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丽江古城会死在谁的手里?

(2008-02-28 14:02:33)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时评

                     丽江古城会死在谁的手里?

 

                            ○许石林

 

“丽江古城将会死在谁的手里?”这是一句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的话,为厚道人所不用。但这却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儿——新华社记者刘敏对已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达10年的丽江古城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报道(见“文化广场7月19日《丽江古城的文化流失》)。读者们看到了属于丽江的文化神韵正在消失殆尽、属于丽江人的生活方式被商业侵略并覆盖、人们所神往的属于丽江的那种独特“意思”正在变得没有意思。我从另一个渠道证实了刘敏的报道,数位从丽江旅游归来的朋友听我说起这篇报道,就像是被揭了伤疤一样反应激烈,纷纷诉说对丽江古城现状的失望甚至愤怒。有位朋友提供了一个权宜之计:你要是真想去丽江,就一定要住到古城外面的酒店,白天到里面转转就可以了,然后就可以到别处,比如雪山、藏区牧场等地玩了。

人选择丽江古城旅游,就是冲着丽江古城800多年延续积累下来的人的生活风貌和生活方式去的,这些风情风貌和生活方式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异样的对比、提供了一种文化的差异,人们从中感受到了世界的广阔、文化的丰富和环境的别样。人的幸福感和愉快就取决于差异性。一群从喧闹的大都市匆匆赶来的游客,看到丽江古城街巷中从容行走的丽江人,看到磨米豆腐的丽江老人那迟缓的身影表现出来的人的安分、人对生活的安分、对土地的安分,看到丽江小姑娘的脸上有本分的不含任何算计的笑容。还有,从古老建筑中反应出来的丽江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的饮食、服饰、器具等等所连带出来的与古老的文化一脉相承的神韵。现在,这些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一切都变成了虚假的表演,因为人们失去了安分的心态,一切竞争都迫使彼此变得能多虚假就多虚假、有多露骨就多露骨。丽江古城的文化神韵,犹如被过度开发、错误开发的土地,正在呈现水土流失、神韵流失、文化流失的生态危机。

那么,说丽江之死,还是危言耸听吗?早一点听到这种危言,对丽江来说,有好处。

丽江因为名声和世界遗产的称号而树大招风,丽江的遭遇其实并不是孤例。尤其那些不以自然风光为主、以人文文化为主的旅游景区都在遭遇同样的自杀。如今的江南的水乡,当然不是叶圣陶、周作人笔下的江南水乡了,我们在周庄,被一位饭馆拉客的中年人一路聒噪地追了半天,他的影响总是出现在你意欲捕捉古镇残留的神韵的那一刻,十分扫兴。你跟他说答应在他的饭馆吃饭并留下他的名片,他都不相信,还是一路跟踪,一路陪着虚假殷勤的笑,眼睛里分明是非洲荒原上猎豹看到羚羊的神色;我数次陪人游临潼,没有看兵马佣,先在兵马佣博物馆外面的旅游品市场上被当地人粗暴地辱骂一顿,甚至差点遭到围殴。他的摊位你简直看都不能看,更不要说动手摸,你甚至不能从他的铺位摊位前路过,他问你,你怕他,不做声,他就骂,你要是动手摸了他的商品,那就更了不得。数次经历,使得这一地区被我认为是天下少有的旅游凶险之地;在曲阜,会有姓孔的当地人,到车站就拉你、骗你到近些年才根据孔子的传说附会出来胡乱建造的什么出生地去。你走过阕里,周围的人身上洋溢的都是红眼睛商业敏感,无丝毫你天真地想像中的圣人余韵;假如你到了苏州寒山寺,请你千万忘记更不要去主动读刻在墙上的“月落乌啼”,因为眼前嘈杂的情景,使你愤怒得简直想掘了张诗人的坟。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这些年,我得出一个感受:中国的旅游点,你去一个,就去掉一个。所以,我想起李敖说的:什么地方好看是好看,但不值得亲自去看。所以,我好不容易到了青岛崂山脚下,毅然让车调头往回开,坚决不上山,因为我愿意接受文学、诗词中的崂山,不敢去接受商业旅游开发了的崂山。就像我愿意接受诗词中的庐山,去了真庐山,失望扫兴之极,甚至有受辱之感。

假如你已经知道了文化的丽江,并且知道这种文化的丽江和丽江的文化正在消失,古城正在自杀,你就不必亲自去延续该死的丽江。对所有文化流失的景点,都可以抱着这种态度。

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品味着那一年在陕西黄陵县城的经历:我们在街上向小贩买水果,秤完了,要装袋,随便问一句:“够吗?”那小贩愤然将秤杆一摔说:“你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黄陵啊!我敢骗人吗?”——哪怕是他的狡獬,我倒愿意“信其有”,相信他对轩辕黄帝有真正的敬畏、对黄陵的文化神韵有自觉的维护,至少他还会用这一招儿点中国人的穴,他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他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饭。

 

 

                                                       2007年7月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