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小学生住校有利还是有弊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手记41
前些天我接受了南京电视台《辩天下》节目组邀请,代表我校参加小学生住校好还是不好的辩论。因为我校小学部实行寄宿制,所以节目组让我作为正方代表,要赞成小学生住校。说实话,当时听说自己作为正方代表,真的让我比较为难,因为我这两年业余时间一直在搞家庭教育的研究,有家长曾经咨询过这个问题,我是不太赞同小学生住校的。正好那几天我感冒咳嗽厉害,向校长提出可否换人,校长说:“节目不是现场直播,你如果咳嗽了编辑会删除的,这次辩论关系到学校招生,我们几位校级领导一致觉得你是最合适人选,你抓紧时间治病、注意休息,换人是不可能的。”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上吧。幸好小学生住校确实也有有利的地方。否则让我睁眼说瞎话是绝不可能的。
参加辩论的还有心理学王博士、社会学赵博士、《东方娃娃》杂志设主任等共六人,三个人一组,辩论前我们几个都说小学生住校有利也有弊,节目编导说这是辩论节目,不是谈话类节目,你们上场后要旗帜鲜明,不要处于中间模糊地带。节目开始录制后各位代表唇枪舌剑,辩论现场硝烟弥漫。
下面挑选我辩论的几个片段。主持人问我作为学校代表,为什么赞同小学生住校。我的回答是:“一些家长工作太忙有的还经常出差,没时间照顾孩子。还有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例如有个晚上九点多了,我去一面包房买面包,看到店主打孩子,原来那么晚了,孩子还有好多作业未完成。面包房内有来来往往的顾客,除此之外,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在打着麻将,还有一台电视机在放着连续剧,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可以安心做作业呢?”这时主持人打断我的话,“你说的这是多数家庭存在的问题吗?”我说:“这是有些家庭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家庭存在着两位大人带一个孩子,或者四位甚至六位大人带一个孩子,大人的比例超出孩子,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对方辩友说孩子住校不能天天和家长见面不利于孩子成长时,我反驳道:“孩子和家长的沟通关键在质而不是量,有的天天见面,可天天争吵,家长累孩子也累。住校的孩子每周回家一次,通常家长和孩子会很珍惜这短暂的两天相处时间。”对方还有一位辩友说:“寄宿制学校对学生整齐划一的培养会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模子。”我是这样应对的:“我非常欣赏这样一句话‘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有你还有他人’,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在这个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还要让孩子懂得要照顾别人的感受,要懂得遵守公共秩序、遵守集体纪律。就像到了红绿灯口,绿灯亮了我们可以走,红灯亮了,不管我们有多么急的事都要停下来,否则会出事的。我们寄宿制学校教给孩子的是他们作为社会人应该遵守的规则而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模子。”对方一辩友提到:“孩子住在家里放学回来可以做他喜欢吃的饭菜,住校的学生那么多,学校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这对孩子身体不利。”我及时反驳:“对孩子身体是否有利要从营养的角度而不是从孩子喜好的角度。我们学校每周的菜谱是由营养师根据小学生身体发育专门制定的。这时观众席中一位我校学生家长拿起话筒说:“我们又不是营养师,孩子住在家,我们也是凭着感觉给孩子做饭。这对孩子没什么好处。”我接着又补充到:“孩子住在家里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征求孩子意见做饭菜,我们做好的饭菜也同样不一定是孩子喜欢吃的呀。”
现场辩论还牵涉到不少方面,我就不一一写下来了。离开辩论席,很客观地说小学生住校是有利也有弊的。非常明显的好处是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不足是不利于孩子情商培养,孩子在父母身边成长,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情商培养的。亲情是培养孩子高情商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对于特殊家庭如父母常年在外出差等选择让孩子住校较好,性格外向的孩子比性格内向的孩子适合住校。另外寄宿制小学的办学质量、老师的责任心、爱心也非常重要。可见小学生住校有利还是有弊牵涉到很多方面,不能武断下结论,家长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个人认为如果可以不送到学校住宿,还是尽可能不送吧,毕竟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更要对孩子负责,况且伴随孩子的成长也应该是你的一种幸福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