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估值 |
能否设定一个关于高估的安全边际,当股票价值与价格相比被高估足够大的程度的时候减持股票,这个安全边际确保我们减持股票后能在更低的价格重新买入股票。例如,设定过度高估的市盈率范围(如高于60倍以上),当市盈率高于这个范围,根据企业成长性,能确认市盈率重新回到合理范围(如20倍以下)需要很长时间(如三年、五年)时,对股票作出减持。又或者以DCF估值为标准进行设定。
这个问题我心中还没有答案,巴菲特的回答很坚决:只要基本面不变,一直持有。大师这样认为一定有他充足的理由。但也许是因为巴菲特有大量低成本且无风险的保险浮存金,使他能持续在低价买入股票,而且还有高额的资本利得税以及庞大的资金量使他无法做这样的操作。
坚定的价值投资者面对下跌的煎熬应付自如,但相信上面的问题却困扰着很多人。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一方面若阶段性减持股票明显违背价值投资的长期持有原则,这种操作模式也还没有真正被实践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若坚持巴菲特的做法将可能面临很大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损失。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可口可乐,1999年峰值时市盈率68倍,根据可口可乐的增长率很容易得出结论,要回到合理的20倍市盈率,至少要五年以上的时间。巴菲特选择了持有,结果七年过去了,股价由峰值的100美元跌到现在的48美元,期间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损失不可谓不大。国内也有相似的例子,云南白药2001年股价峰值为24.7元,市盈率为67倍,两年后跌至13.6元,到05年才回到01年股价峰值。
设定高估的安全边际能有效避免这些损失吗?
从两个角度比较这种风险产生的概率。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只需作一次的判断,超长期而言反向安全边际可能会有数次的抉择,数次的决定意味着数倍的风险,多次买卖股票存在着使心态变浮躁而作出错误判断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反向安全边际的风险大于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
若把股票价格定义为低估、合理、高估三个区域,普通意义的安全边际目标是股价由合理或者高估区域回落至低估区域,反向安全边际目标则是由高估区域回落到合理区域,从这个角度来说反向安全边际错过优质股票的风险反而比较低。
前一篇:价值投资的本质与方法
后一篇:持续的竞争优势与保障成长的关系