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2009-05-25 10:47:43)
标签:
面瘫针灸治疗杂谈健康 |
分类: 临证随笔 |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黄文川博士
周围性面瘫也称“面神经炎”、“Bell氏面瘫”,老百姓称为“吊线风”、“口涡”、“中风”等,中医称“口僻”、“口眼涡斜”。但他们都是说的是一侧面部肌肉瘫痪,活动不能。
对于严重的面瘫,大家一看便知,如额头纹消失、眼闭合不能、嘴角下垂;对于轻症或早期患者以下方法可帮助你早知道:1、用力闭眼,并用双手用力撑开双眼,面瘫一侧容易撑开。2、用力撅嘴,人中沟偏向瘫痪侧;用力示齿时,人中沟偏向健侧。3、刷牙时面瘫侧口角漏水。4、吃饭时,食物常停留在瘫痪侧。5、面瘫后,常伴有流泪、舌头麻、食物无味、耳后疼痛、疱疹等。周围性面瘫须与大脑和脑干引起的中枢性面瘫鉴别。
我们知道颅神经有12对,面神经是最易受到伤害的。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的炎症引起;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所致。无论现代医学的炎症,或中医的风邪侵袭,他们对面神经都无特异性,为什么面神经最容易受到伤害呢?这是由于面神经所处的解剖部位有关。面神经从脑干发出后,进入一个骨管内,医学上称面神经管,然后从耳后的茎乳孔出来,分5支支配面部的表情肌肉。面神经管是一骨性管道,无一点伸缩性,面神经受到伤害时,就发生充血、水肿。水肿的面神经受压后,就发生面神经的麻痹。而其它的神经是在软组织中穿行,伸缩的空间较大,即使受点伤害也无大碍。
知道了面神经的解剖关系,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些周围性面瘫患者容易恢复,一些患者不易恢复,甚至完全不恢复。面神经的炎症在面神经管内发生的部位越深,越难恢复。如果只有面瘫,无合并其它症状,说明病变在茎乳孔之外,最容易恢复;如果合并舌无味,恢复少差;如果合并舌无味、听觉过敏(也称重听,一点点的声音,则隆隆作响),则恢复较差;如果合并舌无味、听觉过敏、耳后疼痛疱疹,则恢复很差;如果合并舌无味、听觉过敏、耳后疼痛疱疹、流泪,则恢复最差。另外,恢复的好坏,也与患者的年龄,病情的轻重,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我有一位患者,是她的朋友介绍来针灸的,治疗二个星期还未完全恢复,她就给我急,她说她的朋友就是二个星期治好的。我能理解他的心情。
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一些医生不主张治疗。他们认为面瘫是一种无菌性炎症,靠自身的能力恢复,就像普通感冒一样属于自愈性疾病。一个星期疾病达到高峰,二个星期开始恢复,三到四个星期基本恢复。一般来说,85﹪的面瘫患者都能痊愈。但事实又是怎样的呢?没有一个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去治疗,等着它自己恢复;临床上,我们也见到完全不恢复的病人,通过针灸治疗后恢复的病人;就像感冒一样,吃药总比不吃药恢复的快。总之,我主张对面瘫患者应用可行的治疗。早期的面瘫患者,可应用少量的激素,如地塞米松10毫克,日三次,连续6天。维生素口服或肌注。针灸治疗越早越好,一天一次。一般针灸治疗二到三个星期即痊愈。针灸可有效地缩短患者的病程,并减少面瘫后遗症的发生。
大约一星期之内周围性面瘫将发展到疾病高峰,无论任何治疗方法很难抑制它的发展。有时患者很难理解面瘫的发病过程,也很难接受针灸治疗后,病情越来越重这个事实。因此,针灸医师为减少麻烦,而不主张早期针灸治疗。根据临床观察,我认为针灸治疗越早越好。只要给患者讲清楚,患者是可以理解的。
一般来说,3个月之内周围性面瘫还没有完全恢复就很难恢复了,但也不是绝对的。我曾针灸治疗一位7个月才开始恢复的患者。在新西兰,我也针灸治疗一位4个月还没有恢复的患者,针灸治疗3个月后,周围性面瘫基本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