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廷文专家
杨廷文专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48
  • 关注人气:4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廷文:“中国房价比国外高”的谎言或错觉

(2012-01-30 17:23:39)
标签:

杨廷文

中国

房价

收入

房产

分类: 焦点

杨廷文:“中国房价比国外高”的谎言或错觉

 

(内容导读: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中国房价畸高”,这种说法一部分是来自“中国的房价比国外高”的谎言或错觉,更多是是来自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比国外高。

 

大多数人说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比西方“先进国家”的房价收入比高,这个说法稍微靠谱一点,因为毋需统计,我们也知道穷国的房价收入比一定高于发达国家。

 

但有“著名经济学家”(例如管益忻院长)说,“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比“全世界”的房价收入比都高,这就是臆断和谎言了。

 

有些数据我们是知道的,有些数据我们不知道。孟买的房价高于北京,印度的人均收入低于中国,这两个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大概不会高于印度,准确的数据对比照理应该包含在《社科院住房绿皮书》中,但作为一个“权威”的“中国住房”研究报告,对于房价收入比这个最被当前的“经济学家”作为判断中国房地产依据的数据,也没有任何的研究。

 

拿着“房价收入比”说事,是学界“中国房价问题”的一个基本依据。

 

这么重要的一个数据,照理说应该有“学者”去研究,尤其是像管益忻这种如此关心“中国式房价”的著名经济学家、城市规划专家、教授、院长。不仅有条件、有资源、有义务、甚至有动机去研究这个“房价收入比”。

 

当管院长拿着房价收入比说事的时候,老百姓会天真地以为他是做了研究的,但像管益忻这种人如果真的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动静应该非常大,我们应该可以看得到。可惜我们只看见管益忻说“房价收入比”,说“中国式房价”,从来没有见过管院长对“中国房价收入比”的研究成果。

 

一个学者,不应该拿着自己没有研究过的数据说事(这里说的研究,指的是学术意义的“研究”,而不是拍脑袋)。这是一个学者最起码的学术道德。

 

一个学者,如果真的认为某个数据很重要,就应该去做这种研究,已经掌握了足够研究资源的“院长”,每天拿着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数据说事,这实在有失体统。

 

“中国的房价收入比”高,人人都在说;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是多少?全中国这么多“关心房价问题”的经济学家,竟然没有一个人计算过。

 

整个经济学一片浮躁,为了急于凸显自己的人文关怀,博得一个“有良心”的虚名,置最起码的学术道德于不顾,不愿去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冷板凳”式的严肃研究。

 

连“社科院”做《住房绿皮书》这种“权威”研究,数据也不覆盖城镇“中国住房”,仅仅是“大中城市”的住房;国土部调查“地价对房价的贡献”,数据也仅仅覆盖“大中城市”。用这些研究结果来替代“中国的房价”,全部都高估了“中国的房价”,而且是打着学术的旗号对中国房价公开的高估。

 

中国城镇住房的基本现状如何?整个中国没有一个人知道,整个中国没有一个人研究——连中国城镇房价的基本数据都没有,“中国城镇房价“的平均数是多少,中位数是多少?没有人知道;这些数据没有,就没有“中国的房价收入比”。

 

所谓中国的“房价收入比”,连数据都没有,如何说出“房价收入比畸高”的话来?我们现在仅仅知道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是3-6倍;但我们不知道发展中国家的房价收入比是多少,这个数据也是不存在的。就算我们要和发达国家比富裕程度的差距,我们起码要知道“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是多少。

 

仅仅因为估计中国的房价收入比高于发达国家,就说中国的房价收入比畸高,中国的房价畸高,这种比较和判断不要说学术道德,连学术常识都不要了。

 

或者拿着中国的“人均收入”和几个大城市、或者大中城市的房价相比,就得出房价收入比畸高的结论。这种比较方法,想要不“畸高”都难。

 

“房价收入比”数据原本没有多少判断房价高低的意义。问题在于,中国的经济学家这么看重这个数据,却不做这种研究,这就有失学术道德了。

 

“房价收入比”,在同等富裕的国家和城市,确实有判断房价是否“畸高”的意义;但在不同富裕程度的国家,不能作为判断房价是否“畸高”的依据。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就知道,穷国的“房价收入比”一定高于富国。因为他们是穷人,享受相同的资源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如果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和美国相同,意味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美国人是一样的;地球人都知道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低于美国人,那么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就一定高于美国(不仅房价收入比高于美国,油价收入比、鸡蛋价格收入比,旅游价格收入,只要是个有价格的东西,其价格收入比都要高于美国,这是常识)。如果中国的房价收入比高于美国一倍,表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只有美国人的一半。日本人的平均收入是中国人的十倍,如果这种收入差距代表了真实的生活水平差距,那么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就应该是日本的十倍。中国的经济学家连自己的收入低于日本人十倍都可以泰然处之,为何在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并不高于日本十倍的情况下却坚称“中国的房价收入比畸高”?这显然是错误的判断。

 

即便是按最夸张的估计,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也不会超过发达国家的5倍,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指标表明,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没有“人均收入”这个数据所表现出来的那么大。

 

如果管益忻院长真的要因为我们“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而愤怒,何必使用“房价收入”比这个根本不存在、而且是显然差距不大的数据,你完全可以用更实在而且差距更大的“人均收入差距”来表达你的愤怒——差距十倍,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一定有问题,老子要爆发!

 

看不懂房价收入比差距和收入差距的关系,这是学术能力问题。

 

整天咬住“房价收入比”不放、却从不研究“房价收入比”,不研究“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到底是多少,这是学术道德问题。

 

“著名经济学家”没有学术能力,这我们也没有办法;但教授或者院长如果没有学术道德,我们总可以批评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