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绰号都是方言闹的
文/串河平夫
在广州上学时,大家都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由于彼此说话存在方言的差别,所以经常闹出一些误会和笑话来。一谈到方言就让我联想到绰号二字,因为那时我们给人起绰号都是根据各自的方言口音来的。下面我给大家说几个关于方言和绰号的笑话。
1、英俊的“憨生”
憨生是来自贵阳的小伙子,其实他人很聪明,长得也非常英俊。贵阳人骂人时爱用一句口头禅,即“憨私儿”,意思是又笨又憨的私生子。这句口头禅在贵阳人嘴里就如同北方人骂人傻瓜、笨蛋一样普通。我的这位室友老弟来校后说话经常把这句口头禅放在嘴上,可以说我们全宿舍的人都被他骂过。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无心的,所以也没与他计较什么,倒是觉得这句话的贵阳发音挺有趣。后来,已记不起来是谁最先开始拿这句话反过来称呼贵阳这位同学,大家很快就跟着效仿。于是,“憨私儿”就成了贵阳老弟的绰号。开始时这位老弟还很不高兴的抵制了一阵,后来因大家都这么和他打招呼,慢慢地他也就接受了,每当听到有人喊“憨私儿”时他也会做出回应。
有一天晚上,学校放露天电影,那是一部根据欧洲儿童神话故事制作的动画篇,片名现在已记不清了。影片里有一场两个小松鼠对话的画面,当那小松鼠妹妹用清脆的嗓音喊小松鼠哥哥“handsome”时,我们宿舍里的室友几乎同时大笑起来,把广场上看电影的其他同学弄得莫名其妙。原来,“handsome”一词在英文里是“英俊”的意思,它的发音近似“憨生”,同“憨私儿”发音极其相似,因此就惹得我们整个宿舍的人大笑起来。从此,我们脑子里把“handsome——英俊——憨生——憨私儿”这几个词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外语考试从没在这个词上丢分。
2、数学老师“渣渣展展”
第一学期教我们高等数学的老师是一位广东人。有一次在给我们讲解微分方程时,当他在黑板上把一大串公式推导完毕后,回头冲着我们说:“公式到此就推导完啦,剩萨的就是渣渣展展的事啦。”当时我们这些来自外地的学生都不明白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因此有同学大胆地问了一声,这时有位广东同学回答道:“那句话的意思是剩下的就是加加减减的事啦”这位同学的话刚一落音,整个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把数学老师弄得非常脸红。从此,这位数学老师就有了“渣渣展展”这一绰号。每当离开寝室去上课之前,若有同学忘了课程表而问其他同学时,如果是数学课,回答的一定是“今天是渣渣展展的课”。
3、和我们同宿舍住了四年的小妞
我们宿舍里有位河北同学,他姓刘。河北人称女孩子叫着小妞,每次在我们谈及女同学时就会经常听到小刘说“那妞儿......”“这小妞儿......”。因为我们宿舍里多数是南方人,南方人不会发北方人的儿音,对妞儿、妞、刘这三个词分辨不清。因此,有人就开玩笑地模仿他说话的声音,把小刘喊着小妞。从此我们宿舍里就有了一位小妞。
4、“嗯喂”是一位严谨的女教授
教生物化学课的老师是一位福建籍的女教授,她教学时态度很严谨,推导问题的因果关系时很缜密,经常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子。由于她普通话说的不好,总是把“因为”二字用福建口音读着“嗯喂”。久而久之,同学们私底下就把“嗯喂”当成了她的称呼。同样地,在她上课那天,若有人问今天上什么课,回答:“是嗯喂的课”。
5、受人爱戴的“鞭毛”和“发芽”老师
教我们植物解剖学和分类学的是两位年长慈祥的广东籍老师,一位姓钟,一位姓李。有一次,钟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解单细胞植物的鞭毛结构时,因为普通话讲的不好,他发不准鞭毛二字的读音。为了让同学们听清楚鞭毛这个词,他一连重复念了三遍“鞭毛”。见大家还没什么反应后,他就一把抓起自己的头发大声说道:“鞭——毛”课堂上顿时笑声一片,钟老师自己也乐呵呵地笑了起来,他那心满意足的样子就像一位慈祥可爱的父亲。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一提起钟老师就想到鞭毛二字。可能是钟老师很受同学们爱戴的缘故,大家始终没有给他起外号。因此,上面的情景只是同学们之间有趣的小笑话。
同钟老师一样,李老师的普通话讲的也不好。有一次在讲花的发育过程时,他把“花芽”读着“发芽”。当时他自己也意识到发音不对,为了不让同学们出现理解错误,他一遍又一遍地大声纠正着自己的发音:“发——芽,发——芽,发——芽”,那样子就像小学生在读生词一样认真,但最终也没念准“花芽”二字。看着老师认真而又憨态可掬的样子,同学们都憋不住地哈哈笑起来。
6、刘老师的老公公真年轻
刘老师是一位广东籍的女教师,她说起话来像银铃般清脆响亮,笑起来咯咯地让人感觉非常亲切爽快。有一次刘老师和我们谈起她自己家里的事情,当她告诉我们他的老公是我们系里的某位老师时,把我们几位外地同学都惊呆了。她说的那位老师我们都认识,看上去岁数和刘老师差不多。我们当时都感到非常纳闷,刘老师的公公怎么这么年轻呀!那她的丈夫该会有多大岁数呀!哈哈哈!现在大家都已知道“老公”是什么意思了,可在我们刚到广州上学的那个年代,第一次听到“老公”二字时都误以为是老公公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