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慕达:大阪印象(三)

标签:
尤慕达日本旅游大阪电车杂谈 |
分类: 大阪印象 |
大阪人出行的交通工具为电车、有轨电车、地铁、公交车、出租车。记得当年学习日语的时候,有一个常用单词,叫做:“きしゃ”,汉字写成“汽車”,实际上这个“きしゃ”(汽車)的词义是火车。

所谓的有轨电车,国内把它称之为“叮叮车”,因为这种“叮叮车”是作为短距离的代步工具,一般行驶于城市的繁华地段,由于这些街道车多人多,开动的时候,司机总是不停地摇动着金属铃铛,发出阵阵“叮叮”声响,来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的注意,故此而得名。过去老上海,还有大连等城市都有这样的有轨电车,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中还常常能够见到。

在上面那些交通工具中,大阪人广泛使用的是电车、有轨电车和地铁。由于公司所属的不同,车型种类的不同,车速的快慢不同,车辆造价不同,往返路程的地点不同,这就使得电车的造型、色彩、图案等许多方面需要加以区分,并具有各自明显的标识。

正因为有这些特点,“逼迫”很多大阪人不仅仅把它作为交通工具,甚至将其作为欣赏和自我满足的一种需要,以能够乘坐全部车种车类而感到自豪的,不在少数,大有人在。这些交通工具使用率高,淘汰快,更新换代是常事,只要你更换,我就即刻乘坐,无论你是哪条线路。哥不是在乘车赶路,哥玩的是高兴。




市区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叮叮车”,因线路不同而颜色不同,无形中为城市的装扮和点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叮叮车”的司机聚精会神地驾驶着车辆。

透过驾驶室的挡风玻璃窗,不一会儿看见一辆“叮叮车”迎面驶来。

“叮叮车”实行上车一票制,成人210円,小人110円,与公交车价格一致。车厢内宽松而不拥挤。


“叮叮车”一条线路的起始站台。
因为那个年代的火车,都以蒸汽车头做牵引的,所以日语用“きしゃ”(汽車)一词表示火车,还是较为贴切的。而我们汉语里的“汽车”一词,日语则叫做:“じどうしゃ”,汉字写作“自動車”。随着时代飞速的发展,蒸汽火车头早被淘汰,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以电为动力的机车,所以叫电车,日语叫“でんしゃ”。而“きしゃ”(“汽車”)=“火车”这个单词,也随之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

所谓的有轨电车,国内把它称之为“叮叮车”,因为这种“叮叮车”是作为短距离的代步工具,一般行驶于城市的繁华地段,由于这些街道车多人多,开动的时候,司机总是不停地摇动着金属铃铛,发出阵阵“叮叮”声响,来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的注意,故此而得名。过去老上海,还有大连等城市都有这样的有轨电车,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中还常常能够见到。

在上面那些交通工具中,大阪人广泛使用的是电车、有轨电车和地铁。由于公司所属的不同,车型种类的不同,车速的快慢不同,车辆造价不同,往返路程的地点不同,这就使得电车的造型、色彩、图案等许多方面需要加以区分,并具有各自明显的标识。

正因为有这些特点,“逼迫”很多大阪人不仅仅把它作为交通工具,甚至将其作为欣赏和自我满足的一种需要,以能够乘坐全部车种车类而感到自豪的,不在少数,大有人在。这些交通工具使用率高,淘汰快,更新换代是常事,只要你更换,我就即刻乘坐,无论你是哪条线路。哥不是在乘车赶路,哥玩的是高兴。




市区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叮叮车”,因线路不同而颜色不同,无形中为城市的装扮和点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叮叮车”的司机聚精会神地驾驶着车辆。

透过驾驶室的挡风玻璃窗,不一会儿看见一辆“叮叮车”迎面驶来。

“叮叮车”实行上车一票制,成人210円,小人110円,与公交车价格一致。车厢内宽松而不拥挤。

乘坐“叮叮车”,是下车时才刷卡或自动投币,与国内不同的是,投币机器能够按照实际价格自动为乘客找补钱币,不必担心没有小钞而烦恼。

“叮叮车”一条线路的起始站台。

每趟列车都设有一两节女性专用车厢。
一处列车的始发站。
这个小站的站名叫“我孙子前站”,恰巧有人抱着孙子来到站前。其实这里的“我孙子”并无汉语中的那层意思,当然我也只是在开开玩笑而已。
前一篇:尤慕达:大阪印象(二)
后一篇:尤慕达:大阪印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