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杨廷文商都存款准备金率 |
分类: 焦点 |
杨廷文:把开发商都逼死 结果房价更上涨
(内容导读: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徘徊在低谷大半年的成都楼市,春节后成交量持续攀升,三月前两周,新房成交5800多套,认购量高达5500多套。与此同时,全国部分大城市楼市销量也开始回升。这一波"回暖",究竟是短期释放还是长期趋势?
从最低谷时日均认购不足100套,到近期接连跨上两三百套关口,二手房成交量在最近一个月达到4500套,已接近常年水平,成都楼市似乎在短期内突然"回暖"。
某媒体3月组织的看房团去笔者一友人楼盘看房,原本安排了12辆大巴,可随着看房人不断增多,最后不得不临时叫来3辆大巴,把售楼处围得个水泄不通。
笔者认为,这一轮"回暖"首先从郊区刚需楼盘开始,新都区、大丰、龙泉驿区、郫县、双流等区域低价位楼盘托起来大部分交易量。此后,改善型、高价位楼盘也开始升温。很多楼盘当日开盘当日售罄。
一购房者告诉笔者,原计划上半年观望,下半年买房。"虽说房价回调的远远不够,但是现在销售速度很快,而远郊房价已降到了5000多元,近郊9000元左右,感觉再降的空间不大了。"
成都楼市的表现并非个案。据新华社房地产价格监测系统监测,2月份的第四周(20日至26日),全国14个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环比增长26.7%,同比增长15.3%,创造了今年单周销量的新高。其中,北京环比增长238%,达到2700多套。成都、天津、南京、杭州、深圳、厦门环比增长均超过30%。
北京二手房3月份前两周成交量突破4000套,这是去年12月北京执行新的二手房最低计税价格标准以来,市场成交量的最高点。
随着商品房交易量的上升,土地市场也有复苏迹象。东莞市近期有两幅土地溢价出让,在沉寂了两个月之后,合肥、成都均开始推出土地。"龙湖地产"出现"十亿周末",该集团还将今年的销售目标定为390亿元,在去年销售额的基础上增加了10亿元。
笔者了解到,这一轮楼市"回暖"与楼盘新一轮降价直接相关。首先是开发商"以价换量"范围扩大,吸引购房需求加快"入场"。
今年以来,除了中海、万科、恒大、龙湖等去年就开始降价的开发商,又有保利、招商等全国性大型房企加入降价的行列,这些品牌房企的促销行为带动越来越多的中小房企效仿。
2月以来成都的房价指数已经回到了2010年上半年的水平,打折楼盘已占总数的七成。笔者研究机构发现,目前北京有超过八成的在售项目正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打折促销,其中比价格高峰期回落幅度超过20%。
一些大力度促销方式也在加速销售。成都近期有多家楼盘推出几年前曾经出现的"一成首付"。即购房者原本要支付三成首付,现在只需支付一成,剩余两成先由开发商垫付,购房者要在约定的时间内无息还清。
笔者认为,高库存迫使开发商加大打折力度,价格一旦接近购房者的预期,积蓄已久的需求就会"一触即发"。
其次是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银行信贷政策保障首套房贷,以及差别化利率执行加快了交易速度。
笔者认为,央行2月下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数千亿元的流动性被释放,必然有一部分资金会进入房地产领域。去年房贷常常两三个月都办不下来,成交量自然上不去,今年下款速度快多了,10天半个月就办好了,这也促进了成交。近日,一些银行开始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这对购房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刚性需求顶托市场。笔者认为,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庞大刚性需求不能忽视。据第5次人口普查统计,成都市"十一五"年均增加常住人口28万人。调控两年来,成都住宅库存虽然超过5万套,达到历史高位,但是现在1个月就能消化5500套。
政府和很多老百姓都认为应该继续调控,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把开发商都逼死了,房屋供应量必将减少,结果房价还得一样的上涨,说不定会飞涨。
笔者认为,想要房价下降,要从"一增一减"两方面入手。所谓"一减",就是要减少购买需求。这种需求是指特定的"投资投机"者的需求。政府只需对以上倒卖房子的人征收80%的税费,"就搞掂了"。
笔者认为,"一减"之外还要"一增"。要增加房屋供应量,政府要给房地产公司松绑,拿掉"紧箍咒",鼓励他们多盖房盖好房。
笔者认为,即便政府为实现房价降价的目的,把开发商都逼死,也只能导致房屋供应量减少、房价继续上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