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孩子语言中的密码
女儿放学回家,在厨房忙碌的我听到她大喊大叫:"烦死了,烦死了,又要带这样,又要带那样。我不想去了。”前几天就听女儿说她要有四天不在家,学校组织五年级学生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我觉得让孩子有个实践的机会,同时培养孩子独立能力,这是件好事。女儿告诉我时我说:“妈妈举双手赞成,你到时把家里照相机带上,拍点照片回来让妈妈也欣赏一下,另外你也可以把手机带上,晚上给妈妈打个电话。”女儿听我这么一说,当时也高高兴兴的,明天要走了,她今天回来怎么发这么大脾气。
“带床单、大被套、枕巾、卫生用品、水杯……这么多怎么带嘛。”女儿还在唠叨。“妈妈和你按照学校开列的清单,把东西找好放在行李箱里,有什么烦的,以前我们旅游时你不都是高高兴兴和妈妈一起收拾吗?”“这次不一样,我不想收拾。”女儿说着就趴到桌上哭了起来。
我当时很生气,真想揍她一顿。不过我还是强忍住怒火,告诉自己要搞清女儿今天为什么有这样反常的表现。这时我发现女儿的文具盒里有一封给家长的信,信的反面有女儿记下的班主任补充规定,其中有这么一条,不准带手机,有情况由老师和家长联系。我走到女儿身旁,俯下身来,温柔地对她说:“我来猜猜你的心思,猜对了,你要点点头。你很少离开家,这次要在外面四天,想爸爸妈妈,又不能打电话,这让你很难过。你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就找个借口说不想收拾东西。”女儿听我这么一说,紧紧地抱住我,使劲地点头。我安慰她:“妈妈很理解你,妈妈要是离家四天,也会想你的。平常让你独自离家的机会有点少了,以后周末你可以一个人到亲戚、同学家玩一玩。另外老师不让带手机,这是她管理的需要,万一小朋友多,玩丢了,她也不好交待啊。”女儿觉得我这么理解她,把眼泪擦一擦,对我说:“妈妈,我们收拾行李吧!”
孩子的语言中有需要我们解读的密码。当孩子说被抛弃的孩子有多少,他可能不是关心社会问题,他是关心他自己是否会被抛弃掉。当孩子对你说他腿走不动路了,有可能是他不愿意跟你到某个地方去。当孩子说穿这件衣服会被同学取笑,她可能在提醒你给她买新衣服。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多走进孩子的心里,解读孩子语言中的密码也不会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