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许石林
许石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377
  • 关注人气:8,6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看到“恶搞屈原”背后的东西——中国人还“恶搞”

(2008-06-10 12:03:28)
标签:

传统文化

规划标准

节日文化

屈原

中国

文化

分类: 文化时评

要看到“恶搞屈原”背后的东西

 

○许石林

 

我本来要说:要看到“恶搞屈原”背后的积极意义——它的背后确实有积极意义,比如:一种破坏的积极意义、一种以破坏的形式宣告文化价值和礼仪精神缺失的危害的意义、一种以“恶搞”的轻浮孟浪方式表达自嘲和无奈的积极意义、一种类似给人当头棒喝的警醒的积极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近年来遭遇了不少类似这种“恶搞”和被人抢注、被次生文化族群的学者“研究”成原生文化的成果等等等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烦扰防不胜防。此次端午节,屈原被网友“恶搞”,是一次自己人的自我调侃,在最近动不动就举国暴怒、充满戾气的时候,又一次刺激了中国人的自尊心,或者说又一次让中国人感到不安,同时唤起了中国人莫名其妙的文化精神保卫意识。

为什么会出现别人对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种种非分企图?为什么会出现自己人对自己民族文化和精神偶像的亵渎式“恶搞”?这才是生气之余应该冷静理性思考的问题,愤怒和谩骂如果能解决问题,那倒省事儿了,反正咱人多声音大,集体跳脚骂街还环保节约能源呢。

古人谁说过的,原话大概是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意思是人必先自我作践多了,然后别人都作践你。中国人曾经很鄙视和摒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认为文雅的传统中国在西方粗暴的坚船利炮面前很吃亏,认为中国人一百多年来活不好,都是这个传统文化闹的,都是曾经以“文”化育了自己祖祖辈辈的这个传统文化闹的。于是,百多年来曾经有几个非常极端的时间段,即中国人认为自己的民族文化什么都不行,狗拉的屎都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拉的,以对自我传统文化的简单唾弃代替了庄重的思考,以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而肤浅地崇拜代替认真的力行,人被从文化的深厚渊源和有机生态中剥离出来,自身文化空心化、糠芯化以后,面对外来文化,只能腆着脸往上贴,还不得不停留在表态式的浅薄认同上。结果,文化上,既没有西方化,还耽误了中华化。花样翻新地自我作践多了,别人就自然而然地来作践你了。况且,面对文化空心、糠芯的现实,别人的作践还实在算不上作践,这才是悲哀中的悲哀呢!

文化的建立和生存,有着特殊的漫长周期。现在中国人已经慢慢理性地重视起自己的文化,也因为重视起自我的传统文化,才能很平和平常地面对别人的文化,让别人的文化对自己也发挥好的作用。乐观地畅想一下:中国的文化在逐步乐观地恢复当中。尽管如此,但不可避免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曾经对文化犯下的失误和错误,会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反应出来。因为文化的被破坏,又如生态环境被破坏,必须要完成一个因果轮回,需要一个自己恢复的时间段。犹如地震,是能量储存到了一定时候的爆发和释放,大的爆发和释放虽然过了,已经在开始重建家园了,但也保不齐有类似端午节“恶搞屈原”这种余震的不断发生呢。

当然,更让人高兴的是,很多人在发现了端午节“恶搞屈原”以后,表现得很惊讶、很生气、很愤怒、很焦虑,也要看到这种惊讶、生气、愤怒和焦虑背后的积极意义,因为至少人们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只是这种价值判断由于缺乏有力的文化支撑而显得空洞。

从今年起,中国人过自己的传统节日不再忙中偷闲,而是放假,是一个文化恢复的强力信号,但是,由于缺乏节日文化的价值内涵和节日文化礼仪的程序诠释,使原本很有意思的节日,被粗浅地理解为休息和游乐。休息和游乐哪儿需要搬出个传统节日当作理由啊?过传统节日,还是要过文化内涵,过我经常背诵的汪曾祺先生说的:节日是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它里面保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因此,没有文化内涵,吃粽子不是过端午节、吃月饼不是过中秋节、吃年夜饭也不是过春节……这话说得多扫兴啊!

过节,只有有了文化内涵和文化礼仪,其节日才有意思,人们才会向往着过节,我得重复自己很多次说过的话:中国传统节日,是在一个个公认的日子里,让人在面对中华文化对人之为人的规划标准面前,好好地检点检点、比照比照、修正修正,哪怕平常离谱了、出格了、背离了,但至少有这么一天,在节日规定的程式和氛围里,让人在人之为人的文化规划标准面前,有了一个强制性的“以礼节之”的机会。

文化到位、礼仪充盈,人在礼仪文化的优美程序中过节,你还让他“恶搞”谁,你会吓死他。再说,文化强壮了,要玩“恶搞”也是大家在充沛的善意底气上,自己主动“恶搞”,让“恶搞”成为一个比正搞更能表达人内心美意的方式,是另一种美的精神抒情。或者,文化强大了,人们对“恶搞”的理解升级了,“恶搞”谁,谁更让人敬重。现在,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还“恶搞”不起,太过敏,稍微的刺激就全民打喷嚏。

 

2008年6月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