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代的“驻京办”》,汕头特区晚报10月29日转载

(2010-11-06 10:55:32)
标签:

刘恒

京师

汕头特区晚报

郡国

驻京办事处

杂谈

分类: 杂文
http://www.dahuawang.com/stwb/html/2010-10/29/content_151747.htm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
http://www.dahuawang.com/stwb/tplimg/menu01.jpg http://www.dahuawang.com/stwb/tplimg/menu02.jpg http://www.dahuawang.com/stwb/tplimg/menu05.jpg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http://www.dahuawang.com/stwb/tplimg/zoomin.gif 缩小http://www.dahuawang.com/stwb/tplimg/zoomout.gif 默认http://www.dahuawang.com/stwb/tplimg/zoomact.gif       
汉代的“驻京办”
□ 李晓巧

  汉制,郡国皆立邸于京师。这个“邸”,就是当时各路诸侯王设立在京师长安的“驻京办事处”。

  邸是给郡王到京觐见皇帝、太后的住宿处。此外,从郡国到京师来办事的官员人等也住在里面。每年各郡国都要派专人带着该郡国的租赋账簿到京师汇报、述职,当时没现在这么多的星级酒店,这些人也都得住在“邸”里。

  邸里常住的客人,除了郡国驻京的官员,还有在京任职的本郡人士。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御史大夫赵绾荐老师申公,为朝廷商讨礼仪问题。申老师一句“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让爱好聊天的武帝听得好不高兴,尽管封了个太中大夫的闲职,但没有给他起公馆。申公一个穷教书的,无力在京城买地造房,只好常年“舍鲁邸”,因为他是鲁人。

  邸中官吏,除了招呼好王侯公卿,迎来送往等,还得担当诸如收集情报,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百官议论等等,筛选出重要的,写于竹简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迅速送到自己郡国诸侯王手中——这就是《邸报》啦。

  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兴兵诛灭了诸位吕姓王,废了少帝,召群臣要立高祖刘邦儿子、远在边疆的代王刘恒为皇上。他们令代邸快马通知了代王,刘恒闻讯,既惊喜又有些不相信,战战兢兢向京师长安开拔,一路磨磨蹭蹭,与代邸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直到在长安城北的渭桥受到群臣的迎拜,才确定消息不是假的。然而,他还没完全放心,说了句:“至代邸而议之。”到代邸,听过驻京官员的详细汇报,他方打定主意,在代邸里接见了丞相等群臣百官,略谦虚了几下,即南向而坐接受百官朝拜,算是即天子位了。这一切,都是在代邸进行的。可想而知,当时“驻京办”的地位有多重要了吧!

  汉朝还规定,所封各路诸侯王,成年后都必须回到自己的封地守藩,无事不奉召是不许随便回京师。于是,在京城里的郡邸,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