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管束自己的“旅游欲望”

标签:
旅游者草场自然环境新疆梅里雪山驴友杂谈 |
分类: 文化时评 |
人要管束自己的“旅游欲望”
——从“巴音布鲁克草原退化”和“梅里雪山告急”说起
○许石林
在这个疯狂的传媒时代,各种传媒携带的信息,几乎一律是极其喧闹地鼓舞、挑逗、诱发和推动人去尽情地发挥自己对旅游的想像和冲动。国内电视频道,天天可见各个城市的旅游形象广告,无一不是自我吹嘘:这个称自己是“啥之都”、那个称自己是“啥啥之都”、另一个吹嘘自己是“啥啥啥之都”——一时间,给人的感觉是全国无处不“都”。在这种旅游的诱惑与煽呼声中,感觉全国乃至全世界,但凡有一丝一毫可值得旅游的地方,都被当地政府和当地人以拼命拔高、煽呼成谁不去旅游就算是白活、就不是人乃至会死的必不可少地方了。
一条消息是:长期被旅游者盛传、被新疆人夸耀的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语意为“丰富的泉源”),因草场不堪重负,严重退化,当地政府采取了“拯救巴音布鲁克”的强力措施,“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即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牧民和牲畜请下山来,将草原完全让给自然,并实施一系列草场恢复的科学措施,期待这“新疆的水塔”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据专家介绍,除了过度放牧使草场载畜量过大以外,外来的旅游者对草原的伤害不可忽视。据介绍,全国草原每年减少150万公顷,这中间有多少是旅游者的“功绩”?也有多少是旅游市场潜在消费者未来的期待?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教授说:“人为因素是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
另一条消息是:云南著名的梅里雪山,除气候原因外,旅游者对当地生态的干扰和破坏是造成冰山崩塌和融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旅游者是如何“祸害”雪山的?当地人能举出旅游者种种粗暴的行为,比如擅自在山上安营扎寨露营搞活动,不顾劝阻到从未有人上去的地区去探险逞能。浑身现代化装备、有钱有闲的驴友们,骨子里是爆满膨胀的优越感和无知傲慢,有的表面上也涂抹了一些貌似环保和人文的防晒油,不仅粗暴任性地干扰自然环境、制造垃圾,而且输送了丑恶的价值观——比如当地人认为的不能在山上胡来,以免冒犯“山神”,在很多驴友那里就成了迷信而给予鄙视和轻蔑。
关于人堂皇地以旅游的名义去践踏破坏自然,增加自然环境的负担所变出的花样儿,用陈水扁形容台湾民进党“功绩”时用过的一个形容词儿,真是;罄竹难书!比如每年都有所谓音乐人到草原去举办什么“草原摇滚音乐节”,媒体不论其荒谬邪恶与否,一律予以大肆吹捧,好像所谓音乐就高于一切,有了音乐盖脸,什么冒犯大自然、祸害环境的事儿都可以忽略不计。被誉为“摇滚先人”崔健,就曾挑班在玉龙雪山举办什么音乐会。
人的确是需要旅游的,因为旅游能满足人寻找“别样感”、“差异性”(不是“差”的“异性”,也可以说是“差异感”)的内在需求,增广见闻、变化气质。人需要旅游,想遏止当然是遏止不了的,情理上不行,方法措施上更不行。那么,有了初步文化知识的人是不是应当有意识地管束管束、检点检点自己对旅游的欲望和冲动?按照事物的常理,反思自己对旅游不假思索的认识和接受习惯?比如草原,原本就是生态状况脆弱、自然条件不太优越的地区,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祖祖辈辈与草原的生态和谐地融为一体,生活资料取用于草原,自身也返还给草原,他们也是这脆弱和不十分优越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链条与环节,一个外来的旅游者,应当小心地顺便浏览或窥视一下这个生态就可以了,干嘛要无限度地深入其中,假借强势的现代化科技设备干预和破坏它?
人不能无限度地发挥对旅游的想像,不能以旅游产业发展的名义去付出透支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代价。我觉得那些在比较适宜的季节里以开会、培训、研讨等名义去旅游的人,即那些有条件享受惬意旅游的人士,更应当检点和反思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潜在旅游欲望,你的享受是否增加了环境的负担和伤害?任何一位曾经到某地旅游的人,归来夸耀的时候,也应当检讨自己,难道旅游真带给了你了不得的东西了?你非要从地下的观鸟室隔着玻璃近距离看鸟是怎样拉屎的?
一个现代人,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等设备,对千古江山进行一次次的所谓探险征服,你以为是你个人力量的胜利?其实那是工具的胜利、是设备的胜利,而你还是你,登上雪山的你还是你,你必须假定回归到芒鞋布衣的状态,再来看看自己是否还能做那样“探险征服秀”。现代化的设备和工具,使人变得比过去容易达到目的,而人却往往忽视了工具和设备的力量,在自我暗示下不自觉地狂妄,因为狂妄变得卑琐。
人对自然环境要怀有起码的敬畏之心,一个雕刻家曾经对我说过:大自然造就了一块石头,落在我手里,我不刻它,它是自然的,经我之手,它就永远不可回复到原样了,因此我每次刻石,都提醒自己要认真对待,否则就是造孽。我觉得这样的心态,适合移植到每个旅游者的心里去。
你要使觉得这样的话太玄,或者太正经,我原先想起的那一句话,是李敖曾经引用过的什么人说的:“(风景)好看,但不值得亲自去看。”
2008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