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游(3)湖广会馆

(2021-04-28 09:45:47)
标签:

重庆

湖广会馆

分类: 国内旅游——云贵川藏

    重庆游(3)湖广会馆

      在长江边上,东水门大桥旁的渝中老城,有一片典型的明清建筑群,那就是有300年历史的湖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父亲的书柜里有一本《张献忠屠蜀记》,我翻过这本竖排版的旧书,一部血腥的屠戮史。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朝占领了四川,清点人口,不过区区50万——60万。于是朝廷鼓励外省人民来四川屯垦,就有了轰轰烈烈的四川大移民,有了“湖广填四川”。我一直以为湖广是指湖南湖北和广东呢,错了。“湖广”是个省名,起源于元,固于明,清朝也沿了旧制。湖广包含了湖南、湖北两省的地方。

       刚开始,还只是召回流亡在外省的川人、蜀绅,还发给路费、口粮,甚至给车,给搬家的人力·。依旧找不回多少人,兵荒马乱的,哪都缺人。到康熙二十年,外省移民入川掀起了高潮,康熙给了移民更多优惠政策,只要是无主的荒地,谁开垦归谁,10年后才交税,还让移民子弟可以在四川本地参加高考。有好政策,还怕没人来吗?没土地的穷人有的是。

     湖广会馆门前的两个石狮子挺可爱的,有点卡通,没有威武,没有形似,倒有点滑稽。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屁股上有三条尾巴?

重庆游(3)湖广会馆

     在老家荣县大佛寺门口的石狮子也类似这种滑稽造型,也许是川人把骨子里的幽默夸张豪爽都刻在石狮子的模样里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听老一辈说,“我们罗家祖先原籍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于清初(大约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左右)随当时‘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来到四川。说袓籍湖广,这是可信的,但具体到麻城县孝感乡,却有疑问。”因为自称是从孝感来的移民多到超过当时孝感的人口。

      《罗氏联宗总会成立颂词》:“猗与罗氏,肇起祝融,有熊赐姓,罗国旧封。书传季汉,诗擅江东。念庵理学,仲素遗风。聿来西蜀,荥水淙淙。”——罗文谟

       我们——湖广移民的后裔,来到湖广会馆参观,有来觐见宗祠的感觉。

      这座依山而建的湖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又加扩建,坐北朝南,大门面对千帆竞渡的长江。整体建筑鳞次栉比,结构严密,气势宏伟,分大辕门(庙门)、大殿廊房和戏楼庭院三部分。

       在移民潮的前期,来的多是勤劳勇敢的贫下中农,慢慢的就有人种地种成地主、富农和商人,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一些外省客商也陆续移入。康乾时期商业繁盛,吸引了外地大量商人进入重庆市场,尤其是两广、两湖和山西、陕西、福建、江西、云贵等省的商人。各商帮在乾隆时期陆续在城里设立会馆。

       昔日重庆城有著名的“八省会馆”,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它们是湖广会馆(又名禹王宫,在东水门内),江西会馆(又名万寿宫,在东水门内),广东会馆(又名南华宫,也在东水门内),陕西会馆(又名三元庙,在朝天门内),福建会馆(又名天后宫,在陕西街),云贵会馆(在绣壁街),山西会馆(在人和湾),同庆公所等。八省会馆里,最牛的就是湖广会馆和江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进大门,高台阶上一座大殿——禹王宫。

凡湖广会馆就有禹王庙或禹王宫。300年前的湖广会馆在每年正月十四都要举办禹王庙会,祭奠禹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禹王宫气派、华丽,造大殿的木材,都从“楚北运来,投工之多,造工之精,叹为观止。”房顶铺着传统的黑青瓦,不像有些新盖的庙堂,房顶铺满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自己觉得高级,殊不知,那黄色岂是你用的?用了便假了,俗了,透着没文化了。飞檐下一片金点闪光,那是将无数斗拱的头都刻成龙头,刷上金粉,面朝长江,寓意大龙锁江。

重庆游(3)湖广会馆

禹大爷端坐在大殿正中的台子上,威严得很,好像是铜像,右手握住一把铲子(我猜的)。

 

在长江流域,建大禹庙,祭司大禹的很多。相传大禹是四川人,治水时就曾经居住重庆,连儿子生在重庆也没有回家看看。

重庆游(3)湖广会馆

在古代,湖广会馆承载着两种功能:1.祭祖,祭神明,祭祖先;2.文化传承,互慰乡情,诗礼传家,信义行商。会馆就起源于同乡会。

重庆游(3)湖广会馆

联系乡谊是会馆重要的内容,到了这里便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高大的封火墙把空间分割成若干小院落,每个小院落间有小门连接,空间上并不断绝。

重庆游(3)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封火墙的建筑特色是使单调的悬山顶人字屋面变得错落有致,曲折流畅。

重庆游(3)湖广会馆

禹王宫西侧的大殿是“客厅”,为同籍移民在会馆举行聚会、应酬、款待朋友之地。篆书匾额:來則安之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禹王宫有座三面外伸的戏楼,两边有厢楼,专供贵宾,台下的场地才供一般观众享用。没想到看到戏台上还有戏迷在票戏,戏台两边,有很小的乐楼,里面有几个业余乐师在伴奏。

重庆游(3)湖广会馆

 

我对戏曲没什么兴趣,倒是觉得那檐下额枋、斗拱的雕刻好精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由三部分组成;禹王宫、广东公所和齐安公所。

广东公所始建于康熙年间,为四合院布局,院子里有座木结构的大戏台,比禹王宫的戏楼大。戏楼的房顶富丽华贵,造型别致。高阁参天,宝瓶中立。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漂亮的绿色琉璃瓦屋顶上有金色球形装饰和精美的脊饰,房顶上的两个砖雕,吸引了我。拉近了看,这个是游子归来,跪在母亲坟前不起。另一个是母亲、媳妇倚门远望,盼望亲人归来。想想古代商贾有重利轻别离的“美名”,商人实在是有苦衷的,没有飞机、高铁,没有电脑、手机和网络,有的是舟车劳顿,半路上还有兵匪伺候,不容易呀。这也是同乡、同行要建会馆的原因。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两个飞檐上对称的龙吻形象夸张、生动,在蓝天下张牙舞爪。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戏台周围栏板雕刻有西游记、西厢记等中国传统戏曲故事,惟妙惟肖。

重庆游(3)湖广会馆

 广东公所的戏楼是四座戏楼中保存最好,最气派精致的。因为有了戏楼,才有了纷纭的精彩。遥想当年,台上京剧、黄梅戏、梆子、昆曲,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下官商公子、富家小姐,袍哥大爷、青楼名媛,三教九流,看客暴满,人声鼎沸。

湖广会馆围墙样式,是明清时期常见的黄色封火墙,以直线构图而呈阶梯状叠落,又称“码头墙”,是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齐安公所是湖北黄州府移民修建的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保存最完好的建筑,里面有戏楼、天井、看厅、抱厅、大殿等,大门斜向东方,朝向移民的家乡湖北黄州府方向,既有风水的讲究,也寄托了移民对祖籍地的思乡之情。

 

里面的戏楼有所改进,进深更大,专供贵宾的看厅在戏楼的对面而不是两厢。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齐安公所里有一些泥塑,再现清朝时会馆的场景。

 

每逢过节,或者有人科举考试通过了,同乡就都来祝贺的场景。

重庆游(3)湖广会馆

茶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重庆游(3)湖广会馆

几架织布机摆了一排。

早在汉代,就有“蜀布”记载,重庆荣昌县生产一种“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夏布。古时这种夏布“只有皇室和达官贵族穿得起。

重庆游(3)湖广会馆

 清初,随湖广移民带来种麻(苎麻)、织布技术,与当地织造相融合。到康熙后期荣昌夏布才有了大量生产的规模,成为商品,道光年间经山西客商的贩运,夏布就远销省外。

湖广会馆里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是我国首个移民专题博物馆,

 

下面的图版展示了九省移民的比例,最多的是湖广,最少的是云南。

重庆游(3)湖广会馆

 

移民分6种类别,我家祖先大约是“自发移民。”

 重庆游(3)湖广会馆


从这张图版看,从湖广麻城到四川路途遥远,这一路的辛苦可想而知。据说我的祖先也是清初入川的,开始时是兄弟二人,哥哥还背着个药王菩萨,祖先是粗通医术的。来到四川以后,兄弟失散,哥哥在川南定居下来。几百年后,后代分布在荣县、宜宾、自贡市等地,我家祖宅是在荣县乡村,周围曾经有茂密的竹林,果树、池塘、水井,还有一条青石板路......

重庆游(3)湖广会馆

 

在摩天大厦的阴影下,湖广会馆昔日的光彩暗淡得微不足道,但几百年前湖广乃至八省移民入川的脚步声随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永远回响在巴蜀大地上。

眼底人人是客,

脚跟处处为家,

祗在风前月下,

何论海角天涯。

    ——清·李惺《生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