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喂养:请告别中国式“溺爱”

(2014-02-28 11:47:57)
标签:

儿童喂养

学做父母

育儿

分类: 学做父母

儿童喂养:请告别中国式“溺爱”

/米小妈妈

“米妈,米小吃饭怎么就能那么香呢?赶紧来南京给我上上课吧,我家的小祖宗每次吃饭都得追着喂,还不乐意”,这是我南京的某位同学A最近跟我聊天的主要话题。

“做饭之前奶奶就问他要吃什么,明明是他要吃的菜,饭好了又不吃了”。

“你不知道,你让他吃饭,他就肚子疼、头疼、腿疼、牙疼,到处疼,让他吃零食他就全好了……”

这绝对不是个例。儿童喂养:请告别中国式“溺爱”






很多中国家庭都面临着“孩子不爱吃饭“的历史性课题,也在上演着追着孩子吃饭的人间喜剧。而如果就这个话题探讨的再深入一点,那么可能会演变为“中国的家长毁了孩子、中国的孩子没有未来之类的”那么严肃和恐怖。

如果A不是我的某位关系还不错的朋友,就是光听她的抱怨,我的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甑嬛传》里的那句名言“这贱人就是矫情“,这显而易见的孩子不吃饭肯定跟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

即使是无意中看到此文的你也会判断:“是A全家中国式的溺爱造就了如今连他们自己都头疼的孩子”。

A甚至毫不掩饰的说她的宝贝儿子患上了厌食症,还在生活片段中不断的用强化“厌食症”这三个字本身就是不理性的,A在有着明显的希望儿子能快来吃饭的意愿基础上却不愿意从自身的教养方式上去总结问题,这是错误之本源,她认为是孩子出现了器官性的或者是神经性的问题,而不知道其实这问题更多的是在于她自己和整个家庭的教养方式。

在很多的阅读载体上我偶尔会看到一些厌食症的患者的描述,实际生活中却没有遇到,而我身边很多不好好吃饭的孩子被很多的厂家、媒体以“厌食症”的噱头放大,导致很多不理性的家长也跟着左右摇摆。儿童喂养:请告别中国式“溺爱”

在我看来,很多儿童的所谓的厌食症大部分都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科学或者不恰当而导致的,我没有过科学的统计、也没有做过不同的参照物对比测验,从女儿的饮食来看,如果某天她吃了很多的零食,那么正餐肯定是不会好好吃的。而我的朋友A家中,有各色各样来自全世界的各种美味精巧漂亮可口的零食,换做是我这样的高呼减肥的成年人都没有办法控制,何况儿童?

“儿吃一口,娘喜心头”,可是孩子真的是厌食吗?还只是不想吃饭?在给孩子贴上某些标签之前,我们得认真的评判一下,如果孩子因为中国式的溺爱有着丰富的零食而导致的厌食,那么家长则需要沟通全家人(包括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保持原则上的一致,并和孩子认真的沟通制定某些双方能接受的原则,比如我和女儿有着这样的约法三章。

A:睡觉前坚决不可以吃零食,否则牙齿会坏坏。

B:吃零食之前,一定要跟妈妈申请,不能偷偷的吃。【其实有那么几次女儿躲在门后偷偷的吃零食我发现了却装作不知道】

C:吃饭的时候要认真的吃,否则细胞没有营养就会不漂亮。【当然认真吃饭的前提是饭菜的美味和可口,这点特别重要,为此在这几年的时间中我努力提升着自己的厨艺,目前已经达到可以在朋友圈子中显摆的水准】

D:如果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可以申请吃零食。

你看,既有对孩子的约束,也有对自我的要求,孩子会很乐于接受这样的约定,有要求她的,也有她要求我的。【这完全凸显了某种意义上的公平和正义】

我和女儿因为有着这样的约定,故而大部分时候在女儿吃饭的问题上我很少操心,即使她不吃我也不会无原则的跟着屁股后面疯跑要求她吃。

以上修正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方式只适合被中国式家长的溺爱“迫害“的儿童,而不适合真的存在生理性和神经性厌食的儿童。

如果孩子真的是因为生理或者心理的原因厌食,那么家长就一定要客观、理性、坚强和乐观,早发现早治疗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通过科学的检测准确的知道孩子到底为什么不爱吃饭,如果是缺锌就补锌,如果是缺乏维生素就补充维生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因为米小在饮食和运动上都做的比较不错,所以在生活中我并没有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元素,而如果孩子出现了厌食等症状,那么在饮食中合理的补充复合型维生素和各种营养试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分享一个中医的药方:炒麦芽、神曲、焦山楂各10克,加100毫升水,煎15分钟后,倒出药汁加点白糖,热服。可以提振孩子的食欲。( 山楂消肉食积滞,麦芽消米面瓜果食积,神曲开胃健脾,可用于各种食积停滞导致的腹胀和食欲不振)。同时如果是食欲不振,有轻度偏食厌食的儿童要充分的补充维生素,其实最好的维生素来自于各种蔬菜水果, 如果孩子不爱吃蔬菜水果,那么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复合型的维生素是不错的选择。(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嘱咐)

 

儿童喂养:请告别中国式“溺爱”

炒麦芽+神曲+焦山楂各10g

我个人给孩子吃的维生素和一些药物来自于香港和国外代购(没有理由不解释,只是想给孩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买一些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官网上能查询到的进口品牌维生素,在备案可查询到的8种复合型维生素中,来自韩国的倍倍爱品牌和来自雅培公司的维他灵牌都是针对儿童的复合型维生素(倍倍爱品牌好像看到的比较多),而来自DHC公司的蝶翠诗品牌维生素符合胶囊更适合成人(之前日本的朋友旅游回来买过,在北京很少),其余的品牌都没怎么看到过。

反正我在购买保健食品之前,都会去查询一下,如果连在食品药品监督局都查不到的所谓的进口品牌,我一概不会选择,不仅仅是维生素,其它任何的保健品我的态度都是如此。(这也可以用贱人就是矫情来形容)

儿童喂养:请告别中国式“溺爱”

国家食品药品卫生总局的网址:http://www.cfda.gov.cn


其它的各类营养综合补充剂都是如此,在国家食品药品卫生总局的网站上,我们能有更清晰的认识,比如某品牌整天打着国外进口的牌子在进行广告,实质上它是明明白白的made in china

当然,复合型维生素和各种影响补充剂都不是药,好好做饭,严格的约束和管教孩子,让孩子真正的爱上吃饭才是王道。

此文,仅针对我的朋友A最近跟我的抱怨有感而发,我甚至都懒得听她每天“祥林嫂式”的抱怨,而自己却从来不认真的去看自己出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朋友A的教养方式也希望看到此文的很多朋友引以为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