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让中国作家集体痛经、大声呻吟

标签:
中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痛经点击率文化汪曾祺鲍尔吉·原野 |
分类: 文化时评 |
诺贝尔奖让中国作家集体痛经、大声呻吟
○许石林
这个标题哗众取宠,很明显,我故意的。原因是有读者在我的博客文字后面留言:你是想炒作自己吧?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说中国作家谁谁谁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平常为啥不说?看你的博客就知道你是什么人了。(见博文《汪曾祺;诺贝尔文学奖不应该错过的中国人》,在楼下)
留言者意思是:我在博点击率,我是个想炒作自己的小人或者心理阴暗的人至少是不如他光明磊落的人。
这话问得弱智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我当然在这个时候说了!我不在这个时候说在什么时候说?我能在你娶媳妇的时候披麻戴孝去喝喜酒吗?文章合为时而作嘛!用四川话说他们:你懂个串串!
我必须旗帜鲜明地声明:我非常非常不是一般二般地喜欢点击率!!!我爱点击率!爱得要死!我对点击率爱爱爱不完!爱它一万年!
我特别特别后悔为什么自己很晚很晚直到今年3月才开博还半年弄不懂博客到现在还不懂链接什么的,为此我每天骂自己900句,不多不少骂900句也是因为要博点击率——模仿英语900句。
我要点击率!人不为点击,天诛地灭!点击率是我今后写东西唯一要重点考虑的,因为有了点击率才能说别的。点击率是我的锅,没有锅我能拿手烙饼吗?所以,不利于提高点击率的事不做,不利于提高点击率的话不说.
下面要说的东西,和我要点击率是一个意思,一个主题!即中国作家需要全世界来点击,不点击等于没有。我还号召读者,不点击他们,就电击他们——不被点击的就是休克或快要死了,要通过电击抢救。
一年一度,“诺贝尔文学奖”就像中国作家的集体性痛经一样,到了这个时候,都要痛一下。只是相同的痛,却释放着不同的呻吟,说什么的都有。这种痛经从作家堆里蔓延到社会,许多非作家也不喜欢文学的人跟着一块儿痛。尽管中国人普遍不一定读获奖的文学作品,不一定读文学,不一定喜欢文学,但却因为中国作家集体的痛经和不同的呻吟,扩大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本来,一般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囫囵理解还是有一点点脉络的,被呻吟的浪潮一干扰,反而使诺贝尔文学奖本身却变得越发神秘起来——世上本来就有谱儿,掺和的人多了,就变得没谱儿。
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像中国人这样,对诺贝尔文学奖如此关心热议的?世界上还有没有中国这样,对文学不熟悉,但愿意掺和文学的事儿的人很多?可以说,中国人集体炒作了诺贝尔文学奖,不喜欢文学,不看文学却很愿意知道诺贝尔文学奖,这就是今天的状况。这个状况正是对当今世界一个最准确的注解——这是个注重信息却不一定关心内容的世界、这是个强势信息粗暴切割并强行重组的世界、这是个实际内容被忽略不计而影响力做主的世界、这是个孤独的清高被喧闹的表演淹没的世界……
面对这个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完全是个文学营销的盛会。对文学还稍稍有点需求的人,在这个信息被粗暴切割重组的时代,靠什么来在浩瀚的文学之海选择自己的需要呢?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呢?诺贝尔文学奖就像个指示灯。通过它的指引,很不错的文学,不一定是最好的文学,会被很多人知道,这是它的价值、意义,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和功德。文学是信息的话,在自己肚子里轮回,或者在少数人中间传阅、被人赞美并服务于人,作用和意义有限,必须追求真实阅读和广泛传播。
因此,我主张中国作家应该争取拿这个奖,不是说这个奖代表了当今文学的最高度,不是说谁获得了这个奖谁就是当今世界最好的作家。但是,在这个时代,传播信息很重要,制造影响力很重要。
往大的主题上说,中国作家可以通过争取得诺贝尔文学奖去扩大中国文学的影响,进而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即输出文化实力。近百年来,中国人热切地希望了解外国文化,而外国人却没有以同样的热切来了解中国文化,或者说人家的习惯不同,没有机会和办法了解中国的东西。不是说谁主动谁就跌份,文化这东西像谈恋爱一样,主动的一方值得赞赏。
往实惠上说,这是争夺文化市场和文学作品市场。通过争取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市场,给世界一个中国作家的概念性营销话题,不仅仅是对获奖者有好处,对中国作家有好处,对中国人都有好处。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跟其他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获奖者不同,其他的成果可以通过转换成科技,服务大众,而文学本来就是个曲高和寡的事儿,你不营销它就进入不了读者的视野,也就对读者产生不了影响。所以,诺贝尔文学奖更要中国作家集体去争取。
有人总认为中国作家的写作受了太多的约束,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现在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文学是谁也束缚不了的,放开了有放开了的好文学,受约束有受约束的好文学,文学跟约束不约束没关系。不是有那句古话:“国家不幸诗人幸”吗?说这话可能会招人骂,那就等会理解的人去理解吧。有人曾经批评沈从文的文学不够深刻,现在再看深刻不深刻?其实,用深刻、思想等等词汇去要求文学,本身就会把文学弄得狭窄和偏颇。就像用精华和糟粕的格式观念去看传统文化一样,你这样一来就进入不了文化了。
其实这几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释放出来的对中国文学的关注,有些尽管是空穴来风,但是也让许多中国人在媒体的捕风捉影和鼓动炒作下,像打了鸡血一样为文学兴奋。这说明这个奖项的影响力是不小的,对文学的传播是有用的。我估摸着中国作家快得奖了,跟申办奥运会一样,快了。争取的这个过程,就是中国文学对世界产生影响的过程。
2008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