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米小妈妈
米小妈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982
  • 关注人气:37,8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度关怀症”对孩子是变相的伤害

(2013-08-18 21:36:05)
标签:

过度关怀

学做父母

育儿

生活

分类: 学做父母

 “过度关怀症”对孩子是变相的伤害

文:米小妈妈

“妈妈,这是我的事,你不要每天都问啦”,幼儿园中班的女儿某次在告诉我班里有个可爱的男孩跟她求婚之后,为了打探更多的消息,每天我都会想着法子从女儿的嘴里套出些话来,虽然我也知道这只是孩子们过家家的游戏而已,但是还是想对女儿的幼儿园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为此我走进女儿的老师、同学、同学的父母,为了只是更多的了解女儿。

我想很多的父母可能与我一样,为了走进孩子的内心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尝试着各种方式,温和点的父母可能会用一些委婉的方式,武断的父母可能则是强硬甚至强迫的方式。可是从一个四岁多女孩的身上看到的是: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而在他们的生活圈子中很反感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介入他们的“私生活”中。

我们深爱我们的孩子,为此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们都想深深的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想用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告诉孩子:“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我们是为你好的”,为此在生活中我们过度的关爱孩子导致孩子自理能力下降,在学习中我们不考虑孩子自己的资质过度的关爱孩子的学业、辅导班,在孩子的婚恋问题上我们过度的考虑世俗和物质的需求忽视了真爱的存在,我们如此的深爱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关心在他们的眼里却成了孩子最讨厌我们的理由。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我们都时刻想着如何跟孩子博弈,将孩子引导到我们希望的样子上面,而不是孩子本来的样子,作为家长的我们很难摒弃对世俗的认识,在对孩子的过度管束之下,我们甚至把自己对孩子的过度关爱冠上:“我们是真的爱你”这个充分的理由。

谁都没有错,作为父母的我们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希望孩子一切顺利,我们的社会经验比孩子丰富很多,我们希望孩子少伤害,这就是我们对孩子的爱。而作为孩子他们会考虑“这是我的人生、这是我自己的事、这是我的生活,我的人生要自己来走”等等的想法也没有错,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独立的个体,我们看到生活中很多的在父母过度关爱症下成长的孩子,幼儿期他们骄纵蛮横自我、成年期他们不能独立过度依赖父母、在职场很多年轻人无法适应社会沉溺在自我的世界中,我甚至见过年近30岁的男孩女孩连电饭煲都不会使用的近乎“白痴”的生活状态,而这些都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是要时刻反思的,否则在未来我们的孩子也会和这些孩子们一样,始终无法独立。

做家长是一门学问,爱孩子要适度,作为新手的我们,在摸索过程中看到别人的失误我们无法左右,但是在这些失误的背后我们要引以为戒,做好自己,给与孩子深深的而非过度的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