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银行股
(2008-11-11 16:02:36)
中型银行中,招行和兴业的经营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作为明星企业,招行的经营是应该重点检视的,它年内的几个大动作中,败笔太多,隐忧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近,持有两房债的早期出清应该给以高分,只是,收购永隆银行和在美国纽约开立分行都是伤害公司和股东价值的,分而言之,收购永隆时机错误,在行业最高潮的时候买的,价格是3PB,招行自己的理由其实从行业的本质看,并不成立,而且,明年和后年,在整理永隆帐目的时候,不知道永隆是否有关于美国资产的地雷,还有,当时以现金收购策略不如换股,因为当时招行的股票估值较高,换股更合算,至于美国开分行,运营成本要高于利润,国内分行设立后一般1~2年可以盈利,纽约应该无法达到,不过,这些动作也不奇怪,巴菲特讲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是投资的大敌,招行当时的钱太多了,特别是连续高速增长之后,又在香港上市融资,招行的光环目前还在,看看估值,还是比其它银行高。兴业最为行业分析诟病的,在于其房地产的贷款,但是从香港的楼市泡沫破灭来看,问题不大,倒并非主要,在我看来,持有美国问题债券和现金流大幅下降实乃忧虑之源,前者是风控的缺乏,后者是对经济判断的滞后,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是佳兆。
民生银行的经营,从财务报表上看,是有很多欺骗性的,反映在:利润高速增长,但经营现金流大幅下降,而且从管理层的战略上,隐患重重,董事会决议中六条和七条,虽然由于反对票少得以通过,但是客观的想想,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留些空间给大家,我的答案暂且不表吧。
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的经营中规中矩,处于企业早期的成长期,前者的估值更有优势。
今年的银行中,深发展、浦发、华夏倒是有很多的值得思考之处,华夏银行经营在经历乱象后,处于整理期,大股东以高于市价一倍的银子认购增发,比财务报表更有深意,未来的多年,银行资产在中国,只需要保守经营,就仍是不折不扣的成长性资产。浦发没有染上钱多的冲动证,倒是得到不少分,这也是一个中国经济的缩影,只要不乱来,平庸的管理层也可以打造一个长期赚钱的行业,只是,浦发上市以来一直没有摆脱的就是融资饥渴证,在中国,保守的管理钱庄生意实在是一桩理想的商业模式。至于深发展,再次超越了自己的预期,这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孩子(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早早卖掉了美国和欧洲债券(大概10亿的规模),靠自己精打细算,取得了经营现金流的强劲增长,正确的判断经济形势,大量操作央票和国债,确保了流动性和公允值的大幅增长,管理层讨论中的银行经营部分,现在回头看是把握了银行的经营本质,发行次级债的资金成本在6%以内,兼顾了短期和长期发展.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