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琢磨“诺贝尔文学奖”不如学着写辞赋

(2008-05-23 13:57:58)
标签:

辞赋

诺贝尔文学奖

村夫野老

古文

中华

文化

分类: 音乐文学

琢磨“诺贝尔文学奖”不如学着写辞赋

——从“中华辞赋大赛”说起

 

○许石林

 

我固执地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仍然代表着当今世界文学的一个高度,仍然是向世人推介伟大文学的世界级最高文学奖项。中国人想它想得不行,想极了,得不到,于是就有了意见的分化,认为自己的文学还不行的是一种;另一种意见是不管它,咱们弄咱们的,它评它的;还有一些别的意见。都有道理,也有意思。我的看法一直是:任何奖项都是一种标准的体现。不得奖的,未必全不好,尤其是文学这种东西,很难用某种标准涵盖。当然,也不必有意不把它当回事儿,故意别扭着也不是文学应该有的心态。

老实说,与其很在乎得不得诺贝尔奖,与其费神琢磨它、争论它,不如从自己手下做起,看看自己掌握汉语写作的能力到底有多高——这个想法是得知举办“中华辞赋大赛”而产生的。我浅陋的印象里,似乎中国人叨咕“诺贝尔文学奖”和给中国人叨咕“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都没有提出过关于文学的具体标准,全是浮泛而空洞的文学理念的挥发。按照那种挥发式的文学理念,我看中国人很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很难把文学弄好。

因此,空洞地、无标准地叨咕诺贝尔文学奖,不如搞类似“中华辞赋大赛”这种具体事儿。这是有谱儿的事,辞赋的写作,在中国古文写作和古文教育中有着完整程式即是有“体”的,所谓“体”,就是它的具体写作标准和美学要求,就是它的谱儿。当代人写作,用白话写作,虽然发展很快,掺和的人多,但相对于古文写作,白话文写作还处在婴儿期。基本的,辞赋要求必须用“文”写作,而不是用“话”凑字。中国当代搞写作的,绝大多数人操的是“话”,不是“文”。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你连“文”都不操,怎么能弄出好文学呢?怎么能嫌人家不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你呢?

当今大学的文学、语言学教育,很有问题:不教学生怎么用“文”写作,甚至不教学生怎样识“文”断“字”,仍然是教了太多浮泛空洞的文学理念,还是类似“七手夏利”一样的东西。不夸张地说,现在大学中文系教出来的学生,按照会不会“文”这个标准要求,基本上是不合格的,如我。目前社会上从大学出来的主流人士,年龄偏大的,靠那些老先生近的、有的甚至受过老先生们面对面教诲的,其“文”的水准就高些,如那谁;年龄越小的,身上的文气就越稀薄,如那谁谁。

我们整天说文化文化的,其实已经很久不“文”了,不亲近“文”了,哪儿来的化?拿什么化?传统文化的断裂,造成了中国古人创造的一座座文学写作高峰被现代人忽视和背弃,现代人写作无门槛、无标准,斯文扫地、文明萎靡。社会风气嘲笑酸文、摒弃文雅、拒绝文质彬彬,于是,粗鄙无文成为主流的话语方式。比如,很多人不喜欢股评人士说话,不是其认识和观点不行,而是其话语不行;许多搞职业培训的大牌培训师,现场演说,整得跟邪教的蛊惑一样,受培训者当场感受激情澎湃,过后一琢磨,啥也没有!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培训师们普遍言语鄙陋,粗俗无文。

人与文的关系很奇怪,哪怕是人有意放弃文、嫌弃文,但人的内心对文还是有渴望有要求的。过去听戏的人,哪怕是不识字的村夫野老,也是能感知戏文的魅力的。你的戏不文,不要说连文化人吸引不了,你连不识字的村夫野老这种观众都留不住。现在的人写戏,尤其是写戏曲,很多人不懂这个,以为凑个顺口儿溜就行。既要文,还要文得深入浅出,浅处见才,远的不说,“磊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现在谁能写得出?现在的戏词,粗鄙无文,很多国家戏剧精品都是这个水平,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难怪观众不爱看,费劲得了奖就永远不再演出了。

再比如,现在中国人很喜欢写歌词,写歌词似乎成了没门槛的事儿。但是,好歌词却几乎看不到。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不知道写歌词是要用文的,而不是空洞的吉祥话儿浓稠地堆砌。

“中华辞赋大赛”意在倡导重新学习和尝试运用中华古代文学的高难度写作,它对一般人的意义可能在于:它在搞类似文学的尖端科技研究,尖端科技会慢慢影响到民用科技,使文学的民用科技有所提升。生活中有高端的东西在,就会对低端的、普遍的东西产生提升的作用和进步的影响。自古文无第二,说的是它很难弄好。一个社会的文学、文质彬彬的现象,要靠许多东西常常点化和提示,比如辞赋这种高难度的东西。它重新让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原来中国传统上是有高级的文学和高级的文章之学的,这些,就够一个真正喜爱文学的人学习的,而不是空洞地琢磨什么诺贝尔文学奖之类。

 

2008年5月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