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获得心理安全感高于一切

(2015-03-30 23:26:02)
标签:

育儿

情感

亲子教育

亲子关系

分类: 学做父母

让孩子获得心理安全感高于一切

/米小妈妈

因为作业没完成被叫家长,11岁的女孩从楼上跳下抢救无效身亡(消息来源@杭州微博城事)。看到这则新闻时,我甚至不敢在孩子面前和家人展开交流,我害怕孩子追问起什么叫跳楼这样的带着严重负面情绪的名词,更害怕孩子因为知道“跳楼”是什么意思,会强化自己不安全感。

 

记得大学那年隔壁中文系的女生跳楼,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夜晚我都会因为害怕处于失眠的状态,也想尝试着自己跳下去,也想知道如果自己跳下去死后大家的评价和反映会如何,后来在心理老师的干预下才从这种亚健康的状态下走出来。

我知道那段时间,我缺少的是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而我猜想,那个女孩跳下去的瞬间也许心理也是不安全的。对于那个11岁的女孩,也许因为老师的不理智,让孩子失去心理安全感,或许更因为父母的不冷静强化了这种缺失的安全感。

 

悲剧无法挽回,整完我的大脑中都会在不断的冒出“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安全的心理环境”这样的命题,我溺爱她、我严格要求她、我对她放任自流,不管哪种形式的教养,物质只是一个方面,如何给孩子安全感才应该是为人父母者要一辈子去学习的课题。

对于我自己而言。有时候,我太宠爱孩子了;有时候,我又太严肃了。在宠爱和严肃之间,我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皆大欢喜的平衡点,让一个六岁的女孩自觉主动的面对学习,同时能开心自由的进行玩耍体验这个美好的世界。我想,要找到这样的平衡点,大概就是当年心理学老师提到的“尊重”罢。

 

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应该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一种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的一种心理强化。而尊重,对很多父母来说,只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动词罢了。

我是你的父母,我不管你谁管你。

我是你的爸妈,难道你不应该听我的话?

我是为你好,孩子,你不要不识好歹。

你不学习行吗?未来如何去面对各种竞争?

……

 

在这一套一套的说辞下面,孩子无处可逃,因为对父母的依恋,不得已的让自己低三下四甚至委曲求全的被父母安排着前进,朝着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最高大上的生活目标奔袭而去。

为人父母者,不应该是简单的动物学上的关系存在,更应该在心理上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尊重孩子的存在感,尊重孩子的自我价值需求,尊重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尊重孩子的各种情绪,尊重孩子的学习习惯,尊重孩子的智力特点,在各种尊重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以身作则的表率让孩子看到一个积极美好乐观开朗的世界。

 

为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我蹲下来和她说话,我轻描淡写的面对她的各种不理想,脾气冒出来的时候狠狠的咽下去换成更委婉的沟通方式……这一切的尝试也许是方法、也许是尊重,但更多的应该是我为孩子能有安全感而去做的一种努力。

如果你脾气暴躁,请放低你语调和孩子温柔的沟通。

如果你工作太忙,请适当的放松工作,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

如果你认为哪些你做的不够好,就努力的去改正。

如果你认为你很多知识都不懂,无法理解孩子的各种表现,那么就走进孩子,了解他们。

 

如果因为生活焦头烂额而保全孩子的调皮淘气,那么请想想你的小时候。

……

这样你就会面露微笑,得到完美的答案。“世界,真的没什么了不起!有什么比和孩子一起开心快乐的成长更重要呢!”

 

为了孩子安全感的获得,请注意这样的一些形容词,你应该给予孩子的是足够的、持续的、持之以恒的、父母标准一致性的、合理的爱,在这些条件的爱下面,孩子就一定能获得安全感,就一定能将这种安全感延伸至对世界的信任,然后转化为对世界的可控质感以及自我的存在感。

 

有着自我存在感的孩子,又何惧一次作业的未完成,一次老师或者同学的讽刺,一次父母的冷漠,一次考试的失意?甚至一封被拒绝的情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