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科举也有“加分”>——再被〈汕头特区晚报〉转载

(2010-11-06 11:00:52)
标签:

顺天乡

汕头特区晚报

雍正皇帝

官生

科场

杂谈

分类: 杂文
http://www.dahuawang.com/stwb/html/2010-09/20/content_141408.htm
http://www.dahuawang.com/stwb/tplimg/menu01.jpg http://www.dahuawang.com/stwb/tplimg/menu02.jpg http://www.dahuawang.com/stwb/tplimg/menu05.jpg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http://www.dahuawang.com/stwb/tplimg/zoomin.gif 缩小http://www.dahuawang.com/stwb/tplimg/zoomout.gif 默认http://www.dahuawang.com/stwb/tplimg/zoomact.gif       
古代科举也有“加分”
□ 李晓巧

  科举到了清代,除了三年一考的乡试、会试正科,还沿用了宋明以来的所谓“恩科”。尽管法令甚严,对科场舞弊的处罚极其严格,常有砍头株连的记载。但皇帝为了笼络大臣,还是公开采取了一些照顾大臣子弟的科举措施。

  按科场定例:现任京官三品以上及翰詹科道,外任官员布政使、按察使以上,武官提督、总兵以上,他们的子孙、同胞兄弟,以及同胞兄弟之子,参加乡试的称为“官生”,卷子另外编为“官卷”。“官生”的录取是“提前批”的,每20“官生”取中1名,这比其他人考取举人要容易得多了。

  在道光以前,礼部会试和顺天乡试的主考官与房考官,他们的家人和亲戚如果参加考试,按照规定他们都回避了批阅试卷这个环节。然而,这并不吃亏,这些官员的家人和亲戚的试卷,会被另外封起来派专人阅卷,择优录取。

  上述的照顾对象,不管怎么说,还是要参加统一考试的,但还有一些人,明明榜上无名,照样做举人。雍正六年,乡试后,一日雍正皇帝心情很好,通知手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高级官僚,谁家里有没录取、年龄在20岁以上的子弟,准许每位大臣各举一个。大学士蒋廷锡等众大臣欣喜万分,列出名单呈上去,后来,这些人都被特赐为“举人”。

  这些以科场加恩大臣子弟的措施,让大臣们更加感戴皇恩尽忠效命。然而,这也把“为国选士”的“国事”,实际上变成了皇家的私人“家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