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游(1)火锅

(2021-04-27 09:34:30)
标签:

重庆

重庆火锅

分类: 国内旅游——云贵川藏

李可染先生的这幅《夕阳中的重庆山城》画出了山城的神韵,完美诠释了 清末名臣张之洞吟咏重庆:“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的名句。

重庆游(1)火锅

   我是第一次来重庆,但不陌生,而且很早对重庆的一些地名比北京的还熟:朝天门码头、沙坪坝、磁器口、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中美技术合作所......

一本《红岩》是青少年必读的课外书,书里的正面人物都是我们的偶像,因为年龄关系,许云峰和江姐不如成岗、刘思扬和孙明霞更觉得亲近,华子良和双枪老太婆的传奇故事脍炙人口,鄙视甫志高,憎恨徐鹏飞。

   那时候歌剧《江姐》里的“红梅赞”,几乎人人都会唱,还有“绣红旗”。

   几十年后的重庆火锅风靡京城,接着“唱红打黑”震惊全国,总而言之,重庆是个让你忘不掉的地方。

   来重庆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看望我们的么叔,他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是父辈兄弟里遭受苦难最多的。

   来重庆的路上,小刘一边开车一边问有没有吃过重庆小面?没有!我们斩钉截铁地回答 。小刘说他和朋友专门从遵义到重庆来吃一家店的重庆小面,特好吃,我带你们去吃。得嘞,我们眉开眼笑。

山城的道路,走错一步,就不知道得绕多少个弯,才能兜回来。车子进入重庆后,小刘紧张地观察路标,非常小心地行驶,可有的路标指向模糊,错过了一个路口,车子拐进窄窄的曲里拐弯的小马路,在山上一通地绕,让小刘炫了一把车技。

   昀弟弟已经在宾馆等候我们,在重庆的几天活动,就都由么叔一家人接待安排了,到了西南地界浓浓的亲情扑面而来。

 

 一早,小刘开车,跟着导航,七拐八拐来到一条小街边,街边的一家《胖妹面庄》居然把桌子摆到街上,堂而皇之地占了半条街,桌旁坐满了食客,都低着头对着一大碗面条秃噜,店里也挤满了人,跑堂响亮地吆喝着客人们点的各种面条,墙上的菜单明码标价,有10种不同味道或者分量不同的面条,价钱从7元到16元不等,还有几种小吃,凉糕、凉虾、冰粉。

 俗话说近朱者赤,跟着两个吃货弟弟溜达,成日家跟你说什么好吃,如何如何好吃,哪家店的最好吃,接着开着车大街小巷地找,别说,每次吃到嘴的都是美味。说实在的,在北京要想找到极有特色,好吃到念念不忘的街边小馆,越来越困难了,那种在胡同口,只有一间门脸房的小饭馆,有独家风味,老百姓吃得起的那种,似乎快要殆尽了,每天晚上老公特爱看的一档美食节目,瞅着是挺不错的,食客们说着一样的台词,那可都是正儿八经的饭馆,北京昂贵的租金都得体现在价目表上,你永远不可能像在赤水的那家街边小店,吃完美味糊辣壳面,还能跟老板聊五毛钱的天。

重庆游(1)火锅

弟弟们去点餐,我们负责站在后面等座,多少年没有站在人家背后等座了,有点不适应。好在吃货都不恋战,吃完就走,一会儿就都有座了。

特地嘱咐少辣少麻的重庆小面端上来了,里面有大块牛肉和肥肠,上面盖着荷包蛋,观弟弟每次都给我们的那份面加料,另外还有豆浆和冰粉,赶紧埋头就吃,不错,味道浓烈,口感醇厚,有辣,有麻,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面条筋道爽利,吃几口面条后,还是要喝口豆浆吞勺冰粉,安抚一下舌头。这时候才体会到小店里为什么要卖豆浆冰粉这类东西,像我们这些不太能吃辣的外地人需要这些食品中和一下味蕾后,才能从容享受到重庆小面的精髓。

重庆游(1)火锅

 

    吃完了抹抹嘴,站起来准备走时,看到两个年轻人要了两碗小面放到对面,哇塞,真是重口味,重颜色,面上盖这一大坨辣子,一想这才是重庆小面地道的模样,于是厚着脸皮要求允许拍照留念,年轻人慨然应允。

重庆游(1)火锅

到了重庆,一定要吃重庆火锅,昀弟弟带我们来到一家网红店,上过《舌尖》2的渝味晓宇火锅店,这就是一家街边小店,特别不起眼,但居然还是总店。

网上说店老板张平,书只读到初中,创业史当然不会一帆风顺,还到北京去与人合伙开过火锅店,血本无归,惨惨地回到重庆。在老丈人的帮助下,重操旧业,这次张平长了一智,再也不敢在底料和菜品上有丝毫的马虎,因为再输不起了。

味道好是硬道理,慢慢地火锅店火起来了,随时都有很多衣着光鲜的人开着豪车来这家破旧的小店吃火锅。

昀弟弟点的是鸳鸯锅底,看看里面的食材,就知道凭什么火了。

辣椒是老板自己种的,种在海拔800米的深山里的小山村石柱宝莲村,种了5000亩的石柱辣椒。据说这种朝天椒其辣度可以达到50万斯高维,这意味着要用50万倍的水,才能彻底稀释它的辣味。

花椒是汉源花椒,这种花椒历史悠久,唐代列为贡品,故名“贡椒”。以其色泽丹红,粒大油重,芳香浓郁、醇麻爽口,畅销全国。

牛油要用青海的,这也是重庆火锅原材料的标配。说是能补五脏,益气血。主治肺痿咳喘,止吐血,止消渴,缩小便及泽肌肤。赶上人参了。

豆瓣用的是四川三大名瓣之一有“川菜之魂”之称的郫县豆瓣,

生姜要用贵州的,在火锅中可放点不去皮的生姜,作为调味上品,也因姜皮辛凉,有散火除热的作用。

大蒜来自山东,味辛、甘,性温。能温中健胃,消食理气,一碗香油配上蒜泥,火锅蘸料的标配。

重庆游(1)火锅

这么地道的重庆火锅,是第一次吃。

在北京吃火锅以涮羊肉为主,靠山吃山,北京北面就是牛羊遍野的蒙古草原。重庆的火锅,可以涮的东西可多了,特点是有很多牛下水。为什么是牛下水?

我听荣县的亲戚摆龙门阵讲过:老家自贡荣县地下有盐,古人打井取盐,叫井盐。古代的盐场凿井时要放下竹筒到井底提取泥浆或者卤水,一口盐井深几百米,要用牛来拉动转轮提起装满盐卤的竹筒,那可是超强的力气活,五天就能要一头壮牛的命。牛肉进了盐商老板和有钱人的胃。成天在井下边干活又冷又湿又饿的盐场工人肯定捞不着吃好肉,就把盐商丢掉的牛下水洗洗扔到吊起来的大陶罐或者铁锅里(别忘了荣县出陶器和铁器),找来山上的枯树枝拢起火,整一锅水,丢一把盐,放几个辣子和花椒,火锅就这样诞生了。只有遍地盐场,天天死N多牛的荣州才有条件吃出这种火锅来。

所以火锅是自贡的盐商带到重庆去的。朝天门码头的纤夫和工人上哪儿找那么多牛下水,不可能带着大陶罐或者铁锅聚在一起, 再说找柴禾也不方便,贫穷的纤夫和码头工人不可能吃得起牛下水。

 

我深以为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忆彬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