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迫使中国房企面对兼并大潮
(内容导读: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继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限购之后,二三线城市也成为国务院重点监控和推行对象,如此下去,除了县级市和部分地级市等四五线城市不限购外,一二三线城市限购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常态!
二三线城市房价之所以在近几个月呼呼上窜,除了受一二线城市限购赶走大量投资投机客影响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还在于寄希望于下半年或者明年政策松动,如此一来,他们涨价的理由就更加充分!
7月14日的“国五条”给二三线城市地产商泼了一盆冷水,会议明确提出“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如此一来,楼市非但政策没有松动的迹象,还将又继续加码的趋势,这给那些“死撑”的开发商当头一棒!
大家都知道,二三线城市的地产商主要是当地的“地头蛇”企业,鱼龙混杂,大多都是靠关系拿到土地,这一点在三四线城市尤为为甚,虽然近几年如万科恒大等知名房企进军二三线城市,但在整个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整体开发中却占比甚微。
在楼市好的时候,大小地产商都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卖我卖大家卖,你涨价我涨价大家都涨价,你潇洒我漂亮大家都不错,但楼市出现动荡危机的时候,问题出来了,大多数中小房企因为资金实力较差或者说是很差,资金链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这一点在2008年下半年的时候可见一斑。
如果说2008年大家挺过来是受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搭救”,那么本次的楼市调控从不痛不痒发展到深度调控且没有一丝一毫放松的迹象,如此下去,千千万万的中小房企将寄希望政策松动的幻想很快就会破灭了。
在银行限贷拒贷的打击下,在信托、担保融资越来越渺茫的打击下,中小房企只有靠销售回款来保证资金链正常运行的唯一道路可走。但依靠销售,中小房企也将在“蔓延的限购令”打压下,越来越渺茫。
今年以来,虽然万科、恒大、保利、中海、绿地等一大批实力房企上半年业绩喜人,都达到了年度计划的40%—60%左右,但二三线城市的中小房企却业绩不佳,有很多都半年颗粒未收了,原因何在?很简单,大房企可以战略性促销降价,在品牌的效应下,万千购房者都会认账,但中小房企却对于降价很是纠结,不降价,没人购买,降价,却被人担心为资金链出现问题(事实上也做是如此),更加不易销售,因此,如果真的降价潮来临,只有大房企可以渔翁得利,而中小房企却只能做嫁衣裳!
由于一线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都是实力房企的角斗场,因此,仅仅靠政策的打压很难让他们屈服或者死掉,在这些城市出现兼并收购潮并不太现实。但二三线城市就不同了,二三线城市大多是当地的房企,很多都是靠关系拿的土地,资金实力差得很,大多玩的都是“空手套白狼”和“四两拨千斤”,市场一旦急剧恶化,他们立马趴下!
但随着近几年土地价值的深度挖掘,很多中小房企只要手中有土地,也不再为房子销售环境不景气而发愁,只要给大房企“送点菠菜”还是能迎来“宽广的胸膛”可以依靠,这只是经营出现问题的部分房企采取的不得已策略,还有很大一部分房企囤地多年,根本就没有想着去开发,只是想着倒腾土地赚钱,在政策环境不好的背景下,他们只需要将升值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土地再次转手就可以赚的钵满盆盈,如此下去,前些年人们担心的市场一旦出现恶化就会出现大量开发商破产倒闭的现象将不会出现!
因此,二三线城市若全面限购,加上日益趋近的限贷令,80%中小房企都将面临销售冰封的窘境,怎么办?只有“被收购”或“被兼并”,才能生存下去,才能不倒闭和破产,才能转危为安继续赚钱!这场“收购兼并潮”可能因为限购令全面推行而由“被动”变成“主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