明还没有他长得大气,黎明跟我姑夫比,气质和神态显得有点薄。我七爷的小女儿即我最小的堂姑,小名叫慕子(音),慕子堂姑那时候正在读中学,我七祖母认为她考不上大学,就和我祖母商量给她找个女婿,慕子堂姑心里有数,她一口回绝,但到底是动了找女婿——准确地说应该是找男朋友的心思。我家请女婿那天,慕子堂姑看了我的姑夫,就对我祖母说:“大妈,你看你的心是咋长的?就知道给我姐找那长得好的,你给我找的净是些没人要的黑脊背蝎子。”我们那里,说谁是“黑脊背蝎子”,即形象不好、家境不好、甚至脑子有问题。慕子堂姑说得有点夸张,惹得我祖母哈哈大笑。乡土刻划——请女婿

请女婿是我们关中风俗,即男女结婚后不久(有的地方是3天后),女方家里要隆重地设宴请女婿回一次门,这是女婿结婚后第一次正式的亮相,很重要。

事先,新娘要向婆家讲清楚自己娘家的支系本家,哪些是最近的,要每年拿大馍,属于一级亲戚,要“走”的,“走”——比如亲戚间有了红白喜事,都要以最高规格的礼节往来,可以理解为“亲戚常委”,一般为新娘的亲兄弟。有的叔伯关系好的、或者叔伯中没有女儿或者女儿少的,也可以事先对要出嫁的姑娘说:“叫我把你走下。”——这都是爱热闹的人,家里有的红白喜事,亲戚多了,显得隆重。对方一般会愉快地答应。要“走”的这类亲戚是最紧要的,拿礼,除馍之外,其他干果烟酒讲究起码八色,但对方只留下四色,并同样隆重地回四色礼。

哪些是每年拿小馍的,即属于亲戚中的“委员”,逢年过节,要来往,收麦前“看麦熟”、忙完麦收“看忙罢”,都要走动。遇红白喜事也必需来,但拿的礼要轻一些。可是,新女婿第一次上门,拿的礼却不能少于四色,有的人“心盛”,也拿六色、八色,再不能多了,再多就让人觉得是傻瓜。

女婿上门,要带陪客,一般是两个,也有四个的,这是女婿最后一次有陪客陪着上老丈人家,此前每次来都必需有陪客。

关中人的传统,女婿与丈人家不必太热络,否则遭人笑话。我的远房堂兄顺利爱说笑话,村里来了卖羊肉的,有人逗他:“顺利你还不给你爸割块羊肉去!”顺利堂兄知道对方逗他,就说:“我给我爸买?那还不如给我老丈人买呢!”惹得周围人哈哈大笑,说顺利堂兄是个“白眼狼”。乡土刻划——请女婿

陕西人是很爱说闲话聊天的,陕西人把这叫“谝闲传”,一个男人,无论平时多爱说话,当了人家的女婿,到了老丈人家,说话能少尽少,老丈人家不但不会怪,反而认为这女婿庄重老成,是女儿的依靠。相反,如果女婿说话太多,声音很高,席还没上,本家那些在厨房帮忙的婶娘嫂子弟妹就会很泄气,私下嘀咕:“这女婿咋是个这货!碎嘴子。”女婿说话不多,简直是我们关中男人的自觉和习惯,我有一回跟我妈交流我在自己丈人家的情况,按说我没有在老家成亲,老丈人全家既不是陕西人,且都是城里人,我也出门这么多年了,应该话多、起码比老家的那些人多才是,可是,到了老丈人家,奇怪得很,我自自然然地话少了。我跟我妈说这事,我妈在电话那头说:“女婿嘛,说那么多话做啥?”“就是就是,说多了那成啥了嘛!”“成了二杆子!”我妈说。

其实请女婿那天,也是女婿面临的一场考试,比如谈吐应答。这个考核先要在相亲、定亲的时候过一关。我的十爷年轻的时候干过大事,走过大地方,好像是管理过百十万军队的粮草,因此见多识广,他的那双眼睛到死都是明亮而有穿透力的,脸上有杀气,但总是笑意盈盈的。他的女儿、即我的堂姑明明的丈夫,就因为面对我十爷、我父亲等人,才说了两句话,我十爷就对我父亲轻声说了一句:“没问题!”我的这位堂姑夫不仅人长得帅,而且很有本事。明明堂姑后来的幸福生活,证明我十爷的判断没错。我的这位堂姑夫很长时间都是我们那里的明星女婿。

陪客的作用就是陪着说话,更重要的,要及时预防、矫正、修饰、弥补新女婿因为谈吐不当、仪礼不周引起的尴尬。一个村里,能当陪客的男人不多,既要形象好,又要有亲和力,还要有控制局面的能力,随时应付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自始至终有礼有节,为男女双方争面子,赢得各方面的好评。一个好陪客,可以说具有外交家的天赋。乡土刻划——请女婿

请女婿那天,有各种各样出奇不意的难题考验女婿,考这位女婿的涵养、肚量和处事能力,因此,很需要有一两个有经验、有见识的陪客帮助。

我们家,总体上说,男丁兴旺,对于女婿就格外重视。请女婿那天,请一堂锣鼓,敲得震天动地。到了1998年我妹妹结婚的时候,春节,请女婿,我们弟兄几个也请了锣鼓,我三弟在门口放那种鞭炮,点一个捻子,一箱子炮就冲天而起,响声极大,伴有礼花。我们蒲城县是烟花鞭炮之乡,这种新产品有个有趣的名字:飞毛腿。

女婿进门,先见过老丈人全家,然后入座,喝茶聊天。丈母娘的节目就上了,给女婿打一碗鸡蛋,荷包蛋。祝愿女儿女婿和和美美地过日子,这其实是一种物化的叮嘱,因此是女婿享受的专有待遇,老丈人、陪客等可以给上一碗,也可以不给上。我们那里,从定亲到结婚以后、到这个女婿老得不能到丈人家去,女婿每次到丈母娘家,刚入座,丈母娘就会起身入厨房,打荷包蛋。不仅丈母娘,叔伯丈母娘中礼数大的,也会给侄女婿做荷包蛋。有时候,女婿实在不饿,就会坚辞,说吃不下,丈母娘也会理解,但作为丈母娘,必需先说:“你坐,我去厨房……”或者喊家里的儿媳妇:“你姐夫来了,快给打鸡蛋!”这时候女婿要很机灵,说:“不用忙了,我不饿,一点都吃不下。”对方一般不再坚持。这是礼节,双方意思都表达出来,至此,礼成。

关中俗语:“丈母娘是鸡蛋罐罐。”谁的丈母娘去世了,报丧的来女婿家,见了女婿说:“你的鸡蛋罐罐打(碎)了。”

请新女婿,打荷包蛋,正常的情况下是打4个,这一天情况特殊,多数由新娘的娘家嫂子、妹子等等以丈母娘的名义做这事,这些人就给女婿出难题了,有离谱的,一碗打了12个荷包蛋。派个孩子端上去,女婿要接过来,陪客立刻往托盘里放一个红包,答谢。这时候,门外头往往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看这女婿如何处置这一碗鸡蛋。事先陪客早就交代过女婿了,往往不会出错,但也有临时懵了的,端起碗就吃,这就很丢人。聪明的女婿,会让让老丈人和周围的亲友,说话和气、大方、得体,获得亲友的认可,就会有人招呼端回去分成几碗,再端上来。这头一个回合下来,女婿已经让老丈人全家十分满意,因为请新女婿这天,往往连其他亲友中比如“亲戚常委”也请来了。新女婿在这种场合争了面子,大家都高兴。乡土刻划——请女婿

正式宴席开始,女婿,即新郎倌是这一天最大的官,无论谁都要让他坐上位,据说皇帝的龙辇与新郎倌桥头相遇,都要让新郎先过,即每个男人一生当中,都会做一天象征意义上的最大的官。说是这么说,但女婿千万不可傻乎乎地坐上去,一定要让在场的最年长、辈分最高的坐,这个一定要坚决,陪客和其他亲戚听到女婿说了让位的话以后,也会帮着女婿劝说,年长的看到女婿有这个让的意思,礼数到了,就不再固执,大家最后还是按照长幼秩序坐。为什么不直接按照长幼秩序坐呢?这里有一个问题,即对老丈人家礼节的考验,看你的礼数周全与否。有的女婿,因为那一天没有被让上位,认为老丈人家看不起他,会抓住这个小辫子,一辈子向妻子要挟。

我们那里传统上不闹酒,喝酒就是正常地谈话,不猛劝。但是女婿要给每位长辈敬一杯酒,会不会喝酒,都一定要将女婿敬的酒接了,接了,可以请人代喝,也可以洒在地上。遇到酒量好的,女婿要敬三杯,再不能多敬,讲究的是要有分寸。长辈一般不给女婿敬酒,但是一定给陪客敬酒。也有新娘的哥哥辈儿的给新女婿敬酒,新女婿必需会惊恐地站起来,道谢——我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关中人不会说“谢谢”这样的字眼,因此新女婿面对这种情景,用的是身体语言:站立、惊恐、嘴里不住地说:“哎哎呀呀!对了对了……”这就是最感动人的谢。

这中间,会有亲友尤其是新娘娘家的弟弟、妹妹、侄子、侄儿等给新郎敬酒。这些孩子可不好惹,新郎要很会笼络他们,让他们服你,不能挑起孩子的顽性儿,跟你闹个没完。一般是很主动热情地接过孩子的酒,问他的姓名,顺便把其他孩子也一起问了,陪客会清点孩子的人头,一人发一个红包。孩子们欢喜而去。有的孩子顽皮,缠住新女婿闹个不停,新女婿不能显得不耐烦。其他长辈会帮着把这孩子撕掳开。

至此,气氛融洽、和谐。等到冷热菜、十三花上完,喝酒已毕,稍休息。陪客会把一个大红包交给新娘娘家的女长辈,说是给厨房的各位的一点意思。

吃主食,少不了饺子。头一碗饺子一定要先给女婿上,这碗饺子里面名堂大了,是专门为女婿准备的:什么馅儿都有,有纯辣椒的、有纯芥末的,总之是不能吃。有的更离谱的,将煤渣、碎磁渣包到饺子里去,看女婿如何处置。理想的女婿是不动声色地将饺子接过来,然后从容沉着,礼貌地让给席上年龄最大的人,女婿的这个动作做了,大家哈哈一笑,旁边自然会有人将这碗饺子从长辈手里接过去,再换上正常的饺子。

以上风俗,不仅考女婿的修养,更主要的,我分析,可能是规导风俗,假如女婿是外地的,十里不同俗,女婿要在赴宴前,和陪客一起将老丈人家的风俗研究透,这样不出错,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对对方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一切,都为的是亲戚之间以后好来往。孔子之入乡问礼,在这里得到活生生的演习。

吃完饭,家里的长辈、亲友会暂时离开,陪客甚至也会出去溜达,故意将女婿一个人留在房里。女婿这时候要准备应付村里新娘过去的好友来闹——耍女婿。这些人会将新郎的车子放了气,并将打气筒藏起来,有的会让新郎给姐妹们敬茶,有的女婿形象俊美,说话好听,这时候是姐妹们分享他的好机会,拉拉扯扯、胡乱说笑,有的女子厉害,几个人趁女婿不备,冲上去干脆将新女婿的鞋给脱了,让他下不了炕。女婿这时千万不能恼,要跟她们兜圈子,这正是女孩子们最喜欢的。现在分析这个细节,有点文化人类学的意义:她们要趁这个时候,对男人有一个较近距离的了解,增加自己的经验。这是规定情景的合理动作,过后不允许。今天与新女婿打闹,过后则一本正经,甚至见面不打招呼。乡土刻划——请女婿

女婿被拔掉的车子气门芯儿以及被脱掉的帽子、鞋子等等,要用红包赎回来。而且必需赎,不能说我不要了,这显得没风度。一切都要有十分的耐心。

有的人玩得疯了,就会有人出面调解,无论怎样,最后总是皆大欢喜。有的人家平常邻里之间关系不太好的,就没有人和新女婿玩儿,反而很丢面子。

新女婿这一天最好不要留下供别人谈论的话题,失礼的,不必说;就是做得好的,成为别人的话题,也不太好,因为这样太出风头,风头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最高境界是:有礼有节,了然无痕。

现在想想,一切的考验,关键在于加深彼此的了解,增强关系和感情,尤其是在传统礼教比较坚挺的年代,这种在规定情景中的游戏式的交流和沟通,完成了许多生活的必修课。

时代在变,许多生活的必修课已经提前修或者不用修了,因此许多礼仪就明显地松散了,简化了,改变了。人的本能是寻找最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过去感到好的,现在很有可能就成了束缚。过去有很多实用功能的,现在就上升为纯粹的游戏,可以被称作文化——化为文,在记忆里慢慢析出苦涩,提纯为甜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