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申评世界文化遗产”不是评先进(组图)

(2008-06-27 07:11:13)
标签:

世界文化遗产

碉楼

古镇

南京古墓

黄山

清皇陵

苏州园林

杂谈

分类: 文化时评

“申遗”不是评先进

 

○许石林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近年来很是热乎,很多地方都热衷将自己所在地的历史文化遗迹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应该大力支持的。某个项目申遗成功了,大家都欢喜异常,欢喜之中说一些夸张的话以及拥抱啊、我们赢啦、喜极而泣啊什么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人们似乎开始忽略一个基本的常识,即那些没有申请或没有获得世界遗产称号地位的历史文化遗迹,那些与“世遗”相比可能普通的文化遗产,相比之下就似乎不是典型了、不受人重视了;另一方面,公众像追星一样扑向世界文化遗产,真正欣赏和懂得遗产的历史及意义的人并不多,多数是看热闹、图新奇,使世界文化遗产超负荷和被过度开发利用。日前中国6处世界文化遗产被黄牌警告。这些,都是很危险的信号----就在苏州千年古镇西山被粗暴更名一事尚未平息,南京又发生10座六朝古墓被一夜之间毁坏的严重事件。“申评世界文化遗产”不是评先进(组图)

这些,反映出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思想观念是有严重问题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不是先要考察一个地方的人对待文化及文化遗产的基本常识和基本心态?要不要解决另一个基本概念,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出于文化目的还是非文化目的抑或是兼而有之?无论哪一种目的,人们是不是要尊重自己的目的?人们能不能平静地对待申遗和世遗?正常地理解文化遗产?拥有一项世界文化遗产,当然是自豪的。但是,这个遗产是前人遗留给后人的,后人自豪的是侥幸获得了它呢还是正常地继承并保护了它?那些因为前人遗留下文化遗产而骄傲自豪的人们,许多人都还弄不懂自己所拥有的文化遗产的文化和历史是什么。

开平碉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媒体热烈报道,这是好事儿。但是,就连对碉楼的起初的基本使用功能的介绍,都有严重的疏漏,各种报道只说碉楼的重要功能是为了防止土匪的抢劫袭击。那么,用常识想一下,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么会有那么多土匪?那些土匪后来又到哪里去了?没听说这里发生过由政府军大规模的剿匪行动,土匪怎么会慢慢地、逐步地消失了?为什么只有这些地方有碉楼?难道只有这些地方有土匪?土匪为什么会盯着这儿不放?研究客家史的人会接触到一些更详细的史料,会发现其中并非土匪抢劫袭击那么单纯。不明白这些历史,单纯的看碉楼,就只有对建筑的猎奇和惊异之心得到满足和体验,对历史的文化的理解会产生严重的错位和偏离,而其文化也就没有对当代人产生什么更多的帮助。“申评世界文化遗产”不是评先进(组图)

对待世界文化遗产,不能作为看待文化和历史遗迹的惟一尺度。其实,作为文化遗产,你很难说谁的作用大谁的作用小。文化的特征就在这里,文化遗产的的特殊性也在这里。不是说什么地方成功申遗,什么地方就有意义。毕竟申遗不是评先进、选劳模。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从外地返京,途中过京郊山区,在冬季荒凉的山路上行走,突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处荒废的小庙遗迹,仅剩下依稀可辨的小石龛。在他们看来,那孑然而立的石龛是那么永恒地向孤寂的旅人释放着关爱的人性温暖。你能说它不是世遗,就发挥不了遗产的文化作用?

申遗工作最好不要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项目,一作为政绩考核项目,就很容易作秀、倾尽地方所能去办,反而对其他文化遗产造成客观上的不公平,给公众的信息也是不公平的。对待文化不能厚此薄彼,参与文化工作,实际上是参与最危险的工作,文化最容易被折腾、被辜负,但文化是有魔力的,它会如实地记忆和反刍这些折腾和辜负,并会如实地将其报答和报应给社会。“申评世界文化遗产”不是评先进(组图)

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年代:即不相信以往人类创造的任何文明对我们有价值,怀疑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以往文化的意义。终于到了现在,可以大张旗鼓地申世界文化遗产并保护之、利用之,这是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还不够,什么时候人们会平静地、正常地,不要急猴猴地、一惊一咋地申遗,而是正常积极地申遗,有效地利用申遗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并提高人们对待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利用水平。一惊一咋地申遗、庆贺申遗成功,都是小家子气,跟文化遗产的内涵气质恰恰是不一致的。什么时候人们对待村口一棵大树、一口老井、一处老房子不再粗鲁地挖、填、拆;什么时候人们不再轻易地改动一个使用了上千年的古镇的名字、不再粗暴地摧毁一座上千年的古墓,即使没有项目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也会因为精神世界的丰富,而获得人类积累下的文化遗产的滋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