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员的“工作餐”——发《看历史》2016年2期
标签:
看历史 |
分类: 历史随笔 |
文/李晓巧
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但是作为人都还是免不了要吃饭的。号称中国历史上鼎盛时期之一的唐代,为激励一些官员的工作动力,朝廷曾免费提供“工作餐”。
“安史之乱”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资治通鉴》卷225记载,唐代宗倚重宰相元载、王缙治理政务,每天都安排皇家御膳房送“工作餐”给他们享用。那“工作餐”极其丰盛,量特别大,“可食十人”,这是当时宰相“工作餐”标准。到唐代宗后期,国库吃紧,有大臣提意见说宰相“工作餐”开销太大,请停止供应,顺水推舟,皇帝立即批准取消“工作餐”。
据叶梦得的《石林燕语》记载,唐朝御史台也有“公堂会食”这一惯例,而且在单位吃“工作餐”时,每个官员都有自己固定的席位,文中写到:“公堂会食,侍御史设榻于南,而主簿在北,两院分为东西,故俗号侍御史为‘南榻’。”——由官员在单位食堂吃“工作餐”时的座位衍生出官号别称,实在也是一种风雅。
2、唐朝创记录的“工作餐”
唐朝的“工作餐”曾创下过历史记录。
《资治通鉴》卷212记载,唐玄宗开元13年(725年),玄宗为加强地方吏治,从中央各衙门选拔了一批有能力声望的官员,如“大理卿源广裕、尚书左丞杨承令、兵部侍郎寇泚等十一人”去担任地方官,因为这些官员是最高领导亲自选派的,且带有特殊使命,所以在他们去上任时,朝廷特地在洛水岸边的驿站安排了一次“工作餐”为他们送行。史书记载了这次“工作餐”。有哪些人参加呢?除了那11个上任官员外,照现在的标准说,参加宴会的人员都是部级以上高官,如“宰相、诸王及诸司长官”等。吃的是什么?皇帝“赐以御膳”,盛唐皇家的大餐美味,你尽可以放开想去。而且,在吃“工作餐”时一边有皇家乐队演奏助兴,一边有宫廷歌妓载歌载舞,笙歌燕舞,场面壮观。用餐过程中,还现场朗诵了多才多艺皇帝李隆基给上任官员们写的十韵诗,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如此荣宠如此规格,这次洛水之滨的“工作餐”几乎就是国宴,名留史册。
《资治通鉴》卷224记载,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二月,中兴功臣郭子仪入朝觐见,为表示对平定叛乱勋臣的礼遇,唐代宗从国库拨钱“命元载、王缙、鱼朝恩等互置酒于其第”轮流请郭子仪吃饭,据说这个“工作餐”招待费用“一会之费至十万缗”,如果记载确实的话,一顿“工作餐”要花1亿钱,那应该算是历史上最贵的“工作餐”了,实在惊人。
3、唐朝“工作餐”与官员命运
关于“工作餐”最悲催的例子是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一席“工作餐”吃着吃着,把自己也给吃掉了。《资治通鉴》卷187记载,隋末唐初有个土匪叫朱粲,势力越积越大,后来有二十多万部众,四处劫掠,朝廷想招安他,派官员段确带着赏赐去慰问朱粲。在接待“工作餐”上,嗜酒的段确大人喝高了,趁着酒劲戏侮土匪头子:“听说老朱你喜欢吃人肉,人肉是什么味道啊?”朱粲回答:“吃醉酒之人的肉同吃酒糟泡制的猪肉是一样的味道。”段大人听出大土匪是在威胁嘲弄自己,借酒使性子,破口大骂:“你这土匪不要太狂妄了,一到了京城,你不就是一个小奴才头目吗?”朱粲气得将段确及其随从几十个人“悉烹之”,分给自己部下吃进肚子里去了。——段大人一行人这个“工作餐”吃得可真够惨的!
唐朝官员在“工作餐”桌上的心情遭遇各不相同,冷暖自知,别如霄壤,这也跟当时政坛密切相关。看来,历史上的“工作餐”不尽是那么好吃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