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学琴娃:赢在初期关键在父母
文/米小妈妈
题记:最近很多网友咨询关于孩子学琴的一些细节,包括什么时间、怎么学、是否要买琴、怎么让孩子爱上学琴等等琐碎问题,基于我和孩子已经开始了一年的学琴生涯,还是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
问题一: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琴?
从孩子还没出生开始,我和先生已经开始规划孩子未来要学什么?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一个很混沌的状态,学琴在这个时候也间断性的出现在夫妻聊天的话题之中,可是怎么学?跟谁学?什么时间开始学都没有明确的规划。
我并没有想着孩子学琴能带给我什么荣耀,更没想过孩子未来从事音乐这个专业,更没有觉得孩子因为学琴就具备了某些特长生的潜质。
最初的目的,单纯是为了因为她是个女孩学琴可能有气质一点,不似我乡土气息浓重,有点审美,有点内涵。可这气质、审美、内涵具体是啥,并没有清晰的概念。
因为父母内心的潜意识规划,在学琴初期带着孩子听了很多的音乐会,看了很多哥哥姐姐的表演,女儿终于在幼儿园中班结束时提出要学习钢琴和二胡。
好吧,在有着一两年引导的基础上,这是你自投罗网,正中下怀之意的喜悦涌上心头。
于是我、先生、女儿三人郑重其事的召开了第一次家庭会议。会议上我和先生表明态度,也做出了很多的要求。
比如:学琴是你自己的事,要学就要坚持下来,不能半途而废和三心二意。
比如:学琴会很辛苦,但是爸爸妈妈会支持你。
比如:学琴之后妈妈给你买好看的婚纱裙。
如此等等,在要求的同时利诱孩子坚持下去。
我想身边很多的父母都是如此,但是大部分都是强硬的让孩子介入到学琴这么枯燥的练习上来,没有过度没有引导,孩子单凭一时的兴趣家长便大规模的投入,在后期也没有陪伴孩子坚持,故半途而废或者很多家庭刚起步就已经废弃了。
对于学习这样的苦差事来说,除非孩子自觉性很好并掌握极好的学习方法,否则都需要长久的坚持,这和学琴的道理一样,学琴能坚持下来,在应试教育的学习中只要方法得当,同样是能坚持下来的。(这是我和先生的理念,也在生活中不断灌输给孩子的)
问题二:是否需要买琴
如果你内心冒出这样的问题,那么表明在最初孩子还没开始的时候,你已经打了退堂鼓。
你的内心暗想:“这琴最便宜的也要上万,买回来了学几天就不学了,简直太浪费了。”
是啊,你已经有这样的想法和消极的暗示,孩子难免不会真的就学几天就不学了。
如果要把学琴当成孩子的兴趣,当成孩子的未来的一个玩乐发泄的介质,那么没有琴怎么可以。
真的要让孩子刻苦练琴的去学习的,是必须要买琴的。
学琴并不是孩子的事,特别是对于小幼童而言,没有家长的陪伴和合理的引导都会在最初的最初厌烦、放弃。
所有如果你的孩子高喊着要学琴,你内心希望孩子学琴,那么作为家长就得有和孩子“同生共死”的决心和勇气(但凡我身边学琴好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的学习上也没有太差的,家长都为之付出了很多)。
你投入了硬件成本,软件是你和孩子的时间以及金钱,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问题三:孩子没有兴趣怎么办?
孩子的兴趣是什么?怎么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孩子不喜欢强迫孩子去学真的太不可取了?
关键父母如何去发现孩子的兴趣,要如何精准的把握孩子是否具备这样的兴趣?
兴趣是什么?
以我对职场多年的观察来说,身边有不少优秀人士喜欢从事自己的职业,而这部分人都是应为积极努力的去开拓,在职场中不断的获得正能量(金钱上的、物质上的、精神世界的成功)才会逐渐的喜欢自己的职业。
我认为学琴同样如此。
没有孩子喜欢枯燥的练琴(天赋孩子除外),没有孩子喜欢对着黑白键盘表达情感,所以在练琴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给孩子正能量的引导、鼓励,并适时的化解他们的压力,让他们轻松上阵。
轻松上阵是个关键词。
很多父母会说:“你看你不好好练,我为了你买琴,陪着你,你还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也有父母会说:“你看,练琴好了咱们能当特长生,多好。加油啊,孩子我们为你拼了。”
一副以金钱、道德、未来绑架孩子的架势。
父母虽然没说,但是内心却想告诉给孩子:“你不好好学,你对不起我”。
在学琴这件事上孩子为什么要对得起你呢?很多家长抛弃了让孩子学琴的初衷“让孩子快乐,让孩子有气质”。
你的要挟毫无意义,特别对低幼童来说更是没有任何价值。
你要做的是带他们去听音乐会去感知感受,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告诉他们“学琴是件有趣的事,坚持下来会很帅呢,坚持学下来能听懂世界不一样的语言呢!”
也许效果真的大不同。
在生活中我是这样培养孩子兴趣的,是否得当还未可知,女儿是否能继续坚持也不明确,但是最起码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她有排斥有厌烦,也都能得到化解。
比如: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听风声、听雨声,听动物的鸣叫(蟋蟀、小鸟、老母鸡、山羊……)
比如:努力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一些钢琴演奏会,让孩子感受专业的钢琴演员所具备的气场和气质(这点比较困难,尽力而为之吧)。
比如:基本没有跟孩子说过你不练琴对不起我以及之类的言语。
比如:车里永远都是各类钢琴的演奏曲目,我理解这属于无意识引导。
比如:当她在家里弹奏熟练的曲目永远让她给我们演奏,并给与热情的拥抱、掌声和零食。
……
如今,女儿能对着一些名曲指手画脚的表达她的情感,这应该是兴趣。
可是每天枯燥的练习她也会反感,这是现实。
在兴趣、现实和孩子的性格特点之间,家长要做的是鼓励、尊重、引导并和孩子一起的坚持。
问题四:早期学琴的最重要事项
除了引导、兴趣、找到了合适的老师之后,就算正式入门了。
对于小幼童而言,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你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的心态是绝对不可取的。
米小钢琴刚起步的时候,连一些基础的汉字都不认识,让她去理解老师的话,开玩笑嘛!
我身边的练琴很出色的孩子,气质很好是必然的,应试教育学习也很不错,热情、开朗、自信是他们共同具备的特征,男孩女孩都是如此。(谁又能说他们就一定具备天赋,一定有兴趣呢?不都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一起坚持下来了吗!懂得了坚持和时间合理利用分配,高效的完成应试学习和艺术学习,其实并不冲突。)
我没有希望女儿在这条路上出类拔萃,但是只要开始就不能轻言放弃,这更是对自我的要求。
所以没有音乐基础的家长,要陪伴孩子走下去,就势必要和孩子一起进行学习,一起从认识五线谱开始,直至后来孩子真的能做到自觉的去练习。
这是个拼爹拼妈的年代,好自为之吧!
女儿并没有获得所谓的成功,也不是出类拔萃的孩子,更没有所谓的天赋,但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能做到坚持每天练琴,从最初学琴的半小时到如今的2个小时左右,我最欣喜的是她的坚持,而非她能弹奏多少曲目。
能弹曲子不要紧,能上演奏会也不要紧,要紧的是她懂得了坚持,虽然有反感但大部分时候还很快乐。
不就是学琴吗,就是不学又能怎样?父母有了这样的心态、有了耐心的引导和陪伴,让孩子快乐学琴就不是难事。
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学琴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小技巧,后续有机会继续分享。
而我依然还在刚起步的路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