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入校初识情感永久挚友文化 |
分类: 艺堂纪事 |
文/郭佩(郭映森 )
二.
入校初识,永久挚友
1963年9月1日,生父陪我到奶生堂山西省戏曲学校报到。
走进校门,正在问询时,迎面走来一位面庞清秀举止大方的大姐,居然能说一口熟悉流利旳平遥话(平时讲的太原话),原来她听出有平遥老乡来报到,便主动与我们打招呼。
自我介绍:“我叫史来英,咱们是老乡,我是平遥黎季村的。我比你早来几年,是表演二班的”。说着帮我们提东西向校园走去。
我新来乍到,好奇兴奋中幸遇这位热情大方的老乡大姐,心里顿感温暖。我们跟着她走过宽阔的大操场,进入一溜排房中间门洞,真是别有洞天:一排排房前,大树庇荫之下,有穿着高靴的男生在练台步,有手执马鞭的女生在跑圆场,有挥舞水袖的,有咿咿呀呀练唱的,生气勃勃的梨园景象,深深地吸引着我,不由得驻足观看。
来英姐介绍,这都是表演二班和三班的学生,他们将来都是演员,你能来这里学习,学好了,将来也是好演员。话语间充满鼓励与希望。
来英姐带领我们排队等候办理入校手续时,给我们介绍省戏校不仅吃饭不用交钱,每年发好多衣服,还发洗澡理发票呢,老师们对学生特别好,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等等,直到办完手续、把我送到宿舍,她才离去。
我父亲一直默默的倾听来英姐的介绍,当她离开后,老人家感慨万千:“这位同学言谈举止热情礼貌,令人称赞。一叶知秋,这学校的教育一定很好,你能在这里上学,家里也就放心了。”
而我此时将要远离家乡父母,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新奇的同时不免有些惆怅,来英姐的出现,使我心有慰藉。
随后在校的日子里,来英姐一直对我这个同乡小弟关怀备至,尤其专业学习,她给我无私的帮助,把她学习使用而且非常难得的、由中国戏曲学校编写的、图文并茂的学生身段形体训练教程送给我,嘱咐我要很好钻研学习。
初学者的宝典,我奉为至宝,一直带在身边参照学习。
1965年来英姐毕业分配到太原市实验晋剧团,。而我心里一直铭记这位曾经无私帮助过自己的学姐。
山不转水转。1969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太原市清徐县晋剧团,1971年合并到市实验团,时隔六年后竟然与来英姐相逢,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而我此时却不是演员而是演奏员。我将那本难得的教科书,恭恭敬敬双手奉还来英姐,可谓完璧归赵。当时,心中五味杂陈一时难以言表。
1986年我调到省外貿山西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而来英姐随后也调离剧团,几年间各自忙碌失去联系。
我下海经商忙碌多年,心心念念,一直不忘在我最需要时给我无私帮助的老乡大姐,她境况如何?健康怎样?
校友联络几经问询,终于再次与尊敬的大姐相会。
我与来英大姐最初相识在入戏校之时,她以真诚热情帮助我这个同乡老弟,我以真心赤诚感念这位同乡大姐,多年来同学同乡之情谊绵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