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起了家乡的小火车

(2012-07-23 12:59:25)
标签:

浦东

小火车

庆宁寺

车厢

杂谈

http://s8/middle/50e63dbcx7a259e581817&690

 

看到央视三套的《快乐驿站》,片头是一列喷着蒸汽的旧式火车,虽是动画片一般的飞驶而过,却令我想起了家乡—上海浦东的小火车。http://s9/middle/50e63dbcxc5782fc20e38&690

那时的浦东,实际上是浦西城的粮食、蔬菜、瓜果、肉类、禽蛋的供应基地。几十万人口大都是农民,被城里人戏称为“乡下人”,还有了“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的蔑语。

都是城里人的自恃清高罢了,当时浦东是一个大县,叫川沙,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雨水充沛,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政府为了方便人们出行,从西头的庆宁寺(高庙)至东海边的川沙城,修了一条铁路,全长约为五十公里,我曾多次乘坐过这列火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ttp://s7/middle/50e63dbcxc5782fe033a6&690

还记得小火车的模样:火车头是黑色的,上面有一排灯。烟囱里冒着黑烟。无数个车轮内壁刷着红油漆,启动时,前两节车厢便被白色的蒸汽笼罩着,两边的行人都会驻足观望。汽笛响亮而悠长,每到中午十一点半,火车刚好鸣笛进站,在田里务农的人便知道到了吃午饭的时间。http://s3/middle/50e63dbcxc5782fe7e252&690

    铁轨大约有一米宽,一律的枕木,下面铺满了小石块。一般有六七节车厢,只有在星期六和星期一时才加挂两节客厢,另有一节敞车装牲口、大行李或杂物。车厢是绿色的,内设木制排凳,半圆的拱顶,贴着不少花花绿绿的标语或挂图,车子一开“哐当哐当”的响。

    一个司机,一个铲煤工,另有几个女列车员,开车时,司机鸣笛,“呜—呜—”一长一短。车站没有红绿灯,靠举红绿旗指挥,到了夜晚,利用手提红绿灯打信号。因为是蒸汽机,铲煤工的工作量很大,时不时地往锅炉里添煤,脸上往常是黑糊糊的。

 

    那时的车票全程才三毛钱,硬板纸的,上车时由专人用打孔机在票上咬个洞,就算是检票。http://s4/middle/50e63dbcxc578300a0743&690

家乡东南的五公里处,有一个叫新陆的老车站,许多人去上海市区都是从这里上车,到了庆宁寺下车,再花三分钱,坐渡船过黄浦江五六分钟就到了对面的杨浦区。

小火车的乘客,大都是当地的农民,去市区游玩的,去县城购物的,走亲访友的,旅游观光的,每次都挤得满满当当的。到了星期六,在市区工作的人便要回家过周末,虽是工人,在那时可算得上是上等人了,都是穿戴整齐,皮鞋锃亮,小分头梳的油光光的,女的则是白衬衣蓝裙子的居多,大包小包的带了不少好吃的东西。http://s5/middle/50e63dbcxc578303dbe54&690

记得有一个在杨树浦发电厂工作的老伯,肥头胖脑的,小火车上经常见到他,爱说爱侃,常讲一些带点黄的笑话,听得同车厢的小姑娘羞红了脸时,他便停下来抽支烟,车厢里没了说笑的快活人,大家都颇感寂寞,于是他又接着讲,直笑得人撑破了肚皮。

人多车厢又狭小,免不了会有些争吵。有一次一男一女打起了口水仗。女的三十多岁,男的四十出头。男的不小心踩着了女的脚,女的斜一下男的:“流氓!”男的若无其事:“什么六毛七毛的,想找事啊!”女的毫不示弱,手指着对方鼻子骂个不停,男的火冒三丈一下站了起来,众人一看事情要闹大,赶紧好言相劝。

还有一次上来一个瘦骨嶙峋的老者,是要饭的,大家见他可怜,纷纷给点吃的,还给些零钱,令老者十分感动,可到一烫发妇人跟前时,她非但不予施舍,还恶语相加。一个小伙子看不下去,有意想修理她一下,便慢悠悠走到女的跟前:“你就可怜可怜他吧!多少也意思意思。”女的瞪大了一双杏眼:“他是你什么人,要你帮他说话?”“他是我爹,怎么的,瞧不起吗?”“是你爷我也管不着!”小伙子见女的这般德行,上去一把撸过她手腕上的表,塞进老汉的口袋,老汉赶忙摸出表,还给了女的:“使不得,使不得!”两站过后,那女的下了车,满车的人都朝她瞪白眼,吐口水。http://s4/middle/50e63dbcxc578349b0b73&690

那次我去金桥,坐在第五节车厢内,有二十多个乘客。车开不到十分钟,一位妇女突然肚痛难忍,急欲分娩。车厢里所有人都慌了神,正在六神无主时,一位戴眼镜的人站起来,说他是医生,接过生的,边安慰早产妇人,让男乘客们聚到车厢另一端。列车员则让五六个女的用阳伞挡着围了个圈。把乘客的一条新床单铺在排座上,搞了个临时产房。男医生忙了二十来分钟便顺利接下一男婴。车到金桥时,许多乘客与列车员一起忙着联系车辆,设法通知产妇家人,最终又把她安全送到了就近的一家医院。

家乡的小火车里,故事还真不少。后来搞开发,铁路被拆除,修起了高速公路,小火车便没了踪影。一段交通,一点记忆,折射的是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进程,世态炎凉,人间百态,酸甜苦乐,尽在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