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三字经》文化主题公园或博物馆

(2008-05-06 13:17:04)
标签:

《三字经》

读书人

圣贤

张之洞

主题公园

顺德

宁波

文化

顺德建得,宁波也建得
——有关《三字经》文化主题公园或博物馆

○ 许石林

    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之一《三字经》的作者是谁,一直以来有争论,在当下“国学热”的氛围里,争作者已经进入实质阶段——广东顺德将斥资上千万元建设“《三字经》文化公园”,因为有传说《三字经》作者为宋代顺德人区适,称区适子。而又有一传说《三字经》为南宋宁波鄞县人王应鳞所作,因此宁波市鄞州区也拿出100万元建设博物馆的《三字经》陈列室。从投资上来看,虽然鄞州的手笔仅为顺德的十分之一,但两地的动机和心愿却完全一致,不分大小高下。两地为各自的文化投资作学术解释的学者表示,此举的目的纯属非功利性,而是通过纯粹学术上的交流,推动社会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关注。 
    其实,《三字经》的作者,除上述两位传闻作者宋人区适、南宋王应鳞外,还有一位据说是明代人黎贞。不过,据研究者介绍,无论是区适、王应鳞还是黎贞,都是传闻,并无实在的证据。有人考证《三字经》似作成于元代延祐年恢复科考,规定考试程式中《四书》用朱子集注之后,因为朱熹的著作在宋代曾经庆元党禁,获得全面推行和尊崇,已经是进入元代的事儿了,而《三字经》中有合乎朱熹注《四书》和鼓励仕进的内容。应该说,《三字经》从雏形到成书,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不是如《千字文》那样,很明确是由周兴嗣一人完成的。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文化“公案”,古人为什么不在著作上留自己的名字?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我们用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历史观:即使我们不相信历史上的圣贤英雄真的存在过,我们也应该理解制造这些圣贤英雄的人,是希望以后的人以圣贤和英雄作为人生的楷模(大意)。因此,我们可以想像古人为什么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注重署名权,因为他们比我们高明。即使在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个成长程式明确总结提出来之前,古代的读书人也是按照这个程式去塑造自己的。因此说,有了这个终极的目的,在这个宏大的价值归宿的对比下,个人算什么呢?个人的一切努力,在天地、生民、往圣、万世等等宏大的目标面前,怎么蹦跶折腾都是浅陋和可笑的,因此,中国古代读书人选择了自我隐藏、隐蔽。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修养和道德,他们高明。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动不动就用辉煌这种词汇表扬自己、形容自己,是很不懂得谦逊的美德的,是很肤浅卑陋的,甚至说是很很不吉利的。
    历史上的圣贤英雄,灿若星辰,散布各地、显耀乡土。地方上为了感念前贤、为了激励后生,将名人的事功彰表宣扬,这是弘扬正气、树立楷模,也是类似钱穆先生的历史观的具体执行。但同时,因为竞争名人目的是为了捞别的好处,功利性就渗透到竞争中去,使后来的竞争很多时候变了味儿。缅怀变成了算计、感念变成了开发、弘扬变成了利用,牵强附会、胡编乱造,刮死人脸上的胭脂给现代人化妆等等,成了一个不难见的怪现象。清代能臣张之洞的坟在40年前被扒了,曝尸荒野,40年后又苦心寻找,在没有找到之前就牵强地建什么张之洞公园、张之洞画院、张之洞宾馆、张之洞这、张之洞那,什么都似乎可以冠名张之洞。把人家的坟扒了,后来又在没有坟的地方修假坟,年年装模作样地祭拜。既然这样,怎么不把当年扒坟的人名字刻石公布?日本共产党作家小林多喜二被东京警察局抓去,遭到拷打,后致死,至今其墓碑上都刻有事件参与者的姓名和事件经过,谁也糊弄不掉。为什么咱们中国人做不到?咱们对待历史,不能只是利用、开发?人家也是利用,但人家的似乎更高明。
    《三字经》曾经遭遇过什么样的命运,人人尽知。既然要利用《三字经》,既然要以其“推动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关注”,就不能回避它曾经遭遇的历史命运,否则,被误导的历史还不如没有历史。
    《三字经》及其他蒙学经典,都是古代读书人受教育的“谱儿”,这个“谱”无疑是陈旧的、是需要升级的,但它本身的高度,仍然对建立更高级的“谱儿”是一个挑战和难题。今天重新热起来的它们,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顺德和宁波都不必以《三字经》作者故里的理由兴建文化公园和博物馆,你只要喜欢《三字经》就可以做你想做的有关它的任何事儿。别的地方也可以兴建,只要是愿意读《三字经》,认为读《三字经》仍然可以“习见闻”,于人有益,愿意推而广之的,都可以修建一个《三字经》文化设施。文化到了经典的高度,就不会属于某一个地方。


                                        2007年12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