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明光
王明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889
  • 关注人气:6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泽尊王郭圣王

(2009-03-21 00:23:47)
标签:

道教

神明

杂谈

分类: 道教神明

广泽尊王郭圣王

 

广泽尊王郭圣王

广泽尊王像:林新发整修作品

 

【台湾云林麦寮圣艺神佛雕刻铺艺术网:广泽尊王】

广泽尊王是由台湾早期的先民自福建泉州携带而来的神明,泉州人视为他们的保护神,因此又称“保安尊王”,也称郭王公、郭圣王或圣王公。

广泽尊王与一般民间崇奉的神祇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生前没有像妈祖那样救苦救难的善举,也无像关公那般忠孝节义的事迹,更没有像孚佑帝君的苦心修行。他只是一位年仅十余岁的小孩童,因为曾经善待主人所聘请的一位地理师,因而得到地理师的指引而得道成仙。

广泽尊王姓郭名洪福(一说为郭忠福或郭乾),清朝泉州南安县人。幼年丧父,因家境困穷,受雇于地方富豪的家为牧童。雇主是个为富不仁,生性吝啬的人,为了改葬祖坟,请了一位独眼的地理师来家里选风水,为祖宗找个龙穴造坟。由于生性吝啬因此对待地理师也很刻薄,甚至还将掉到粪坑而死的羊请地理师吃。地理师知道后非常生气,故意不将好风水告诉他。反而是陈家的牧童待他很好,于是便决定将这风水吉地给忠厚善良的郭洪福。地理师于是问郭洪福:“你想当皇帝还是当神仙?当黄帝可享一世福,而神仙会世代受人参拜。”郭洪福说:“我想当神仙。”地理师于是要求郭洪福将他父亲的骨灰带来给他,然后将骨灰迁葬在吉地上,并且指引他到飞凤山打坐修行,不久郭洪福就得道成仙。同乡居民知道郭洪福成仙后,便在当地盖了一间小祠祭拜他,后来因经常显灵纾解民困,尤其对保国卫民,大有贡献,感恩的居民就奉他为“保安尊王”,并将小祠改成大庙。泉州的凤山广泉寺就是广泽尊王的主庙,在海外华桥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许多的侨居地也有仿建的庙宇。

广泽尊王的神像与其它神像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右脚盘着腿,据说这是他在山上虔修时,他的母亲打听到他的下落,赶来找他时,正当他升化之际,只拉下他的左脚,右脚仍盘着腿,升化成仙。

泉州人渡海来台时,将广泽尊王置于小匣内,随身携带奉为守护神,他们相信广泽尊王专门保护出外人,所以至今台湾泉属移民,家家户户必供奉尊王之像于匣内上香致敬。台湾各地所建的广泽尊王庙,都是泉州人迁移来台时,分灵或分香奉祀的。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或八月二十二日都是广泽尊王的祭日,祠庙在此日要献演戏曲,和上供牲醴,并举行盛大的神舆绕境仪式,尤其是泉州郭姓移民,更是隆重的祭拜。

△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在台湾的说法是保安广泽尊王与妙应仙妃的十三个儿子,或是尊王的部将,而在大陆的说法则是保安广泽尊王的分灵,如第一个分灵出去的,称为大太保,以此类推至十三保。

据西罗殿的信徒抄自大陆的说法:

大太保尊称:玉敕代天巡狩元帅府二代钦差,其职为带父工作,监督之职行,镇守在诗山龙山宫。

二太保尊称:金阙顺天尊王,其职为管上界及下界之事,又守圣王之祖坟,镇守在清溪威镇庙。

三太保尊称:五当东方武士,其职为武将,神力强盛,专司驱邪,犯阴之事,镇守在巨门鳌峰宫。

四太保尊称:南北巡总指挥,其职为负责连络,大事皆由其连络、处理,镇守在溪头溪头宫。

五太保尊称:代天行医,其职为精于医术,常常行医,镇守在殿阪景福社。

六太保尊称:双忠尊王,其职为主持公道,处理民众之控诉,镇守在大延寿山宫。

七太保尊称:东天王,其职与六太保大致雷同,镇守在宫下澳头宫。

八太保尊称:武燕王,其职为监督,在十三太保之间察巡,负责督导诸太保,镇守在溪东溪东宫。

九太保尊称:五常军元帅,其职不明,镇守在山兜铭境宫。

十太保尊称:察巡天下,其职为负责察巡天下,镇守在坑柄坑柄宫。

十一太保尊称:金封秀士,其职为文士,专办文字之事,镇守在罗埔驻龙宫。

十二太保尊称:童月王,其职为天下巡狩,到处云游察巡,镇守在古宅行祠宫。

十三太保尊称:代天总代巡,其职为可以上天庭,到地狱,亦可管人间,配有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镇守在仙境永安宫。

十三太保分别各守一宫,皆离祖庙诗山凤山寺不远,而且各宫皆在离诗山不远之十三个村落中,每一村落一宫,以凤山寺为中心,形成衣各信仰圈。

以上叙述皆出自于“说圣王.道信仰.透视台湾广泽尊王”一书。

 

【台湾苑里圣贤宫:广泽尊王】

△生平

广泽尊王郭忠福,福建南安县人,生于后唐同光初年二月二十二日,生性至孝,气度不凡,因童年家贫,在清溪为杨姓富人牧羊维生。后其父病逝,无力择地安葬,遂将其父焚化入罐,安置于茅屋中朝夕敬拜。尊王放牧时,每思及父亲无法安葬之事,常痛哭失声,当时杨宅中聘有一名精通勘舆的名师,见忠福孝亲之情,有意加以点化,加上杨姓富人待人苛刻,不执宾礼,只有忠福诚心侍奉,于是暗中将杨宅中的吉地—圈羊处,告诉忠福,将其父骨灰埋葬于此。并嘱其葬父后,携母东行,如遇牛骑人、人戴铜笠时,该地即栖身之处。

△左足下垂

忠福依言东行,母子二人走到诗山十二都庵眉寨时,适逢暴雨,忠福看到牧童避雨于牛腹下,和尚手拿铜钹遮雨,知道此地即为母子二人定居之处,于是结茅于诗山寨下,后晋高祖天福年间八月二十二日,忠福十六岁,忽牵牛上山,坐于绝顶古藤下圆寂升天,其母见状急拉左足,后里人立庙奉祀时,即依尊王升天之貌“左足下垂”雕塑圣像。

 

【地方神灵:广泽尊王】

广泽尊王又称圣王公、郭圣王、郭尊王等。原名郭忠福,安溪县(或云南安县郭山)人,生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性至孝,相传少小为人牧牛,路至远,每日必归家省亲。父亡后,偕母迁徙南安县诗山。后晋天福二年(938年)牵牛携酒登郭山绝顶,日暮不归,主人异之,入山寻找,见忠福蜕化于古藤上,酒尽于器,牛存其骨,时年十六岁。里人异之,在郭山下立庙祀之,称郭山庙或将军庙,因山势似凤凰,故称凤山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3年),里人吴德“奉忠福神香火入京,适值皇宫起火,神麾以白旗,火遂灭”,敕封“威镇广泽侯”,敕建“威镇庙”。宋庆元元年(1195年)和开庆元年(1259年)先后加封“威镇忠应孚惠广泽侯”和“威镇忠应孚威武英烈广泽尊王。”

广泽尊王在南安等地影响很大,是当地的保护神,所谓“上则为国保障,佐时太平,下则为民休庇,相世荣达。御灾孚佑,福善祸淫。消水旱之灾,屏盗贼之患。利国安民,周且悉,悠且久。”(清·光绪《郭山庙志》卷六《艺文》)

明清时,南安县有数十座广泽尊王庙,仅十一都、十二都、十三都一带就有十三座,称“十三行祠”。泉州府属各县及漳州、厦门等地也有广泽尊王庙。“八月某日为广泽尊王圣诞,远近男女,于前后一个月间,咸跻山叩拜,谓之上香山。又以神于某日往安溪某山,扫其父母墓,率皆往焉。人持一纱灯,书神号,一红羽旗,书凤山寺进香。”(《温陵岁时记》)

明清时期,广泽尊王信仰随南安移民传到闽东、闽西和台湾省及东南亚地区,至今这些地区仍有广泽尊王庙,台湾省最多。福鼎县点头镇百姓,每逢广泽尊王诞辰和成圣归天日,都要设宴祈福,举行祭仪。旧时遇时疾病灾,必举行出巡活动,历时二日,仪式隆重。

广泽尊王的祖庙南安诗山的凤山寺近年已修葺一新,殿宇巍峨,前来进香者络绎不绝。每逢二月廿二日广泽尊王诞辰和八月廿二日广泽尊王忌辰,当地群众必举行盛大祭典。

 

想要欣赏广泽尊王的神像之美,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0ijpz.html

 

想要欣赏十三太保的神像之美,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0kxmw.html

 

想要阅读香港屯门小坑村香港圣公庙广泽尊王灵签一百首,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0f28k.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