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散文《那一年,我们情定福地茅山》
(2009-03-25 09:53: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 |
家离茅山不远,理所当然地,我与茅山有缘了。
春天的茅山,实在很美。山灵水秀,满目苍翠,漫山遍野是星星点点的绚烂油菜花,路边有驳杂的小野花,引得蜂舞蝶飞,一眼望去,茶园,松林,麦苗,油菜……还有粉墙黛瓦的屋宇错落在树木林丛之间,鸡犬相闻,三五农人在田亩之间躬耕——这些美景,完全可以入图入画!那些诗人、画家朋友寻找灵感,真无须舍近求远啊。
再说茅山是道教圣地,被人称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茅山之灵,“灵”就“灵”在它是道教的发祥地。又有人说,“茅山的菩萨照远不照近”,于是,自古以降,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游人所来,一是求福,二是赏景。茅山有“九峰、十八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胜景之称,还有众多星罗棋布的奇岩怪石,鬼斧神工,使茅山形成了奇特而又美妙的自然风光——难怪,茅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人文渊薮呢!
那次去茅山,也是春光明媚的天气。女朋友、她母亲还有我,既是去踏春观景,也有别的原因。我们没坐缆车,是登山道而上的,老人家说,心诚则灵。边走边看,每至山的一个新高度,景色都移步换景,别有风致。上山下山的游客络绎不绝,笑吟吟地在山道上礼貌相让,前观后瞻,如坐春风。
茅山的景点颇多,而,我们那次的主要目的地是大茅峰。一上峰巅,顿然四野开阔,看面前群峰匍匐,山岚烟绿,胸间迸发一股浩浩之气。一路仆仆,来到这茅山最高峰,自然要进万福宫的,赭黄的院墙,高矗的院门额,陡然让人起了一股神秘与敬意。我与女友虔诚地跟在母亲的身后走进了道院,在老人家的引领下烧了香,而后,饶有兴味地参观道院,道院里布置精妙,香烟袅袅,有高台,地势很高,放眼望去,可以看旻天浩宇,领受浩荡天风——这里真不愧为修身养性的道家圣地啊!
有一处大殿里,人声嗡嗡,我们就循声走过去,原来,这里是游人求签处。求签之人自动地排起了很长的队伍,听他们的口音,很多还是外地人。女友的母亲也心领神会地排了起来。我不置可否,女友瞄了我一眼,我不再敢表示出什么,只好老老实实地跟着。
解签的道士说话声音很大,本地口音,抑扬顿挫,或者说,有时也阴阳怪气的,不时把游客逗笑了。老人家给我和女友求了签,又示意那道士多张了我几眼,道士歪头瞅瞅我,而后,半眯三角眼,似在思索考虑什么,然后,豁然开朗的样子说:“不错,不错,蛮好的,老大姐啊,该办的事情,你还是早点给他们办了的好啊——年轻人,将来都要干事业的——啊,呵呵!”音调滑稽可笑,,女友与我略显羞涩之间又忍俊不禁。女友的母亲也爽朗地笑出了声音,她又与道士低声地嘀咕了几句,道士叽里咕噜地说了一番——于是,她的脸上开成了一朵花似的。
再解了几个签,那个身着蓝布褂子的瘦小个子道士说:“呵呵,到吃饭时间了,对不起各位,我老道士也要吃饭喽——各位施主也——呵呵——”他依然嬉皮笑脸的,游客也知道他的意思,笑嘻嘻地散了开来,让他去吃饭,还没求上签的游人依然排着队等他,有人窃窃私语:“这里道士的签灵得很!”“别看那个小个子道士没个正经相的,名气大呢!”“是的,是的,多少做大生意的当大官的都专程来求签呢!”……
得了茅山道士的“指点”,女友的母亲心里亮堂了,笑容也格外地可掬,我与女友的心也定了下来。于是我们又心情愉悦地游览了山景,买了些纪念品。
当天回到家里,女友的母亲就和她父亲说了上茅山的经过,说了道士说的话,然后说:“你们的婚期就定在十月吧,老道士说的,十月蛮好的!”我当时的心情可以这样描述——像小鹿似的欣喜得“嘭嘭嘭”直跳。
于是,那年的十月,我就结婚了,女友正式成了我的妻子,想起我们那次去茅山的游历就觉得好玩发笑,但是,绕不过去的一点是:我与妻子的婚期姻缘还是在茅山上敲定下来的,这就是我与茅山福地的缘分啊!
茅山,秀美,又不乏空灵仙气的茅山,有时间,我还要再去看看,看看美妙多姿的山景,看看道院,看看那可笑又很可爱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