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工作的五个窍门---高三班主任工作手记3

(2008-03-18 08:27:58)
标签:

教育

学校教育

校园

杂谈

分类: 学校教育
 

             班主任工作的五个窍门

 

   我们许多班主任常常埋怨:“怎么我们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我们的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冷漠自私,一点也不理解班主任的一番苦心?”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转变自己的观念,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爱学生的艺术,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引领学生走向成熟,走向完善,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要做一位好班主任,最要紧的不是急着去改变学生,而是先要改变自我。不要忙着去教育学生,而是先让自己多受教育。”我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经过探索,总结了以下五个窍门。


 第一, 学会倾听。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的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可是我们许多班主任,不愿意听学生的倾诉,不愿意听学生的唠叨。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学生高明,没有必要倾听学生的诉说。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所以,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1、倾听学生的建议。

   上学期开学不久,一位任课老师反映我班学生张清上课听MP3,听了这个消息我非常生气,正好那天下午有班会课,我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对张清进行严厉的批评,并宣布下课后要打电话通知其家长,接着我就准备开始和同学们谈其他事情。这时班长站了起来:“老师,张清初次犯这种错误,你不应该通知其家长!”副班长说:“老师,我觉得你的做法太鲁莽了。”这时又有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张清作为电教课代表,开学以来为班级做了不少事,你就原谅他吧!”我说:“他犯了错,一定要处罚他,那你们觉得怎样处理较合适?”卫生委员站起来说:“罚他打扫卫生,扫一周走廊。”同学们纷纷举起手表示赞成,我也举起了手,这时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2、倾听学生的解释。

   我班有个学生叫王小鹏,上次学校组织健美操比赛,因为他动作协调能力还不错,同学们推荐他。结果他不愿参加比赛,在班级大发脾气,不仅骂推荐他参加比赛的同学,还差点把自己的课桌敲坏。更为严重的是,他还打电话给他妈妈说如果有人再让他跳操,他就要跳楼。他妈妈吓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学校找我。我让他妈妈先回去上班,工作由我来做。我找到王小鹏,本来想责备他不应为这点小事就想跳楼,让家长担心。可我还是忍耐一下,遵循我平时和学生谈话一定要先听学生说话的原则,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听说你不想参加健美操比赛,我想听听你的理由。”他说:“我在以前学校参加过类似的比赛,可就是因为我跳得不好,我们那个班级没得到奖,我受到老师同学的责备,我怕这次还会那样。”原来在这个问题上他有心理障碍,我理解地点点头,劝他道:“作为班主任,如果你这一次参加了,尽力去跳,即使我们班因为你跳得不好,得倒数第一我也绝不责怪你,我也不允许同学们说责怪你的话。”他睁大眼睛问:“真的吗?”“当然,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可是这时他还是坚持说:“不过我还是不想参加。”我继续问道:“还有别的理由吗?”“因为我已和妈妈说过死也不参加,从小到大,我在妈妈面前都是说一不二的。”我觉得他的话真好笑,不过我忍住了没笑,顺着他的话说:“那是以前的你,跟妈妈较劲那是傻孩子做的事,你现在已经长大了,在我眼中你是真正的男子汉!你如果参加比赛,你妈妈一定很高兴,她会觉得儿子终于长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了。”听了我的话,王小鹏开心得笑了,他终于答应参加比赛了。事后我想如果我不能倾听学生的心声,另选别的同学参加比赛,王小鹏一定会失去挑战自我的机会,如果我强迫他参加,那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第二,学会欣赏。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作为一个班主任,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教师就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注意了欣赏学生,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班王倪超同学,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上课经常讲话,作业经常不交,还自诩自己是天才,在他作业、试卷姓名一栏经常填写的是王天才。我第一次找他谈话时,对他所犯的错误进行严厉的批评,并让他写一份检讨。第二次找他谈话,我让他先对近来表现自我评价一下。他声音低低地说:“老师我现在的表现比以前进步多了。在以前的学校我几乎天天被老师抓办公室去,经常写检讨,有一次一天写了三篇。检讨的书写格式我很清楚。”我说:“今天我不要你写检讨了。你比以前有进步,说明你正努力改好,你身上有不少优点挺值得我欣赏的。”他眼睛一亮,脸涨得红红的,微笑着说:“老师,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我有什么值得你欣赏?”“你出色的表演才能,你幽默的语言,你敏捷的思维等等。你的优点真不少啊!”“其实我的主要毛病就是管不住自己。老师,你能帮帮我吗?”“你觉得我怎么帮你呢?”他认真而且严肃地说:“你上课时经常向我这边看看,发觉我走神了,请及时提醒我。”从此以后,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劲头比以前足了,虽然还会犯点小错误,但犯错的频率比以前低多了。在上学期期末他还被同学们评选为文明学生。


    作为班主任,当你用欣赏的目光看学生时,你一定能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当你试图教育你的学生时,你一定不能吝啬你的赞美之辞,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让他知道你对他的欣赏,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学会关爱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班主任爱护班级,关心学生不应只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中秋节我让学生每人带一块月饼,上面贴上一张纸条,写上祝福的话语,但不留姓名。我把学生带来的月饼放进大箱子里,按学号让他们来拿。我班周琰同学在日记中写到:“吃着甜甜的月饼,看着祝福的话语,我们开心极了,这一切以前只在小说中看到过。”学生生病请假回家,我一定在当天打电话问候一下。当我从学生的周记上得知某位同学刚过了生日或即将过生日,我都会在学生周记下画上一盒插上蜡烛的蛋糕,并写几句祝福话语。平时我会和家长通电话或让家长来校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刚开始家长接到我电话或来校说的第一句话是:“刘老师,孩子是不是犯了什么错?”“没有,我只是想和您交流一下孩子的情况。他最近在校表现很好,在家呢?”原来很多家长反映以前通常是孩子犯了错,老师才会请家长或跟家长打电话的,而且多数老师是把家长再教训一顿。

    我班有位女生唐子叶,她在周记中反映她妈妈对她管教太严,她很喜欢动漫,可连周末她作业做好后也不能玩一玩,搞得她都有点厌学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立即让她妈妈来校,我首先对她妈妈严格管教孩子加以肯定,然后又商讨怎么让孩子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适当放松一下。她妈妈欣然接受了我的一些建议。周一唐子叶一见到我就拉住我的手激动地说:“老师,非常感谢您!”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关爱,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老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重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


   第四,学会严格

   多数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还较差,对学生光有爱没有严,光有亲密没有距离是不行的。严和爱辩证统一地交织在一起,它们之间并不矛盾,我们一定要注意做到“严爱”两手抓。记得我读大学时去一个中学实习,对学生满腔热忱,和学生打成一片,亲密无间。学生经常在我面前抱怨他们的班主任是如何严厉,可是每次自习课该我值班,教室吵吵闹闹,任我喊破嗓门,也不容易安静,而当他们班主任一走进教室,一句话也没说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这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我想起人们常说的话“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

    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我意识到班级工作首先应从建立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强化常规管理。而抓班级常规管理,当从一个“严”字入手。只要你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学生是不会有意见的。通过集体讨论,我班形成《班级公约》,上面规定了量化考评细则,对加分、扣分项目都有明确规定。班级教室墙上还张贴高一(1)班学生量化考评柱状图,从柱子的高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得扣分情况。一天中午我十二点四十五到教室抽查午休情况,结果发现学习委和团支书在下棋,我生气地说:“你们不知道午休开始五分钟了吗?”他们说班级喇叭坏了,没听到铃声。他们俩平时表现不错,又是特殊情况,我在犹豫是否要扣他们的分,可是又想到不能因为他们而破坏班规(违反规定,有特殊情况,可以为自己辩护,但不管什么原因不管是谁只要违背班规都得扣分),所以我当场宣布考评分照扣。还有一次下午放学后,天下起了小雨,值日生未打扫卫生便走了。第二天早读前,我就找到这几位值日生,勒令他们立即补扫卫生,写出检查。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等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第五,学会放手

    班主任的工作是辛苦的,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如果一味包办代替,只能让自己更辛苦,同时也让学生失去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我经常向学生强调,老师愿意做你们学习和生活的助手,而不是保姆。

   1、放手让学生抓常规。

    开学初我们集体讨论确立了班风、班训、班歌。我们的班风是“你追我赶、共同发展”,班训是“超越自我、天高地阔”,班歌是《阳光总在风雨后》。班风、班训、班歌可谓深入人心。班级学生按学号轮流值日,值日班长每天把值日情况记录在班级常规管理记录本上,得扣分标准参照《班级公约》,每周由班长、副班长、团支书三人轮流汇总,下周一中午向全班同学公布,并画好量化考评柱状图。班级管理中许多事情我都是让班干部先讨论几种方案,我适当提一点意见,然后提交班级全体同学讨论,再举手表决。

  2、放手让学生搞活动

   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教育活动、教学活动、文娱活动等。活动的策划我参与稍多一点,至于具体内容的安排、人员的挑选、节目的主持、会场的布置等等我都会尽量放手给学生。我们班搞得较多的活动是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只要时间允许,我会让每位同学都有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我有时还邀请家长过来参加,不少家长感激的对我说:“刘老师,非常感谢你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一系列的活动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本学期邀请家长来参加的主题班会有:期中考试刚结束召开的《爸爸、妈妈,请相信我们》,母亲节召开的《拥抱母爱》,在广播操、健美操比赛我班获得两个一等奖后召开的《高一(1),我为你骄傲》,本学期结束召开的《告别高一(1)》。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家长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另外这些活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舞台,提供了赛场,使他们能公平、合理、适度地竞争,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这些活动使得学生能当家作主,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的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这里的“放”不是“放散羊”,我觉得应该是“放风筝”,只有把握了方向,风筝才能越飞越高。不管怎么放手,班主任都不能忘了自己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总之,做好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关心、关怀的基础上,倾听学生的心声,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严格要求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就一定能够带领学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



   (此文曾获南京市德育论文一等奖。本人应南京市教科所邀请在颁奖会上面对全市中小学校长作重点发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