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由美国“不雇佣外国人”想到李斯的《谏逐客书》
(2009-06-11 12:52:58)
标签:
文化 |
分类: 生活随笔 |
金融危机当前,据说美国推出的众多应对政策中有一条是“不雇佣外国人”,一时引起舆论哗然。由此,我想到了两千多年前,后来成为秦国丞相的李斯写的一篇千古名篇《谏逐客书》。
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秦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韩国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来活动,获得了秦王信任,他说服秦王开修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这条沟渠后来被称为“郑国渠”,不久,秦国的情报机构侦察出,客卿郑国是韩国派来的间谍,他企图以修建这条沟渠来消耗秦国国力,并且借沟渠来阻拦秦国攻打韩国的兵马,使秦国不能东伐韩国。那些因为客卿入秦而影响自己权势的秦国贵族就利用这件事情挑拨秦王把外来客卿都赶走,秦王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下令驱逐所有客卿,李斯也在被逐客卿之列,于是他就写了《谏逐客书》,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文章投秦王所想,循循善诱,从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援引前朝重用客卿的故事,阐明了驱逐客卿的错误,文瞻辞富,雄辩滔滔,拨动了秦王的心弦,使他收回了“逐客”的成命,并且更加重用了李斯。
历史上,李斯建议秦王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果然奏效,后来李斯论功出任丞相,辅助秦始皇加强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統治,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对中国文字的统一也有很大的贡献。可以说,两千多年前,许多足智多谋的客卿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很大作用。
假如,“群雄逐鹿”时代的秦国真是听取了秦国贵族的建议把包括李斯在内的所有客卿都驱逐了的话,那么,消灭六国统一华夏的是否还会是——秦国呢?历史不容假设,一切都很难说。然而秦国的强大与历代秦王重用人才不拘于一格是息息相关的,正如李斯《谏逐客书》中所说的那样,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与此后的秦孝公、秦惠王、秦昭襄王“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弗纳,疏士而弗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事实的确是这样,如果秦国没有吸纳到天下一流人才的话,其他的国家也不是那么好灭的,你秦国想强大那也只能是个空想!
使得秦始皇排除众意解除“驱逐客卿”的命令,功劳首先在于李斯,因为是他的《谏逐客书》一举打动了秦王,但,这也与秦始皇临事时的英明决断、胸怀壮阔的政治谋略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