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主妇素描婆婆:我们为什么讨厌你

(2014-01-13 17:00:00)
标签:

素描婆婆

婆媳

婚恋

家庭

育儿

分类: 婚姻家庭情感

80后主妇素描婆婆:我们为什么讨厌你

/米小妈妈

三个女人一台戏,这话一点不假,遇上脾气相投的女人,别说一台戏,整个戏园子包场演出都没问题。这聊天的话题一般从各自的孩子开始到各自的老公再到各地对婆婆的控诉而结束。

一般我们都会礼貌性的选择夸别人的孩子多么的好,夸别人的老公多么的优秀,这属于常规桥段。而当我们说到各自的婆婆,一般情况下我们就不会礼貌性的夸奖,而变成这样的一个斗志昂扬的状态。大概是这样子的,某位女士申诉着自己婆婆的某些恶习,然后其它的女士进行补充,然后再引申到自己的婆婆身上来,最后大家都以一种激愤的心情而告终,后得出结论为:“这和婆婆就是天生没法相处,实在难以沟通,所有的对话都为人类和非人类的对话……”如此云云。如果这个时候,某位不识趣的男士站出来为自己的母亲申诉,那么情况则变成几个女人集体围攻某个男人,吵架的打架的都非常有可能。

以上是我在过去若干年里和很多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层次、不同文化水平的媳妇交流关于婆媳话题的终极感受。

近日,邻居H先生在单位从基层员工升职为部门主管,H先生邀请小区内相处的较为融洽的几对夫妻在家中小聚。如今我自认为已经过了对婆婆的反感期,在H的媳妇和另外几个媳妇的带动下,也积极的参与了对婆媳话题的讨论。

讨论的时间大概有三四个小时,以这个阶段的常规话题“过年去哪家开始”,到我们将婆媳关系相处中的矛盾总结出来结束,从感性的层面上升到一个理性的层面之后,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历史性的结论:“但凡婆媳难以相处的根源在于不管什么样的婆婆在内心没有真实的接纳自己的媳妇”而告终。

你肯定会质疑这样的结论,你也会说一群7080后的女主妇不孝无聊才会有这样的结论,那么请看我们这三个不同的女人和不同的媳妇之间发生的故事。

H媳妇的臭鸡蛋事件

H先生,来自山东农村,父母小生意,家境属于一般家庭,但是比很多农村的家庭要好很多,最起码H先生买房时父母资助了首付装修,后H先生和媳妇慢慢还款,这大概代表了很多“北漂一族”的家庭结构形式。H媳妇和H为大学同学,河北人士某中学教师,可以说这对夫妻的基本素质还是相对较高的。特别是H家更是孩子的集中营,如此可见H最起码还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与人交往的实力的。H媳妇最讨厌婆婆的事来源于这样一件小事:2013年五一H和媳妇带着孩子开车回老家,老家的农村亲戚给H送了10斤的土鸡蛋,后匆忙H并未带回北京,H媳妇给婆婆电话大概是这鸡蛋我们忘记了,你们在家里吃了吧。婆婆这样说:“这是你们的鸡蛋,跟我们没关系,坏了我们也不会吃的”。结局是这10斤鸡蛋直至元旦回去还摆在家里,当然基本都已经坏了,H媳妇当着婆婆的面把这些坏鸡蛋全部扔进了河里。

H媳妇表示这是婆婆明显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家人,在心理说不定还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你的东西,别人给你的,就算坏了我也不会要的,我压根是不想跟你扯上关系的”。这样的举动背后带着的是明显的疏远和这份亲情的剥离。

C媳妇不吃饭的婆婆

婆婆不吃饭,你以为她是外星生物,那么你就错了。她的故事是这样的。

C和媳妇高中毕业来北京打拼近20年,买了房贷款还清,买了2辆车,高中毕业在没有家族支持的情况下在北京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其实不多,他们这样在我们眼里已经属于极大的城管。C的妈妈来自农村,在北京帮儿子照看孩子。C和媳妇自己经营2个店面年收入40-50w左右。

C妈妈的饮食一般是这样的节奏:每天晚上媳妇和儿子回家做饭都会稍微多做一点,剩下的饭菜婆婆第二天吃,如果当天晚上媳妇和儿子回家不做饭,那么婆婆则不会动用家里的一粒米一滴油。婆婆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我没有用你们一分钱,你们不在家我就喝白开水吃馒头,我吃的都是他们剩下的本来要倒掉的东西”。最初C的媳妇基本不吃剩饭菜,为了婆婆每晚都要多炒好几个,满足婆婆不占儿子媳妇便宜的感觉。

我想婆婆大概是这样想的:“我来自农村,虽然老了要你们养着,但是如今在北京我给你们看孩子是我在帮你们,你们欠我的,不是我求着来的,我也没花你们一分钱,饭我都不会多吃你们一口的……”这样一幅赌气而决绝的姿态,我想不管什么样的媳妇到最后都会崩溃吧,从内心深处婆婆也许不愿意来北京,但是迫于农村帮衬儿子的心思跟着来了,在这种不愿意和迫不得已之间,婆婆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和儿子媳妇越走越远。

每月攒钱给女儿的婆婆

我的婆婆大概是这样子的,先生每个月会给婆婆充足的备用金,足以维系家里的开销、人情、医疗等费用,不管有没有额外的支出,每个月的钱从来不会少给。之前也和先生为此吵架,后来随着收入水平的相对提高,也就不会再关心这些细枝末节的事,和先生也有着相对统一的价值观:那些没法改变的事实就接受吧,如果钱能解决很多事,那么就努力点去赚钱。

而我的婆婆每个月都要攒下一些钱给女儿,大概她是这样子说过的:“这儿子靠不住,最后还是靠闺女,现在多存在再闺女那里,将来说不定还能老了有点靠头”。

这靠头在江苏农村意味着靠山的意思,从我的内心我从来没有想过公婆老了要抛弃他们,就算是对他们有意见,从我个人相对理性的思维来说,我还是会照顾先生的感受,在面子上做的相对和谐。我在意的方式不是公婆给她的女儿多少钱,就算是我们给他们的生活费她全部给了女儿我们也不会在意,毕竟给他们的钱也只是占据我们收入的一小部分,我在乎的是婆婆的语言和行为,她老人家在内心已经认定:“这儿子媳妇未来是不会对我们好的,也不会照顾我们的,肯定我们老了病了就扔进养老院之类的想法”。而我和先生也一次次的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愿意,随时来北京跟我们一起生活,体面的晚年、较好的物质保障。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跟不同的人说着未来的担忧和对媳妇的不满意。

“你看她的样子,你以为老了她还能要你,还能给你看病?”

“反正我也不会求着她,她爱管不管”

“儿子是白养了,还不如闺女好”

“你看我儿子对媳妇,连个牙膏都给挤好了,这没用的儿子,你还能指望得上吗?”

也就是说,在我质朴的公婆内心认定,对媳妇好的儿子是没出息的,不管我对他们如何以我的方式或者他们的方式示好,他们已经给我贴上了“不孝媳妇”的大字标签,无法更改。

 

结论是这样子的:

1、婆婆内心永远觉得我们是外人,不是自己人。

2、不管媳妇做的多好,在婆婆的眼里,这媳妇永远都是坏人,即使现在不坏,将来也是坏人。

3、对媳妇好的儿子都是靠不住的,他们只相信媳妇的话,而媳妇是坏人,所以因为坏媳妇儿子也是坏人。

 

基于如上的若干心理,在行为上和儿子媳妇之间自然久而久之,不管是通过争吵还是冷战,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

媳妇:婆婆作为老人,作为我深爱的男人的老公,我要尊重她,礼貌的尊重她,其他的也别想我把你当妈妈来看了。

婆婆:媳妇永远是坏人,或潜在的坏人。

基于如上的结论,一群妇女同志会在特定的场合或任何场合都能将婆媳话题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题,迅速的融入,一场又一场戏大概都是这么来的。

 

而我则已经到了中年,中年妇人,礼貌而温和的对待婆婆,且礼貌且温和,保持适度的大家都不会觉得难受的距离,不远不近刚刚好,仅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