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走过的人生里,这次是第二次做老师,以前,我总以为自己不太适合当老师,因为我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我在教这些聋哑学生时,却油然而生出一种责任感,挖掘出我做教师的潜质。
去年,当吴老师通知我这学期要为特教班的学生上课时,心里一点谱都没有。我想:设计课程可是要经常沟通和交流的呀,我该和这些学生怎样交流呢?单靠非专业的手语老师帮忙,一定还会有许多不方便的,学生如果不主动学,或不认真学,有24个学生要一一辅导,那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啊。
后来在和吴老师交谈中得知,这些聋哑学生大多家境一般,读大学非常不容易,一些同学求知欲强,和正常的学生比较起来,他们更刻苦、更单纯些。
知道了这些情况后,我着手开始备课,我设想一定要把PPT尽可能地做得完善、清晰,首先我把教课书上这个课程的文字全部打到电脑上,把所有的图示扫描下来,然后翻阅了许多资料,从中翻拍了可以给这些学生开眼界的作品,并收集市面上现有的样品,给它们分类、归纳,经过反复增加、修改,渐渐地我的讲课稿越来越丰满了。
上课第一天,当我提着几大袋样品,跨入教学大楼,寻找教室时,正好问到特教班的手语老师——陶老师,她领着我走进了教室,这时教室里大多数座位已经坐满,他们安静地看着我,有几个学生礼貌地向我打招呼,一切都是无声的。我和陶老师说需要一台电脑,她马上和前排的小个子女孩比划着,这个女孩一溜烟跑了出去,陶老师告诉我,这个女孩是班长,有些听力的,会讲些简单的话,说话间这位班长提着一台电脑回来了,这时坐在中间靠墙的一位大眼男孩主动上来帮忙接电源,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始终接不上,这时有好多热心的学生都上来试着调节,有个女孩还把自己的手提电脑拿出来,这样反反复复地调试,一个小时后,终于接通了。
就在这一个小时的前奏曲中,我看到了这些聋哑学生的美德——团结、热心。
接下来的二个半小时我连续讲课(边讲陶老师边用手语翻译,由于我写得详细,所以陶老师可以点着翻译,这样速度快,可以顺利很多),中间没有休息,我发现同学们都很专心。下课前,我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告诉他们有问题可及时联系我,并提醒他们明天在图书馆收集资料,我会在下课前把他们的收集的资料草图拍下来;学习进程上的每一步,我都会记录,会作为最后评分的依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